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未来可期|昨日之言,今日之证:我的预测与现实世界的碰撞
随着2024年新年的钟声敲响,我想邀请大家一起回顾那些我在澎湃科技“未来可期”专栏过往文章中的预测。这些预测,宛如时间的种子,有的已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有的仍在慢慢孕育,尽管方向正确,但发展的步伐并没有如我所愿那般迅猛。还有一些,可能是因为我过于乐观,或对未来的判断失准,至今仍未开花结果。
我想先与大家共同探索那些基本准确且正在迅速发展的预测。这些正在成长的预测就像一串串成熟的果实,让我们见证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令人惊叹的转变,展现了人类知识和技术的飞速进步。
人工智能平台“文心一格”绘制的五百年后无锡太湖的天际线。
2023年2月,在拙文《未来可期|人工智能绘画: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2023-02-06,澎湃新闻∙ 科学城邦)中,我预言了一个愿景:借助技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当时,我们讨论的焦点还停留在文本生成图像和文本生成文本上。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初步功能。文本驱动的视频制作和音乐创作已成为现实,这些新技术正重新定义我们对“创造性”的理解。
2023年12月20日,微软的Copilot项目宣布了与AI音乐创作平台Suno (https://www.suno.ai/) 的合作。用户只需在 Copilot中提供简短的文字描述,Suno便能通过一个专门的插件,将这些创意转化为悦耳的旋律。这意味着,仅凭一句话,Suno就能创作出一个包含歌词、伴奏和歌声的完整歌曲。这项新功能的推出,彻底改变了音乐创作的游戏规则。这一创新不仅展现了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潜力,而且使得音乐创作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微软声称,就算用户没有任何音乐制作经验,只要有灵感,便能轻而易举地创作出音乐作品。
2023年12月26日,文生视频软件Pika 1.0向公众开放了其网页端服务。令人振奋的是,目前该服务对所有用户均免费开放。Pika 1.0拥有强大的功能,它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文本提示,生成和编辑多种风格的高质量视频,如3D动画、动漫、卡通和电影风格等。这款软件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用户可以单独修改视频的特定区域,而无需重新生成整个视频。例如,用户可以轻松调整视频的宽高比、更改视频中人物的服装样式,甚至为视频中的猩猩佩戴墨镜,这些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
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减少了视频制作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还大大提升了创意表达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它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以极低的门槛创造出专业级别的视频内容。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在视频制作领域的又一重大进步,预示着未来视频创作可能会变得更加普及和多样化。
这些进步不仅验证了我过去的预测,更向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意领域的巨大潜力。也开启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新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释放内心的创造力,成为艺术的创作者。
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载体,无人机正在重塑我们的物流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商品送到我们的手中。
2023年6月,在拙文《未来可期|天上掉馅饼:低空经济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2023-06-20,澎湃新闻∙ 科学城邦)中,我着重探讨了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雄心壮志。深圳市把“低空经济”写入了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低空经济中心,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2023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为2024年的经济工作定调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大重点任务之一,并特别强调了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2023年12月8日,深圳市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具体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体现了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决心和行动力。
除了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抢先布局,其他城市也正在加速布局“天空之城”。2023年12月底,首条美团无人机配送航线在上海五角场商圈开航,Manner Coffee、桂满陇、小杨生煎等成为首批接入无人机配送的餐饮商户。这不仅标志着上海无人机在市区商圈的首次飞行,也展示了美团在探索无人机与传统配送骑手协同工作模式方面的创新尝试。
从无人机配送到多元化的低空运输服务,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前沿。上述这些动态不仅是对我文章中预测的实质性回应,更让我们期待低空经济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体验。随着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空经济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大规模发展,深刻改变我们的交通方式、物流配送、城市管理甚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2年10月,在拙文《未来可期|数字时代的往生者社交,是脑洞大开还是空中楼阁?》(2022-10-20,澎湃新闻∙科学城邦)中,我探讨了一个前沿的想法:“通过数字科技,把往生者数字化,重新复制回到现实世界”。我当时提出,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现在,仅仅一年后的2023年12月22日(冬至),中国殡葬行业的先锋企业福寿园国际集团,在上海、重庆、江苏、辽宁、河南、江西等六个省市推出了创新性的“AI礼祭”服务。这项服务运用“数字生命”技术,在告别和追思仪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服务通过整合逝者生前的各类资料,结合亲友愿望,免费为逝者创造出一个数字化的形象,并围绕这个数字人策划了一系列个性化的追思活动。逝者以“数字人”的形象出现在追思活动中,为悲痛的家属提供慰藉,并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延续家族的历史和精神遗产。
福寿园国际集团的首席信息官兼福寿云科技总经理汤旸进一步解释,“AI礼祭”服务将通过五大技术模块不断进行迭代和优化,以提升产品体验。这些模块包括人物生成(例如2D或3D建模)、人物表达(例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合成显示(例如图形渲染和动画制作)、识别感知(例如语音识别和情感分析)、虚拟现实(例如虚拟场景的创建)以及对话训练和分析决策。结合不同的场景,福寿园计划推出一系列以思念和记忆为主题的产品。
我在文章中预见了数字技术在殡葬行业中的应用潜力,而“AI礼祭”服务的推出正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它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将科技与人类最深层次的情感需求相结合,为我们思考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这样的服务出现,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纪念和缅怀逝去的亲人。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预测都能按照预期发展。有些种子虽然发了芽,但它们的成长速度并没有如我所愿那般迅猛。这些预测的方向虽然正确,但它们的进展却被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挑战和限制所减缓。它们像是在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充满希望的技术革新,也需要时间来克服障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努力才能实现其最终的成就。
