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文学隐士J.D.塞林格走向人群,他必须为这一件事当众辩论
“用自己挣的钱盖个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进行愚蠢的交谈。”
传奇作家J.D.塞林格是一个几乎不营销的畅销作家,也是几乎不出门的文学隐士,他完成一部长篇、一部短篇集、两部中篇集之后,迅速远离世人,避居乡间,他的后半生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近期,法国龚古尔传记文学奖获奖作品《真实的塞林格》引进出版,作者丹尼斯·德蒙皮恩用长达十年的明察暗访与资料收集,串联起了作家的一生:从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到初登文坛、功成名就,最后归隐山林。为读者勾勒出作家塞林格的性格画像的同时,能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
[法]丹尼斯·德蒙皮恩 著|邓薇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今天为大家带来选自其中《塞林格走出隐居之地》一章内容。1986年,隐居多年的塞林格出现在法庭上,为一部传记手稿《寻找J.D.塞林格》违背本人意愿描绘其私人生活片段和作者打起了官司。整个庭审过程,可以感受到他捍卫自己私人生活不受外界打扰的决心所在。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当然了解人性的疯狂。他既触碰过人性的阴暗面,也怀疑过人性。但是他怎么可能会想到自己的作品会被人用来实施犯罪?他从来没有对这两起事件公开发表过评论,既没有因为杀人犯像携带战利品一样带着自己的书而去声讨,也没有对任何一个今天还可以联系到的书信对象说过一个字,他也没有做任何的影射。而且当他走出隐居的家外出时,也没有一个碰巧遇到他的人提过这个问题。
▲ 不同时期中译本封面:
作家出版社(1963)漓江出版社(1983)
译林出版社(1997、2018)
人们曾经在剧院见到过他,他去看儿子马修在百老汇的一出戏,还有一次是在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那天晚上他去那里观看一位美国女演员伊莲·乔伊斯的演出,她是美国大道剧院作家尼尔·西蒙未来的妻子。她有着一头小麦色的金发。她比他年轻二十五岁。他给曾经出演过电视连续剧《梅林先生》的她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小小的赞美之情,这种方法被证实可以帮助他结交朋友。因此两个人通过书信结下了友谊。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亲密关系持续了约莫七年。她曾经对《伦敦标准晚报》毫无顾忌地说塞林格已经准备好要出版新书,他还帮她写过剧本。她的这些声明并没有激起浪花。
之后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克莱尔,然后就是他与女作家乔伊斯·梅纳德的分手,除开这两位,就没有其他人们能叫得上名字的女伴了。由此让人联想到,践行佛教将他引向禁欲的结果,这也许明显是个错误。为了证明这一点,可以从他写给旧友唐纳德的信中对自己所亲近之人的描绘得知一二,在1980年代他沉默了好久之后,这位好朋友很高兴又能收到他的来信:他姐姐朵丽丝仍然在世,但是身体虚弱,还有一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得上的毛病。她住在纽约,他很少去探望她,因此她也会辛酸地抱怨。他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马修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演员事业,最近甚至得到了电影里的主要角色。至于他的女儿佩吉,今年三十岁了,比她弟弟大四岁,离了婚,住在波士顿,读完大学,并且在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又进修了两年之后,她现在为一家公司做商业顾问。他自己身体还是很健康,头发当然是白了,腿有点哆嗦,但还是健康的。就在他们这次通信的两个月后,哈托格给他寄来了一张两人1938年在维也纳拍的照片,照片中的两人容光焕发,靠在房间阳台的栏杆上,他用简略的语言说,“房子的女主人”很高兴自己曾经见证过他们的青葱岁月,希望能将照片装裱起来。除此之外,信中没有更多关于这位夫人身份的描述。
可能是出于谨慎,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怕给他造成烦恼,英国诗人及评论家伊恩·汉密尔顿决定为“他的生活和作品”写一部传记。仰仗美国有名的出版公司兰登出版社,这本传记得以出版。这件事却让塞林格“非常头疼”,事实上已经让他头疼了三年(从1983年开始),他准备起诉这个“投机主义的小团伙”。在这本引起他愤怒的传记中,至少有些许关于他自己想要问的问题的答案,作家回应“只要他一天活在这个世上”,就不能忍受他人干涉他的私人生活。他长久以来一直对法律如何能制裁这些人感到“失望”。无论采取怎样能够威慑到那些偷窥狂的方法,不要说什么“体面”、“庄重”,为了保护自己,他会用一辈子试尽所有方法来达到目的。
▲ 左一为企鹅版,中间为早期版本
右一为村上春树翻译的日文版
传记的第一版名为:《J.D.塞林格:作家的一生》,马上就要出版了,这时一家曼哈顿的律师事务所要求汉密尔顿删掉书中所有引用的作家未曾出版过的书信内容,否则就会强制移交法院处理。他遵守了要求,将那些被指控的段落以叙述的方式重新编写。控方重新出具了一封律师函,这次带着和解的语气。塞林格在这封信中仍然认为,对方使用自己信件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令人不满的。根据流程,两方在开展陈述之前可以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将自己的威胁付诸行动,要求纽约法庭进行裁决,让这本书推迟出版。首先要把控诉书写出来。
在一封以个人名誉为担保的证明信里,塞林格介绍自己是“一位有些名气的作家”,“由于个人原因,选择永远离开公众的视线”。为了区分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在传记中,汉密尔顿解释自己并没有深挖作家1965年之后的生活,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最后一篇小说发表的年份,他认为在这一年之后,作家就再也没有“公开露脸”了。
诉讼的第二部分是公开听证,在纽约法院的一个房间里进行。双方需要分别火力全开地面对对方律师的提问。“这一刻,我们这些辩护人,已经等待了如此长的时间,不用再去期盼了;这一刻,可怜的塞林格必须走出他在科尼什的巢穴了。”传记中这样写道。在所有人的期待中,1986年10月10日在皮埃尔·N.勒瓦尔法官的要求下,作家从隐居之地被连根拔起,出现在了诉讼法庭。一身运动风,表情严肃,帮助他打官司的是女律师马西娅·B.保罗。
▲ 塞林格在二战时陆续写了霍尔顿的短篇故事,之后改编进《麦田里的守望者》
开庭之后,汉密尔顿和兰登出版社的顾问罗伯特·M.卡拉韦就幸灾乐祸地把他当成了众矢之的。他们想知道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和谁一起生活、以何为生,他是否还在写作,他是否保留一些原稿。经过了几个回合,他的律师提出抗议,对方的提问不当,产生了人身攻击。不,塞林格没有受任何人指使,他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也没有任何公司团体在帮助他取得其文学作品的应有权利。
接下来的对话内容能够瞥见作家的精神状态,以及面对别人刺探他的小秘密时他想保守秘密的心态。摘要如下:
“塞林格先生,您最后一次写一本用来出版的虚构小说是什么时候?”
