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漂几年,才能吃懂义利面包?
本文不是广告
当其他面包还在以各种汤种、做法的细微差别,卷生卷死。老北京的百年义利面包,却以均价不到五块,翩然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清醒选择。
图源:@超认真的贪吃美少女
义利,走过百年品牌路的老北京代表,主售各种糖果、甜品,其中尤以便宜的义利面包最为出名,有人称之为“中国面包界老炮儿”。在北京有句老话,“没有哪个北京孩子的童年,没被义利的果子面包占领过。”
有北漂发现了义利面包这个低价宝藏后,惊讶于自己的单日生活成本,竟能控制在四块钱以内。
一周口粮安排
“将近半斤的果子面包,铺满了老北京果脯,一个能顶两顿饭。”
“你总能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均价一元的义利面包,要知道,在北京一块钱甚至买不到一个馒头。”
有人从义利面包的回潮中,读出了一种生活方式。“义利面包的口味可以总结为‘国企味’,zuo实、靠谱、真香。穿厅局风吃国企风口粮,要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
曾经一眼丑的义利包装,如今也被年轻人解读成了复古时尚。“赛博交换特产环节,有人点名要义利面包,为的就是那层蜡油纸。”
图源:@ 交换特产:流行于互联网的各地特产互换活动
而百年义利的小卖部,仍保持着八十年代供销社式摆货方式,有人说,里面的“柜姐”都曾是北京嘴最叼的一群吃主儿。
“百年义利的面包,就跟北京饮食化石一样,你以为购买渠道很土,结果定睛一看,人115年历史了,哪个老北京都没它资历深。”
别的面包还在跟着市场玩血糖和金钱游戏,几块钱的义利面包给了年轻人一种久违的实诚。
“义利面包从不试图用面包香诱捕我,却在我囊中羞涩的时候,提供了挺体面的选择。手握三块钱的馒头配榨菜,同事会好心慰问,拿着两块钱的义利面包,他们只会‘嚯’。”
外地人看不上的义利面包,是老北京的口粮大本命。有人把义利面包,形容成北京人自己的病榻“黄桃罐头”,“流感没食欲,全靠乳白面包夹榨菜送服,这是激活所剩无几的食欲的唯一酵头。”
一位北京大哥跟我调侃,“这种底气来自吃饭玄学,流感才几年,百年义利还治不了个你。”
图源:@拜拜零
据说,义利原本是base在上海的公司,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乔迁北京,成为第一代“脱沪入京”的代表。时至今日,走过百年品牌路,成了老北京有头有脸的正宗牌子货。
北京朋友赵高告诉我,“任何一个‘老北京’都不敢在义利面前自称‘老北京’,因为百年义利比大多数北京人都要资深。”
作为登陆北京的初代洋食代表,义利面包贯穿了北京几代人的童年。对于70后来说,义利面包搁在以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稀罕物。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义利面包则是春游套餐里的默认项,甚至有人吃多了,生生吃出了童年噩梦。
如果说,对稻香村的爱更多是一边倒,那么北京人对义利面包,讲的就是一个爱憎分明。
好这口的,对它有着婴儿爱抚物一般的依赖,没事总想啃一啃。恨这口的,对它充满生理性恐惧,就跟穷的时候吃够了地瓜叶,如今再怎么包装它的有机和绿色,入口总伴随着复杂的苦楚。
“百年义利的维生素面包里添加了vc和vb,是因为过去物资匮乏,吃不上什么营养品,当时觉得这口面包就是十全大补药,有点感冒迹象就被我妈早餐送服,现在一闻到这味道就脑补遭罪的记忆。”
把义利面包当作口粮的老北京,对它的爱也是有条件的。
赵高说,“义利的面包但凡涨价超过五块我就不买了。”同样的,他的安全感也来自于,不管物价怎么变,总能在超市买到一块钱一个的义利惠民面包——
图源:@好好吃饭!
