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埃及2023考古发现:艾斯那神庙、最大木乃伊作坊等
2023年是埃及考古走出疫情影响的第一个年头。这一年,许多国外考古研究机构逐渐回归埃及,重启科研项目;埃及本国的考古机构也更加活跃,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海内外特展和文物追缴等好消息层出不穷。依照惯例,埃及旅游与文物部是相关信息的唯一官方发布者。以下内容是埃官方平台这一年来公布的考古新发现,笔者按照考古遗址的地理位置重新排序,加以编译。图片版权均属于埃及旅游与文物部(MoTA)。如无特别说明,文中所提及的“埃及考古队”均隶属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全部由埃及本国考古学家组成。
上埃及地区
1.埃及考古学家首次发现完整黄道十二宫浮雕,艾斯那神庙,罗马时期
艾斯那神庙位于卢克索以南55公里处,是一座公元3世纪建成的罗马时期的神庙。庙内供奉的主神为克努姆(Khnum)。一支德国埃及联合考古队历经五年的修复和清理工作,终于使艾斯那神庙多柱厅内天花板上彩色浮雕重见天日。该彩色浮雕描绘了古埃及人想象中的夜空景象,也是埃及本国考古学家所发现的首个保存完整的黄道十二宫浮雕(zodiac)。图像包含12个星座的符号,木星、土星和火星,塞赫迈特女神的“七支箭”,以及用来测量时间的星群(constellations)。1963-1975年法国埃及学家索内宏(S. Sauneron)曾出版一系列有关艾斯那神庙的报告,其中并未收录这副浮雕场景。
黄道十二宫图本身是巴比伦天文学的一部分,很可能由公元前3世纪统治埃及的希腊人引进而来。其图像大量用于个人墓葬、石棺的装饰,并且在世俗体书写的占星术文本中常被提及。但在神庙内的黄道十二宫图像并不常见。除本次发现之外,我们仅在丹德拉神庙中发现过两幅黄道十二宫的浮雕。一幅可见于丹德拉神庙前厅内,另一幅铭刻在屋顶神殿天花板上的黄道十二宫,现藏于卢浮宫。
此外,考古工作人员还清理出其它与古埃及天文相关的图像。比如,尼罗河开始泛滥时女神索提斯(Sothis)的图像,还有一幅描绘了拥有四个公羊头的太阳神克努姆拉(Khnum-Re)的图像。索提斯是古埃及人所说的女神索普代特(Sopdet)的希腊语名,即夜空中最亮的天狼星。每年7月中旬,天狼星出现在夜空中,尼罗河水泛滥,是古埃及新年伊始的标志。此次发现为促进古埃及天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2.次要王室成员墓葬的发现,卢克索西岸,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
底比斯的群山集中在卢克索的西岸地区,其中以国王谷最为著名。此外,还有许多不同时期的墓葬隐藏在其它山谷之中,编号C的山谷(Valley C 或 Wadi C)就是其中之一。1月份,一支英国埃及联合考古队,与英国剑桥大学新王国研究基金会(New Kingdom Research Foundation)合作,在山谷C中发现一处此前未知的墓葬。官方称,根据墓室内遗留的陶器和铭文线索,可推测墓葬建造于图特摩斯三世和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统治时期,墓主人身份有可能是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早中期的次要的王室成员,有可能是除王后之外法老的其它配偶或众多的王子公主。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这类18王朝次要王室成员的墓葬比较少见。截止报道时,仅墓葬的石阶、2条墓道和一部分墓室壁画清理完毕。其建造方式及更多细节信息还需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由于该墓葬曾被古代洪水破坏,内部的装饰壁画和铭文保存情况较差,发掘工作格外困难。这次新发现为底比斯墓葬西山谷地区的新王国时期王室墓葬增添了新的材料。
3.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的斯芬克斯像,丹德拉神庙,希腊罗马时期
3月份,由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考古学家带领的团队在丹德拉神庙区东侧,位于荷鲁斯神庙遗址处,发现了一座神殿的建筑遗存,以及一座罗马皇帝的斯芬克斯像。
神殿遗址由包括地基和坡道在内的两层平台构成,内设一座泥砖蓄水池。蓄水池内壁由一层砂浆覆盖,一侧铺设阶梯,根据出土陶器推断,蓄水池年代为拜占庭时期。考古工作者在清理蓄水池时,在水池内部发现一尊保存完好的石灰岩材质的斯芬克斯雕像。这尊狮身人面像雕刻精致,王室特征明显:头部佩戴方巾,额头处装饰有圣蛇。人像的特征别具一格,面部有2处浅浅的酒窝,呈微笑状。工作人员还在这尊雕像下方发现一块罗马时期的石碑,上面铭刻有世俗体和圣书体两种文字。经考古学家初步研究,这尊斯芬克斯像很有可能描绘的是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公元41-54年)。斯芬克斯像的确切年代及身份,以及关于这座神殿的更多历史细节仍依赖于下一步考古学家对石碑上铭文的释读与研究工作。据悉,该团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始于2022年,是首支在丹德拉神庙进行考古发掘的埃及团队。
