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恒瑞医药被赚差价?业内:中国BD市场尚在“补课”

澎湃新闻记者 姚易琪
2024-01-15 09:30
来源:澎湃新闻
生命科学 >
字号

·“一个(Aiolos Bio)是赌博,下注,几年吃一次大单;一个(恒瑞医药)是制造业顺便做海外增量。大家做的完全不是一个生意,恒瑞依然是赚钱方。”

医药市场上,买卖并非新鲜事,但“金子卖出白菜价”的生意令人侧目。

近日,英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US)宣布,以10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收购美国一家临床阶段生物制药服务商Aiolos Bio。GSK瞄准的,是Aiolos Bio唯一的核心管线——用于治疗成人哮喘的单克隆抗体AIO-001。

AIO-001管线并非Aiolos Bio自研,它授权自中国医药一哥——恒瑞医药(600276.SH)。2023年8月,恒瑞与Aiolos Bio达成协议,Aiolos Bio获得AIO-001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并向恒瑞医药支付2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10.25亿美元的研发及销售里程碑款,此外还有实际年净销售额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

这意味着不到半年时间,Aiolos Bio转手赚了9.75亿美元(约70亿元人民币)的差价,业界因此评论:恒瑞医药将“金子卖出了白菜价”、“恒瑞在为他人做嫁衣”。

不过,一家证券机构的医药行业分析师近日对澎湃科技说:“自媒体跟风想搞大新闻,实际上对恒瑞根本没什么大影响。因为两家企业的盈利模式根本不同。”

“中国医药一哥”的转型路

公开信息显示,Aiolos Bio成立于2023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在伦敦设有办公室。根据Aiolos官网信息,AIO-001是其目前公开宣布的唯一管线。在2023年8月与恒瑞交易成功后,Aiolos Bio就完成了A轮融资,规模达到2.45 亿美元。随后,Aiolos Bio以“10+4”亿美元被GSK收购。

恒瑞医药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仿制药业务曾是恒瑞医药的主营业务,一度在2018年占到其总营收比重的80%。但在2023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第二批集采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醋酸阿比特龙片因多数省份集采续约未中标,以及降价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5.23亿元。此外,恒瑞医药财报显示,2022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产品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5.78亿元。在经历了集采大砍价、医保“地板价”的洗礼后,业绩日渐承压的恒瑞正处于由仿制药转向创新药的过程。

根据公司财报,2023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达到49.62亿元人民币(含税)。2023年11月,恒瑞医药宣布新的员工持股计划,业绩考核指标有三项:创新药销售收入、新分子IND(药研究申请)获批数量、创新药申报并获得受理的NDA(新药上市申请)申请数量(包含新适应证),若达不到业绩目标则无法解锁股份受让。根据考核目标,恒瑞未来三年的创新药收入分别要达到130亿元、165亿元、208亿元,而2022年恒瑞的总营收为213亿元。

在研发管线方面,肿瘤、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个领域都是恒瑞医药的发力点。根据不完全统计,恒瑞医药目前已有10个创新药获批上市,50余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其中15个处于III期临床研究及已递交上市申请,40余个处于I-II期临床研究阶段。

“大船转弯”的难处不仅在于成功做出创新药,还在于拿下巨大的全球市场份额。横向来看,国家医保谈判和集采政策之下,国内市场容量、支付条件有限,在此背景下,恒瑞医药作为“中国医药一哥”,要想完成市场目标,“出海”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与百济神州等新兴药企“高举高打”的出海策略不同,恒瑞医药的“出海路”显得小心谨慎。

恒瑞医药在2023年共完成5笔“出海”交易。除了8月与Aiolos Bio达成的交易,10月底,恒瑞医药与德国药企默克(MKKGY.US)达成协议,恒瑞将以一款PARP1抑制剂和一款ADC(抗体偶联)药物,获得1.6亿欧元的首付款,和总计高达14亿欧元的潜在付款。

其余几笔交易则是此前就已经谈好的合作,包括:300万美元首付款授权马来酸吡咯替尼给一家印度公司;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在受理上市的“双艾”组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该疗法有着一线肝癌治疗的大适应证,市场潜力自不必说。

一位在跨国药企工作的BD(商务拓展)告诉澎湃科技,“结果(上述组合的)全球权益给了一个韩国企业的美国分公司,而不是MNC(大型跨国药企),且这家美国分公司的商业化能力还有待验证。所以,恒瑞医药的BD还在‘补课’阶段。”

前述医药分析师称,总体来看,此次的AIO-001单抗交易中,所谓“中间商赚差价”的说法有媒体炒作嫌疑,对“恒瑞医药轻易出手”的观点,他表示:“一个(Aiolos Bio)是赌博,下注,几年吃一次大单;一个(恒瑞医药)是制造业顺便做海外增量。大家做的完全不是一个生意,恒瑞依然是赚钱方。”

逐渐繁荣的BD市场

近年来,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跨境交易都在不断上演。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3年全年,中国药企BD交易总额达505.9亿美元,交易事件共124件,其中近70笔海外授权交易,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有数起,包括百利天恒(688506.SH)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BMY.US)的双抗ADC(84亿美元)、药明生物(2269.HK)授权给GSK的4个TCE双抗/多抗(15亿美元)、亨利医药授权给诺和诺德(NVO.US)的高血压新药(13亿美元)。

近日,2024年摩根大通医疗保健大会(JPM)首日,即诞生三个并购案:瑞士药企诺华制药(NVS.US)收购专注自身免疫疾病的Calypso Biotech,总额4.25亿美元;美国默沙东(MRK.US)收购抗癌药物研发公司Harpoon(HARP.US),总额6.8亿美元;美国强生(JNJ.US)收购ADC赛道老牌企业Ambrx(AMAM.US),总额20亿美元。

回看中国,ADC、大分子、小分子药物是中国BD交易市场的主要阵地,ADC交易总额高达246.7亿美元,占全年交易总额近一半。

据动脉新医药统计,在2023年中国医药BD交易中,德国药企BioNTech(BNTX.US)、英国药企阿斯利康(AZN.US)与中国药企华东医药(000963.SZ)的成绩最为亮眼。

2023年,BioNTech在中国创新市场共达成7项交易合作,阿斯利康与中国企业达成6项合作交易,且在ADC管线、代谢疾病领域以及细胞治疗领域进行多点布局。2023年12月26日,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收购国内CAR-T领军企业亘喜生物(GRCL.US),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有史以来第一个MNC完整收购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案例。

华东医药是2023年最活跃的中国药企,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共达成7项合作交易。2023年7月,华东医药和美国药企Arcutis(ARQT.US)宣布,两家公司已就自免产品罗氟司特外用制剂在大中华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达成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条款,Arcutis将获得3000万美元的首付款,不超过6425万美元的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和分级两位数的净销售额提成费。

“总体来看,国内企业刚起步做BD,市场规模有待扩大,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药企‘掮客’。”前述医药分析师对澎湃科技说道。

    责任编辑:卢雁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