义利面包太便宜,总有点为了价格牺牲仪式感的实用主义,也正因如此,很多初来北京的人总是对它视而不见,更不会把它当作回家过年的伴手礼。
“第一年回家过年,让北京朋友推荐地道特产,她劝我买百年义利,结果我去店里一看,包装太简陋了,只能礼貌婉拒。”
图源:@鹅吃小面包
更有人震惊于有面包竟然公然命名“维生素”,“刚来北京就被小小震撼了,以为北京药店出周边了,结果北京朋友说他们从小吃到大,我心想北京人的家庭条件,真是摸不透。”
图源:@诸葛钢铁
新疆人碳酸说,她刚来北京的时候,公司的诱捕条件里写着多样下午茶,原本幻想的是点心自助,没想到是“义利面包配红牛”,私下被员工揶揄是黑心工厂。
北京人对义利的认同,使它有一种超越价格本身的价值感,“有人甚至在北京马拉松完赛包里发现了义利面包,这种安心感,吃过的人才懂。”
就像福娃、冰墩墩一样,义利面包就是北京人的送礼“精神哈达”,敬献给你的不只是一个面包,更是得仔细琢磨的情谊。
对于一个北漂来说,从只选择稻香村,到开始习惯走入百年义利,也是他开始“京化”的标志之一。
“手里拿着几十块的贝果欧包,只是一个还没吃懂的初级北漂,但如果是两块的维生素面包,北京土著同事会投来欣赏的目光,意思是觉得我终于上道了。”
北漂小张是百年义利的忠实粉丝,据她观察,衡量一个社区本地人浓度,可以从楼下百年义利门店的昌盛程度判断个大概。
“北京人把它当小卖部,饭后遛弯顺手买个面包当早餐,有些门店开着开着就关了,说明外地人可能比较多,对它的认知度低,消费不起来。”
“义利是出了名的铺货范围广,我第一次吃义利面包就是在京郊买的,从房山啃到了朝阳,这是义利才能提供的持久续航。”小张说。
和义利面包相识于微末,对它上瘾,通常来自于细嚼慢品的“啃”。
果子面包就像是成年人的矿石盲盒,让你停不下来的原因不是好吃与否,而是对到底能吃出几吨果料的好奇。
“如果你看到一个中年人拿着果子面包进入了心流状态,实际他们已经钻入了果子宇宙。”
图源:@粥粥
义利面包就跟老北京的军备物资一样,早上吃了一个下午都不带饿的,有人出门只带一个面包,就能覆盖一整天的饮食成本。
“诟病一块钱的义利椰香面包难吃,属实矫情。一块钱就能填饱肚子,还要什么自行车,去一趟百年义利,急头白脸买一顿也不过五六十块。”
此外,义利的配料表干净,不是假健康,而是真简单。不玩花里胡哨的糖油隐藏款,都是实打实的把添加剂给你标出来,有福消受,丰俭由人。
图源:@黑莓饼干
吃了半个果子面包,李哥插入式血糖仪飙到了十,他因此焦虑了一周,李哥媳妇安慰他,“跟外国甜点比起来这都不算什么,你看那马卡龙就是块糖坨子,一口就能给你飙到十。”
有人把对义利面包的瘾,归因为一种吞咽极限体验,“在噎的边缘挣扎,与当下追求的空气感饮食背道而驰,反倒找到了一种密实的怀旧体验。”
有人为了调和这种“噎感”,配咖啡、红茶和牛奶;有人玩起了讲究,切厚片,烤一下,抹花生酱、芝麻酱、白糖或者酱豆腐……
“与其说百年义利卖的是面包,不如说它是介于烘焙坊的面包和山东的馒头之间的‘馒包’,既有黄油的香,也有馒头的扎实。”
甚至有人直接把义利面包搞成了奶酪盘,“果子面包,不就是大列巴变体,搭配山羊奶酪,来点萨拉米,一吃一个不吱声。”
ENDING:
吃不完,用蜡纸包好了,也不会风干,这种生活方式背后是一种老派的节俭美德。
“以前面包的选择不多,吃一次义利能高兴好几天。现在虽然便宜,但也不能浪费。”北京人高姐跟我说,“蜡油纸是一种‘穷讲究’,买不到蜡油纸的义利面包,宁可不吃也不将就。”
不同于高姐,如今再次发现义利面包的年轻人,对它的偏爱不只是便宜,还有一种审美解读,“以前一眼丑的义利面包,如今成了大家眼里的复古,蜡油纸包装是永远回不去的童年。”
【今日话题】
你吃过义利面包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