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慢性传染病的防与治:中国麻风防治的历史经验

沈静涵、刘志雨
2024-01-15 11:02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2024年1月12-14日,“新史料、新方法与新观点:麻风防治医疗社会史研究工作坊”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医疗社会史研究》编辑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麻风病隔离防疫史料整理与研究(1368-1978)”课题组联合主办。工作坊的主题为“新史料、新方法与新观点:麻风防治医疗社会史研究”,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工作坊开幕式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王勇主持,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课题组首席专家周东华致辞。周东华介绍了工作坊近期的相关工作进程,展示了中国麻风防治史的相关内容,表达了对之后工作坊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等的期许,扩展了麻风防治医疗社会史研究领域,为推动麻风防治研究发展完善提供了新方法、新观点。

董少新报告的主题是《善待恶疾者——明末清初西洋传教士对中国麻风病人的救助》。他从中西文化脉络下麻风病人的社会处境与角色出发,列举了澳门麻风院概况、麻风病人的生活以及传教士在粤闽等地的麻风救助工作,通过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深入探讨了明末清初西洋传教士对麻风病人的救助活动,及其如何对待疾病患者的深刻启示。

吴玉娴报告的主题是《从灵魂救赎到拓殖工具:澳门麻风院的历史变迁》。她认为澳门白沙栏麻风病院是“医疗殖民主义”的“棋子”,实质上是澳葡政府在殖民扩张中的工具,展现了麻风病院被澳葡政府用作拓展殖民地的工具,并非个别现象,历史上也发生过医疗机构被用作殖民扩张和控制当地人民的工具,因此医疗殖民主义的研究也应该成为社会史中重要的部分。

陈雅雪报告的主题是《鸦片战争前后珠三角麻风救济研究》。她从1840年前广东麻风的病情入手,深入探索麻风病在广东地区的相关情况,介绍了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宣传救治麻风,在麻风病人中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戴望云基于英国医师康德黎十九世纪末研究中国麻风病的主要文献,报告了19世纪末康德黎的麻风调研与热带医学的兴起问题,透过康德黎的中国麻风研究,透视殖民帝国的麻风恐慌,指出这种恐慌也与殖民医学的落后互为镜像。

李传斌报告的主题是《麻风病防治与晚清外交》。他指出,麻风病防治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与晚清外交发生了多重关联。清政府的宽容政策、教会麻风病防治机构逐步设立,国家地位的半边缘化造成了教会麻风防治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教会麻风病防治的慈善性质背后,尚有观念、利益冲突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正是晚清相关地方中外交涉产生的重要原因。

胡卫清报告的主题是《貌合神离:近代潮汕麻风防治事业的三种取向》。他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一、适度隔离的英国长老会方案(从麻风院到乡村麻风病诊所);二、严格隔离的美北浸礼会方案;三、隔绝麻风病人的汕头市立麻风病院模式。三个方面详细展现了近代潮汕地区麻风的防治事业。但他指出以上三种都是机构性救济模式,缺乏制度性的基础,背后都有殖民医学的浓厚背景。

丁光的报告《华德生与云南麻风病现代治疗》详细介绍了来华医学传教士华德生在中国麻风病医疗经历。华德生夫妇结合专业医学知识,利用国际背景参与西方医学界对麻风病的研究,极大促进了中国传统医疗与西方“现代”医疗的结合,推动西医在中国的发展。

颜小华、胡方莹的报告《传统与现代之变:近代广西麻风病的流行与防治》指出,广西人应对麻风病的传统观念与社会防治大多是厌恶与歧视,近代科学兴起与传染病医学知识的科普,民众逐渐认识到麻风病的真正面目,地方政府开始以科学之法寻求救助麻风病防治之法。以史为鉴,近代广西麻风病流行与防治的探讨,对今天仍旧有所启示。

周东华、黄梦迪从日军侵略对长三角地区麻风救治的破坏入手,讨论《全面抗战时期长三角地区的麻风病救治研究》问题,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杭州教会麻风救济事业以及汪伪政府统治之下上海中华麻风疗养院。进而指出要关注多元面向的麻风病救治,抗战时期江南地区麻风病救治事业中也体现了“人道主义”及“民族主义”的相关问题。

吴佩佳的报告《全面抗战初期福州麻风救济研究(1937-1941)》,从全面抗战爆发前福州的麻风救治概况入手,再到日军轰炸下福州麻风救治的相关问题,展示了全面抗战初期福州市对麻风患者的救济工作,此举也为战后麻风院的改造和新中国成立以后麻风病人的收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孙志鹏、夏晓萍的报告《日本麻风隔离政策的构建与延续(1907-1953)》,从日本麻风隔离政策的初期建构、战前《癞预防法》对隔离的合法化与“无癞县运动”、战后新《癞预防法》与绝育合法化等多角度观察麻风隔离政策及其实践的演变历程,指出麻风隔离政策兼具积极救助和消极拘禁的双重属性,在科学人道主义视角下为反思医学隔离和病患权利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沈超在充分运用了湛江市档案馆及广东省档案馆所藏档案的基础上,探究新中国建立以后广东省内经济落后、位置偏远的湛江地区是如何完成国家及省的麻风防治任务,展现了广东湛江地区的麻风防治情况。

马志鹏《从慈善团体到人民卫生机构:中华麻风救济会的新生(1956-1978)》以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中心,讨论了中华麻风救济会在新中国的改组以及上海麻风医院的筹建问题。王展羽和周东华利用口述史料和档案文献互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汉的麻风病防治问题。

本次工作坊讨论氛围热烈,各场次的评议人对报告人的报告内容给出相关评议,各专家学者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在闭幕式上,周东华教授对会议议程、研讨成果进行了相关总结,对出席本次工作坊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并对下一次工作坊主题“亚洲东部区域近代麻风防治比较研究”提出设想,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更加深层次的领域开疆拓土。

    责任编辑:钟源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