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又见“中考移民”争议,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哪?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一陵
2024-01-12 16:4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针对有家长反映大量河南“初四中学生”转入黑龙江大庆市各个中学,大庆市教育局近日回应表示,就依法依规办理跨省转学等事项初步达成共识,充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毕业等权益;就限制外省转入初中毕业生录取等事项,不符合现行政策要求的诉求,正在集体研究下一步具体措施,坚决维护我市学生利益。此外,大庆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已组成联合调查组彻查违规行为,发现问题将严肃处理。

回应其实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依法依规的正常跨省转学行为是允许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毕业等权益应该得到保障。也就是说,并非只要是转学就是违规、不合理的,就将其定义为抢占本地人的教育资源。

事实上,在人口流动频繁、户籍制度不断放开的大背景下,人口迁徙的规模、频率加大,转学情况将更加普遍。而人口的持续流入,也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活力的表现。保障好流入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理所当然而且是势所必然,不然用什么吸引和留住人口呢?

二是,对于不符合现行政策要求的诉求,要严格限制,对于违规行为以及违规行为的组织者,要严查严惩。但现实中,二者之间如何平衡一直是个难题。

人口迁徙有很多种理由,为了子女的教育本身也是迁徙的理由之一。如果迁徙的目的就是让子女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大的录取机会,而且又完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那么是限制人口流动,还是限制基本的受教育权利?

“一刀切”地限制,无疑将误伤合理合法的转学需求,但如果仅仅站在当地人的视角,那么哪怕是一个外地人转入当地,也可能是挤占了本地人的教育资源。显然,在一个户籍门槛不断降低的开放社会,这种评判视角不切实际。

说到底,这种冲突背后,还是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河南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尤其是缺好大学,导致其高考难度相对较大。不少河南家长都尝试通过“移民”的方式,让孩子的升学压力小一些。除了东北,陕西、新疆、西藏、青海,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也都是“移民”目的地。由此引发的“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冲突不断上演。今年,西安中考“回流生”争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可是,站在河南考生角度来看,同一份高考试卷,考同样的分数,却意味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这难道不是不公平吗?去年,“山河大学”被热议,就是山河四省的考生们对高等教育录取机会不均衡的最真实呼声。

弥合这种冲突与争议,更进一步来说,疏解这种“移民”冲动,关键在教育资源省际配置的均衡。正如教育部早前在呼应“山河大学”问题时的表态,“将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当然,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高等教育的现有格局,很难短时间内改变。因此,在步步为营扩大“教育洼地”的教育资源同时,直面户籍制度放开下的人口流动新趋势,加快建立起教育资源随人走的分配制度,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缓解本地居民的“被剥夺感”,也是破解问题的钥匙。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