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马可波罗|洪钧《元史译文证补》书成始末

特约撰稿 宿景祥
2024-01-10 18:1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袁同礼先生所列中文马可波罗书目,第一条是同治年间《中西闻见录》,英国汉文正使“映堂居士”梅辉立在其上刊发的《元代西人入中国述》,介绍马可波罗事迹,征询其在华遗迹。第二条是“光绪年间,洪钧著成《元史译文证补》,已引用马可游记”。

洪钧出使欧洲撰写《元史译文证补》一书,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极具震撼性的一件大事,借用唐德刚先生的话,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要“转型”(transformation),中国史学自此走上世界史学之途。在我们今天纪念马可波罗时,不能忘记的是,正是洪钧为马可波罗坦荡荡地补入中国“正史”铺平了道路。因而,有必要写些文字,回望100多年前洪钧所开启的那场学术革命。

洪钧早逝未竟全功

洪钧是清末学术史上重要人物,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卷一)有洪钧传略。蔡冠洛(1890-1955年),号可园,浙江诸暨人,弘一法师的弟子,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在浙江多所省立中学任教,后入上海世界书局任编辑。

鉴于《清史列传》“位望之尊卑”、“一姓之私言”,“非显官不加详也”,“不足取法不予录也”,“逆臣忠臣、恶溢美溢”之弊,蔡冠洛于1936年编撰出版了三卷本《清代七百名人传》,内容充盈平实,惠泽后学查检清代学术人物生平行迹。

洪钧,字文卿,江苏吴县人,1839年生,同治七年(1868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870年提督湖北学政,1871年任满回京。1875年(光绪元年)补行散馆,充顺天乡试同考官。1876年充陕西乡试正考官,1877年并加四品衔。

1880年,充功臣馆纂修,充山东乡试正考官,升侍讲。1881年转侍读,提督江西学政,升右春坊右庶子,旋转左庶子,升翰林院侍讲学士。1884年升詹事府詹事,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1885年丁母忧,1886年起复。

1887年(光绪十三年),简派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1890年(光绪十六年)升兵部左侍郎。同年十月,差旋,奉旨在总理事务衙门行走。

1892年(光绪十八年),因帕米尔与俄分界事,光绪帝诏下总理衙门议帕米尔图。洪钧疏称:“自上年帕事起时,臣衙门当即遍查内府舆图、一统志等图,于帕地山川道里形势险要,皆略焉弗详。不得不籍英俄两国之图,旁参互证。新疆本无精通测绘之员,又以畏惧俄兵,不能前往复勘。该督抚先后寄到两图,皆未精确。迨至去冬,北洋大臣李鸿章译寄英图数种。出使大臣许景澄搜集英俄法德图说十余种,详稽博考,订成一图,益为赅备,亦于十二月寄到,以敷臣衙门先后历办情形,似于疆界方舆,尚无乖谬。”

1893年(光绪十九年)8月,洪钧卒,时年54岁。蔡冠洛书中说,洪钧曾于1877年“纂穆宗毅皇帝实录全书过半,得旨前充纂修官着遇缺题奏”。穆宗毅皇帝即同治皇帝载淳,现有《穆宗毅皇帝实录》,1986年中华书局版,稿未完成,作者为“佚名”。该书当为洪钧所纂,似应署洪钧之名。

洪钧过早去世,《元史译文证补》是其遗著,现存刻本,共30卷,分为5册。有陆润庠序,作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0月,未注明发行年份。据袁同礼先生书单,该书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刻版发行。

日本文求堂书店于1902年(明治35年)10月出铅字版一部,正文约500页。由日本史学家那珂通世校订,按陆润庠序本原貌排版。

洪钧《元史译文证补》陆润庠序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刊行。来源:作者提供

洪钧《元史译文证补》,那珂通世校订,日本文求堂书店明治35年(1902年)10月铅字版。来源:作者提供

陆润痒和沈曾植为洪钧刊行遗著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卷一)有陆润庠传略。陆润痒,字凤石,生于1841年,江苏元和(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历任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辛亥后留清宫,授太保,民国四年(1915年)卒,时年75岁,得谥号文端。陆润痒以为官清正、善阁体书法而著称。