2023年4月,在拙文《未来可期|智能网联汽车刚刚上路,又要上天了?》(2023-04-07,澎湃新闻∙科学城邦)中,我对飞行汽车的未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预测。作为航空电动化的产物,我希望飞行汽车能够真正成为继民航班机、民用直升机之后的下一代大众空中交通工具。然而,现实情况是,虽然飞行汽车领域的发展方向与我的预测相符,但其进展速度并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
在法规侧,飞行汽车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2023年10月,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该纲要明确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发展时间规划:到2025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
在企业侧,对飞行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正日益增加。2023年10月,小鹏汇天推出了其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该飞行汽车由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组成,飞行体能够像变形金刚一样自动折叠,实现垂直起降以满足低空飞行需求;而陆行体则能将飞行体完全收纳并进行地面行驶,堪称陆地上的航空母舰。目前,小鹏汇天的目标是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该飞行汽车的量产。
同年10月13日,中国民航局向广东亿航智能研发的EH216-S无人机颁发了许可证,这标志着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12月28日,亿航智能宣布,首批完成适航认证的EH216-S在广州和合肥两座城市完成了商业首飞演示,开启了在当地景区进行常态化空中商业飞行的新篇章。
不过,在2023年10月10日,投资机构Kerrisdale Capital发布了一份报告,对美国飞行汽车企业Joby Aviation(NYSE:JOBY)持有做空立场。Joby Aviation是一家全球资本看好的头部飞行汽车企业,背后有丰田汽车的支持,市值高达45.5亿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飞行汽车企业。
Kerrisdale Capital在其报告中质疑了Joby Aviation飞行汽车的实用性,特别是就其飞行范围和电池寿命提出了怀疑。该投资机构认为,由于电池性能的限制,Joby的飞行汽车在实际运行时难以兑现其承诺的飞行性能和运营成本。此外,该机构还质疑了Joby生产数千甚至数百架eVTOL飞行器的意图,指出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飞机制造商在扩大生产规模时,每年的产量也仅达到100架左右。
飞行汽车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交通工具,其发展前景虽然令人兴奋,但其实际进程却显示出比预期更为缓慢和复杂的趋势。飞行汽车的商业化和普及化受到技术挑战、安全标准制定、法规完善以及公众接受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飞行汽车的未来发展将是一个融合创新技术、安全规范、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综合挑战,这要求行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警示:核武器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是,核武器不能制造更强大的核武器。但人工智能可以产生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所以我们需要在人工智能失去控制之前迅速采取行动。
2023年5月,在拙文《未来可期|通用人工智能的双刃剑:驾驭发展,规避危机》(2023-05-31,澎湃新闻∙科学城邦)中,我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当2024年到来,我们来评选2023年度词汇时,ChatGPT会是十大热词之一,甚至可能成为年度词汇或年度人物。
这一预测得到了实际情况的证实。《自然》杂志在其2023年度十大人物(Nature’s 10)名单中,首次将非人类实体——ChatGPT列入其中,以此表彰生成式人工智能给科学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巨大改变。同样,《上海日报》年度英文热词由ChatGPT摘冠。12月2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ChatGPT也当选为年度国际词。这些都反映了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虽然这个技术进步与我的预测相符,但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带来了新的合规挑战,特别是在隐私、模型透明度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因应这些挑战,2023年12月15日,人工智能安全中心(Centre for AI Safety)发布了一份声明,呼吁“应该像对待包括流行病和核战争等其他全球性迫切社会问题一样,将缓解人工智能引发的灭绝性风险视为全球优先事项”。这些都使得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进程变得更加缓慢和复杂。这一例子再次证明,在追求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耐心和坚持,同时也需要对现实中的挑战保持清醒的认识。
还有一些预测,可能是因为我过于乐观,或者在评估未来的复杂性时出现了偏差,这些种子至今仍未开花结果。它们或许代表了某些过于前卫的想法,或是被现实中的不可预见因素所阻碍。这些未能实现的预测提醒我:要在乐观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并在探索未知领域时保持谦逊态度。
2023年7月,在拙文《未来可期|人造肉,离我们的餐桌还有多远?》(2023-07-07,澎湃新闻∙科学城邦)中,我还是非常乐观的,认为人造肉、植物肉或者实验室肉,都是我们食品生产方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与生态环境更为和谐共存的可能。
但事实上,人造肉并无法快速成为日常消费者餐桌上的主流选择。这一行业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目前生产人造肉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这使得其零售价格往往高于传统肉类,限制了其在普通消费市场的普及。其次是口感和质感的问题,尽管生产商在模仿传统肉类的味道和质感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差距,这影响了一些消费者的接受度。
此外,消费者对人造肉的安全性、营养价值以及是否能够替代传统肉类持怀疑态度。再加上大规模生产的难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人造肉在短期内无法普及和成为主流选择。
回顾这些年来我所做的对未来的预测,每篇文章都记录了我对未来的想象与探索。无论是已经成为现实的预测,那些正逐步实现的愿景,还是那些未能如期绽放的梦想,它们都是我思考之路上的宝贵财富。
在这个新年之际,我希望我的这些思考能够与大家共鸣,激发我们共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正如新年的钟声代表着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应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用好奇心和学习的态度去拥抱每一次变革,去创造每一个可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唯有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精神,我们才能更接近真理,更好地适应未知的未来。
(作者胡逸为大数据工作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