“我不能告诉您准确的时间。”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您是否曾经创作过一部之后将会发表的虚构作品?”
“您想要说哪一部作品发表过?”塞林格反问道。
“对,哪一部作品曾经发表过。”
“没有。”
“那有没有发表过一部非虚构作品呢?”
“没有,我没有写过。”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您是否创作过一些完整的、没有发表的虚构作品?”
“您能不能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完整的作品’是什么意思?您想说是准备好要发表的意思?”塞林格提问道。“反过来说,就是一篇不是为了刊登在杂志上的短篇小说或者是故事的文章。”辩方律师解释说。
“这对我来说太难回答。我不是按照这个目的写文章的。我只是开始写一个故事,然后就看着故事本身如何发展。”
“我换个更简单的方法来提问:您能告诉我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您所作的作品的内容吗?”
“我能告诉您还是我应该告诉您?”
塞林格诘问道,讥讽的能力一点都没有丢,他下定决心丝毫不会放松。
他的律师马西娅·B.保罗感觉这话有点讽刺所有人的意思,就劝他再多说几句。他就补充说自己的作品是虚构小说,“就这些。”“这真的是我唯一能透露给您的信息。”
他是否打算详细说说这些文章的篇幅?这些文章仅仅是草稿还是已经完成了?最后,他是否已经联系过报纸或是出版社预备发表?面对所有这些询问,塞林格言语不多,一律回答“不”,有几次不待被告方律师提完问题就回答。
“您是否听说过一位名叫伊恩·汉密尔顿的人?”“听说过他?听说过他?”作家重复着这个问题,就像是耳背了一样。
“对。”
“对,我听说过。”
“您是何时第一次认识汉密尔顿先生的?”
“事实上,是三年前。”
塞林格被请求详细描述是在何种情况下认识他的,他说汉密尔顿给自己写过一封信,通知自己兰登出版社要支持他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传记。“就是这样,我也没法说出更多了。我不记得了。”
然而,他还记得曾经好几次打电话给他的文学代理多萝西·奥尔丁,她负责将收到的文章做校对。在反方的步步紧逼下,他补充了一些信息——他的儿子、部队里的伙伴、他姐姐,还有他的女儿已经通知他,他会前来提供证词。他劝阻他们不要前来,但是太迟了,有些人已经答复说自己会到场。
在庭上的陈述持续了很长时间,来回的问答让他觉得枯燥无味。塞林格最后显出了一些疲惫的迹象,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当被问到一些事件的发生细节时,他已经记不住事情的先后顺序和具体的内容,例如他是否注意到被告书中不恰当引用内容的段落,如果是,那么是哪些段落,或者他是否有在书中的批注出来。
▲ 《寻找J.D.塞林格》1988年版
法官最后认为,这本传记资料翔实、态度严肃,塞林格不能夸张地判断它会带来任何精神上的、文学上的或是商业性质的损害。汉密尔顿先赢了一局,但是他随即希望能够得到出版此作品的授权,塞林格对此提出了上诉。这一次,他取得了胜诉,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胜利就感到心情平复,他认为这件事充满了遗憾,代价太高,既不确定,也没完没了。“糟糕透顶。”这就是这件事唯一带给他的感受。他希望能一劳永逸地将诉讼进行到底。但是兰登出版社和汉密尔顿都没有放下武装。他们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这次是以言论自由的名义递上诉状,他们威胁纽约上诉法庭,说该庭的决定可能会对历史研究和传记钻研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份请求最终还是被驳回。塞林格取得了终局的胜利,最高法院的天平还是倾向于他。当然,他会为了这样的结果而庆祝一番,但是此事给他也留下了苦涩的回忆,因为他也厌倦了在上诉法庭不断为自己抗争,同时也由于支付给律师们的账单也不会忘记落在他的头上。
汉密尔顿要重新看看他手上的复印稿。怎样从令人失望的素材中挖点宝藏出来呢。一部“平平无奇”的传记,在写到第三版时,终于面世了,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是是合法的,名字叫做《寻找J.D.塞林格》。这一次,它是无可避免地要出版了。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历史资料
原标题:《夜读·倾听|当文学隐士J.D.塞林格走向人群,他必须为这一件事当众辩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