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即便来过无数次,我猜你也不知滨湖这些深藏的典故

2024-01-14 13: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毕竟在鼋头

太湖佳绝处

提到滨湖的风景名胜

你首先会想到哪一处?

大多数无锡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

鼋 头 渚

在“8090后”无锡小伙伴的记忆里

鼋头渚几乎是春秋游的代名词

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嬉闹

在三山岛沙滩上奔跑

在游船上眺望无边无际的太湖

……

在鼋头渚的各个角落

都曾留下过欢声笑语

下面这组鼋头渚的老照片

是否能唤起你

一些尘封的记忆

让我们乘上“老照片号”时光机

看看这些承载着记忆与往事的

老 照 片

重回记忆中的鼋头渚

品味园林建筑之美

鼋头渚的园林建筑

具有明显的北派风格

其中包括亭、榭、轩、阁、堂等

它们散布在山巅与山麓之间

与太湖的粗犷和广袤十分相称

这些园林建筑虽然历经岁月沧桑

却在时光的打磨下

变得更具韵味

亭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它的造型生动、轻巧、活泼,类型丰富,款式和建筑材料多样。一般为开敞型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其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之中。

鼋头渚最早的园林建筑中就包括“涵虚亭”和“在山亭”,之后陆续建造了霞绮亭、阆风亭、憩亭、戊辰亭、点鸥亭等亭子和其它亭式建筑。

01

涵虚亭

涵虚亭建于1918年,位于鼋头渚渚脊正中、鼋渚刻石之东,六角攒尖,取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之意,与周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和诗中描绘的壮阔景象十分相配。亭中还悬有清代陈夔龙书的匾额。

02

在山亭

在山亭位于充山西麓小函谷旁,四角飞檐方亭,掩映在绿树丛中。1919年初建时名“落霞亭”,1923年更名为“在山亭”,并一直沿用至今。亭悬“云影波光”匾,点出此亭之妙。

03

藕花深处亭

1933年,藕花深处亭系仿颐和园“知春亭”而建,重檐方亭,北式风格。此亭与曲桥相接,四面临水,遍植荷花,形成了“藕花深处”的标志性景观。每年夏季,在大片湖水的辉映下,荷花亭亭玉立,曲桥清流,别有情趣。

04

霞绮亭

霞绮亭为歇山顶方亭,位于鼋渚临湖岩基上,建于1932年。亭名取自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之意。该亭落成后,杨寿楣撰《霞绮亭记》,勒石嵌于壁间。

05

阆风亭

阆风亭建于20世纪30年代,重檐圆亭,位于悬崖石排之上。此亭原名“凤凰亭”,后据“玄圃阆风,仙子遨游之地”改名为“阆风亭”。

06

诵芬亭

过藕花深处亭便是一处小岛,名为“清芬屿”。清芬屿四面临水,屿上建有5间宫殿式祠堂建筑,原为杨家祠堂,名“诵芬堂”。堂后与堂体相连的亭式建筑,名“诵芬亭”,为半亭建筑。

07

戊辰亭

↑在建中的戊辰亭(可见亭旁的脚手架还在)

↑建好的戊辰亭

戊辰亭位于憩亭之南,广福寺旁,建于1935年。

↑于翻修重建好的戊辰亭中拍摄的人物照片

↑如今的戊辰亭

如今的戊辰亭系1972年翻修重建,由原来的两层改为三层,黄色琉璃顶,十字脊,是登眺万顷湖光的好去处。

08

光明亭

光明亭为重檐六角、黄顶朱栏,始建于1953年,其匾额系刘伯承元帅亲题。此亭位于充山之巅,是无锡为数不多位于山顶的亭子。站在亭中,可以环视太湖及群峰景色。

↑如今的光明亭

如今,因四周树木高大,遮挡住了原本开阔的视野,于是此亭只能供游人作休憩之用。

09

点鸥亭

点鸥亭为一座飞檐翘角的六角亭,是太湖三山之小叽岛上的一个独特景点。亭子的六个角向上翘起,给人一种向天空延伸的感觉,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空间感。

此外

鼋头渚风景区

还有聂耳亭等20余座各式亭子

这些亭子如同明珠般

点缀在景区的各个角落

它们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现代简约

有的矗立山巅,有的临水而建

每座亭子都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静静地等待着游人的到来

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休憩建筑。这种休憩建筑的特点是艺术性要求高,灵活性大,与园林环境相协调,适合游客在动中观景,做到步移景异。

榭有花榭、水榭等之分,而江南园林多为水榭。其中,鼋头渚以“净香水榭”和“波声月色水榭”为代表。

01

净香水榭

↑旧时的净香水榭

清芬屿对岸山坡下,临水有“净香水榭”,长方形,架于莲池上,中间有敞廊连通东西两楹,占地130平方米,始建于1931年。旧有刘世衍书于1922年的“水光山色绕槛来”匾额,并有“烟霞尽入新诗卷,身世端居古画图”和“满眼湖水云水润,及时雨露花果香”的楹联。

