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欧梵文学课》:从世界文学视野,重新思考中国现代文学

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2024-01-15 09:26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月13日下午,“李欧梵的文学世界暨《李欧梵文学课》新书分享会”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本书主编、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子善和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作为出席嘉宾对谈交流,围绕李欧梵的这本新书与他的思想,共同探讨了世界文学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

《李欧梵文学课》由陈建华担任主编,也是东方出版中心“香江文学”系列的第2本。《李欧梵文学课》全书共四个篇章,分别以林纾、鲁迅、施蛰存和张爱玲为主题,从世界文学视野对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重新思考,从文化的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加以关照,为《野草》《鬼山狼侠传》《魔道》等作品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本书填补了现代文学跨文化研究的空白,通过对文学巨匠的深度分析,构建了一个桥梁,将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相互关联。

分享会现场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陈子善

活动现场,陈子善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李欧梵已经出版的在中国内地的演讲集。他指出,从演讲集中能够看到李欧梵的文学研究走向,他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问题在他的演讲中均有所反映。陈子善分享了两点读后的感悟:一是李欧梵视野开阔,不只是局限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个特定方面,而是从世界文学的视野来思考中国现代文学,比如在他的视野中,他关注到了鲁迅阅读过波德莱尔,由此影响了《野草》的创作;二是李欧梵的演讲是对以前研究的对象做一个重新思考,他不断地反思自己以前对鲁迅的观点是否有所疏忽,这是很多学者做不到的。

周立民

周立民从李欧梵的回忆谈起,他强调了李欧梵的学术研究让人耳目一新,对作家的认知和评价与旧的文学史提法大不相同,尤其是他的著作《上海摩登》打开了我们对上海的重新认识,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周立民分享了他的读后感悟,即李欧梵是在一步一步推进式地思考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些思考他自认为纠正了以往有问题的认识,有些思考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又提出了新的谈法,有了新的开拓。不仅如此,李欧梵的研究始终有很强的理论背景作为支撑,但是他不是在用理论的条条框框来限制文学,而是把理论化用为自己的思考工具,用文学的思维来研究文学,打开了文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陈建华

陈建华说,李欧梵对作品的理解是感性的,而不是唯理论至上的。在这本书中,李欧梵没有从《上海摩登》的角度来谈施蛰存,而是从世界文学的角度谈到了一个在现代主义之下更深层次的施蛰存——一个把颓废、怪诞和魔幻的文学主题引入中国的施蛰存。陈建华着重强调了李欧梵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时间问题,他关注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即如何来理解现代性。但是李欧梵没有把现代性看作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看作个人的经历,由此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发掘文本之下的作家作品语言上的细微之处,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作为研究者,李先生在研究文学时,不仅仅在解读文本,而且还把他自己的人生与文学结合在一起。”陈建华说。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主办,思南公馆和东方出版中心承办。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