陆润痒为清末重臣,推崇唐代翰林学士陆贽,力畅“理乱之本,系于人心”,“治乱由人,不在天命”,“立国之权,居重驭轻”等政治理念。曾进奏文曰:“游学诸生,于实业等学成而归者,寥寥可数,而又用非所学,其最多者,惟法政一科。法政各国歧异,悉就其本国人情风俗以为制。今诸生根柢未深,于前古圣贤经传未曾诵习,道德风尚概未知闻,袭人皮毛,妄言改革。”又曰:“成规未可墨守,而新法亦须斟酌行之。若不研求国内历史以为变通,必至窒碍难行,且有变本加厉之害。”

宣统元年,陆润痒力谏保存台谏一职,认为“言官职在击邪”,“行政裁判系定断于事后,言官则举发于事前。朝廷欲开通耳目,则谏院不可裁。”

陆润痒所作《元史译文证补序》,详述该书之缘起始末,追记洪钧之志向及品行风貌。序文曰:“中国自古统一之朝,幅员最广莫如元朝,而元朝武功之盛,莫如荡平西域。太祖成吉思汗即位之十四年,始议亲征,大举西伐,至十八年而功成。西南至于印度河,西北至于里海、黑海、俄罗斯。当时用命诸王,则前有术赤、察合台等,后有拔都、旭烈兀等,诸臣则有哲别、速不台等,皆谋勇足备,猛挚无前,故得犁廷扫穴,所向披靡。而期间往来文牍,皆蒙文土语,史官记载略而不详。至旭烈兀后王合赞时,命其臣拉施特纂修《蒙古全史》一书,又皆波斯文,未行于中国。”

“明洪武元年诏宋濂等修《元史》,燕京图籍汇载而南,阅一年而即成,遗漏散失讹舛实多,考古者憾焉。嘉定钱大昕见《元朝秘史》译本,认为论太祖成吉思汗的事迹,当于此书折衷。顺德李文田得蒙文《秘史》,又取他书加以修订,著《元秘史注》,然所据亦仅中土诸家记载,未覩拉施特史也。”

李文田《元朝秘史注》十五卷,1903年上海文瑞楼石印版。来源:作者提供

“光绪己丑岁(1889年),洪钧奉命出使俄德荷奥,驻其地者三年。周咨博访,裒然成书而后,元初西域用兵始末,乃黎然大备焉。洪钧之初至俄也,得拉施特书,随行舌人苦无能译波斯文者,见之皆瞠目。洪钧以为,既得此书,当使显于斯世,不可当吾身而失之。于是百方购求,遂得多桑书,又得贝勒津、哀忒蛮诸人书,始有端绪可循,而所译各从其音,人名、地名、部族名有繙改歧异者,有前后不一者,乃复询之俄国诸通人及各国驻俄之使臣,如英、法、德、土耳其、波斯等,习其声音,聆其议论,然后译以中土文字。稿经三易,时逾两年,而始成书,名之曰《元史译文证补》。证者,证史之误;补者,补史之阙也。惟其中数卷,掇拾散漫,未及定稿。”

洪钧1890年归国,“即授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公牍旁午,未遑卒业。而一灯中夜,孳孳为之无倦容。”癸已(1893年)秋,洪钧病且剧。临终前,将初稿及未完成的手稿,交其子工部郎中洪洛保存,将誊写好的稿本委托给陆润痒和沈曾植二人,且曰:“数年心力瘁于此书,子为我成之。”

甲午(1895年),陆润痒奉命典江西试,归途中听闻洪洛去世,“亟函询所存稿本,已散失不可复得矣”。陆润痒提到,洪钧是其前辈,洪洛是其女婿。洪钧驻俄时,即将其文稿寄予陆润痒,与其磋商太祖纪译证、西北地附录、释地西域补传、木剌夷补传等稿。洪钧“尤惬心贵当者,洛亦能文,冀其克承家学”。然洪钧、洪洛父子相继沦逝,令人痛惜。

第二年,陆润痒母病乞假回籍,旋即母亡丁忧。于是取出洪钧清本,重校数过,反复致书沈曾植,商定体例,交付刻印。

陆润痒序中说,该书仍未完备,“未及定稿之数卷已无从搜索,其字句间有可疑者,亦不获以初稿覆正之。”“然有元西域武功之盛,卓越前古,观于此书,亦可知正史之遗漏舛错,非可偻指计。即秘史译文及李侍郎所为注,犹未免囿于闻见也。则其搜罗考订之功,岂撏扯家所可同年语哉!”

陆润痒和沈曾植都是学养深厚的一时英才,他们断定,洪钧的书尽管残缺不全,但已绝非寻常注释家所能比拟。

-----

宿景祥,系“澎湃”特约撰稿人。

    责任编辑:单雪菱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