↑如今的净香水榭

如今的净香水榭为重建后的敞开式廊榭结构,青瓦粉墙、红柱靠栏,整体装饰精巧、素雅。

02

波声月色水榭

“波声月色水榭”位于鼋头渚风景区之鹿顶山东北麓伸入西蠡湖的滩地突出部位,三面环水,南临游览干道,东端有一组自鹿顶山奔趋入湖的裸露岩石,水榭与游览干道之间是一片黑松林。将水榭规划定点在该滩地突出部位,一方面是考虑到便于游船停泊,另一方面也可使水榭与游览干道间相应取得最大距离,减少干扰,增加由干道进入景点的观感深度。

轩与亭相似,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也是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小型建筑物。

鼋头渚的轩大多置于高敞临水之处,外形朴实、雅致,给人以含蓄、典雅之情趣。

01

涵万轩

“太湖佳绝处”牌坊后,立一照壁,挡住园中景色,起欲扬先抑的效果。壁间粉墙饰以“凤穿牡丹”图案,壁后临水架筑“涵万轩”,取“轩小却能包涵万顷波涛”之意。

轩内悬挂“涵万轩”匾额,扇形,为清末明初书法家、文章家朱汝珍所书。另有乾隆所书“湖山罨画”一匾,原是北京静明园中故物,为园主杨翰西于1934年在北京地安门外烟袋斜街购得,钩摹制匾,移挂于此,恰与明代无锡人华云所吟《游鼋头渚》诗中“片片峰霞开罨画”之诗意巧合。

02

绛雪轩

↑右上角为拆除前的“旨有居”

绛雪轩为1981年拆除原有菜馆“旨有居”所建,位于长春桥一侧,龙脊凤檐,雕梁画栋,半露水面,与涵万轩对景。正面题额“绛雪轩”,背额“长春花漪”,为鼋头渚著名景观“长春花漪”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长春桥、樱花堤隔水呼应,互为对景。

园林建筑中的阁通常体现为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与楼相似,但较小巧。其特点是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鼋头渚的阁或者以“阁”命名的建筑有飞云阁等。

01

飞云阁

↑改建前的飞云阁

飞云阁始建于1931年,后于1966年落架重建。金黄琉璃顶,重檐四方攒尖,高两层。底层原名“长生未央馆”,内有著名书法家杨天骥写的匾额。飞云阁上依青山、下临碧波,顶层推窗见水,平眺一湖星月。居室隐藏于飞云阁下,濒湖而居,清静幽深,奇妙佳绝。

↑如今的飞云阁

现已改建成敞轩,并置明代书画家文徵明亲书的“太湖” 诗碑,供游人赏诗观景。

02

舒天阁

舒天阁位于鹿顶山准望亭之南、环碧楼之西,八角三层四重檐,黄琉璃顶,巍然屹立在600平方米的石质平台上,高24米,接近山高的四分之一。

阁内匾联,均有笔墨韵致可赏。其中:底层由王个簃书“湖山胜概”匾;二层由朱屹瞻书“画图难尽”匾;三层由庄瑞安书“天光云影”匾。

堂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等主体建筑,一般体量适中、形式多样,结构和装饰相对简洁。鼋头渚的园林建筑被称作“堂”的有“诵芬堂”和“澄澜堂”等。

01

诵芬堂

诵芬堂位于清芬屿小岛上,四面临水,是一座5间的宫殿式建筑,原为杨家祠堂。其堂匾由李苦禅书于1979年,两旁为安徽赖少其所书“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楹联。这里还曾是电影《追鱼》拍摄的外景场地。

02

澄澜堂

澄澜堂始建于1931年,仿宋、明宫殿式建筑,面阔5间,四周游廊。堂基前有台,三面均有石级可登。湖水平静曰“澄”,波涛澎湃曰“澜”,驻足堂内,似尽纳湖光,若有看不尽的太湖烟波无穷变化。

虽然鼋头渚已去过许多遍

却永远都玩不腻

每次去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惊喜感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一起来鼋头渚

赏花、逛园林、与红嘴鸥互动

解锁更多美好记忆吧

你记忆中的鼋头渚是什么样的?曾经与鼋头渚有什么精彩故事?即日起,我们将随机抽取互动留言的热心读者,领取2024年度《无锡日报》订报卡一份哦!赶紧点开留言栏分享吧!

注:为保证抽奖活动公开公平公正,请各位获奖粉丝本人持通知记录前来领奖,一人凭有效证件限领取一次奖品。具体联系信息详见私信。

原标题:《即便来过无数次,我猜你也不知滨湖这些深藏的典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