4.麦瑞特奈特墓的最新发现,阿拜多斯墓地,第一王朝
10月份,一支由埃及、德国和奥地利三国考古学家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公布了位于阿拜多斯乌姆卡伯墓地麦瑞特奈特(Meret-Neith)大墓的最新发现。墓主人麦瑞特奈特,意为“受奈特女神眷顾之人”,是第一王朝法老杰特(Djet)的妻子,法老登(Den)的母亲。最新发掘成果显示墓主人是“一名拥有非常规权力的王室女性成员”。
麦瑞特奈特的高等级墓葬由泥砖和木材分阶段建成,规模庞大,耗时较长。墓葬建筑内部不仅有墓主人自身的主墓室,还包括41名大臣和仆人的陪葬墓。墓葬出土大型储酒罐上百件,出土有大量葡萄籽,其中一些瓶塞密封完好,罐中仍保存有5000年前的葡萄酒。
根据容器上的铭文显示,麦瑞特奈特曾在国家管理中担任要职,任类似司库总管。埃及文物部称,她是唯一一位在古埃及第一座王陵中拥有自己墓葬的女性,暗示她在当时的地位非同一般。最新的考古证据也引发一些学者猜测,称麦瑞特奈特应在某个时段摄政,很可能是古埃及历史上的首位女王。但由于证据仍不完善,围绕她是否真正统治过埃及这点仍有很多争论。第一王朝的麦瑞特奈特在古埃及历史上的真实身份和地位始终疑云重重,此次联合考古新发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历史人物提供了全新的证据。
5.大规模动物木乃伊祭祀的证据,阿拜多斯,托勒密时期
3月份,一支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考古队在位于索哈杰市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区内,意外发现一处藏有大量动物木乃伊的窖藏遗址。据官方称,此次共发现超过2000个公羊头,以及其它动物,如狗、野山羊、牛、羚羊和猫鼬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被保存在神庙北部的储藏间内,发现时一些动物木乃伊仍被亚麻布完好地包裹着。考古学家称,这些公羊头可能是被当作还愿的供品摆放在神庙内,这一考古发现显示在托勒密时期阿拜多斯的公羊崇拜盛行一时。
此外,考古工作人员还在阿拜多斯首次发现一堵5米厚的泥砖墙体,或属于一处古王国第六王朝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该发现为我们了解拉美西斯二世之前的阿拜多斯的古代景观提供了一个的全新视角。此外,遗址还出土了雕像残块、纸莎草、古树遗存,以及皮质的衣服和鞋子。我们对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区的布局认识基本来自于150年前的考古发掘工作,该团队持续深入的研究工作将更新我们对这一区域的认识。
6.迈尔墓地的最新发现,阿斯尤特,埃及晚期和拜占庭时期
迈尔墓地位于阿斯尤特西北50公里处,是一座古代本地贵族墓地。此处拥有多座重要的岩墓(rock-cut tombs),即凿山为墓的形式,年代可追溯至第六、七王朝。5月份,一支埃及考古队在迈尔墓地(Meir Necropolis)发现了大面积埃及晚期和拜占庭时期的建筑遗存。该建筑遗存共分为两层,位于上层的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由一个庭院和数间僧侣房间组成。官方称,考古人员在清理一间僧侣房间时,在墙壁上发现一段用黑色墨水书写的科普特文。文字共8行,内容为祈祷文。文字上方的墙壁上还保留着三层泥塑的架子,用于存放僧侣的物品或经书。在这座拜占庭时期建筑的下方,还埋藏着多座埃及晚期的墓葬以及随葬品,主要包括一系列保存情况较差的石棺和人骨遗骸。在一名未知身份的女性墓中,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出一具带有装饰的石棺、一副丧葬面具、一件宽项链,以及不同尺寸的陶罐若干。一同出土的还有一批用蓝色和黑色费昂斯制成的珠子和2件铜镜。此次埃及考古队的新发现再次强调了古埃及墓地使用年代跨度的问题,证明了迈尔墓地的使用年代不仅限于古王国与中王国时期,在埃及晚期同样是一座重要的贵族墓地。
7.第十五诺姆首次发现新王国墓地,明亚省,新王国时期
10月份,一支埃及考古队在位于图那戈贝尔的科瑞法遗址(Al-Ghoreifa)发现一批保存情况较好的新王国时期墓葬。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称,这是考古工作人员首次在该地区发现新王国时期的墓地。这批墓葬均开凿于岩壁之内,墓内随葬有石灰岩材质的人形石棺,以及带有图案装饰的彩绘木棺。本次考古成果公布新出土的各式神像、夏伯提像多达25000余件。一同出土的随葬品中,还包括卡诺匹克罐、护身符、丧葬面具,以及一卷保存完整的纸莎草文献。该纸莎草文献长约4.5米,内容为新王国时期流行的《亡灵书》。考古学家根据铭文可识别出部分墓主人的身份,其中杰胡提、纳尼等人为当地高等级的祭司或官员。此外,工作人员还发现上千件埃及晚期(公元前664至332年)的护身符、夏伯提像,以及一具保存有木乃伊的石棺。这一发现表明该墓地的部分区域在埃及晚期时被重新加以利用。
下埃及地区
8.不同时期的贵族墓葬的新发现,萨卡拉墓地,古王国时期
1月份,一支埃及考古队在萨卡拉墓地,位于阶梯金字塔西南侧发现数座第五、六王朝时期的墓葬遗址。遗址名音译为基斯尔穆迪尔(Gisr al Mudir)。这几座墓葬的墓主及其官衔分别为:克努姆杰德夫(Khnumdjedef),贵族的主管、第五王朝法老乌那斯(Unas)金字塔的祭司;梅瑞(Meri),宫殿总管的助理。
在另一座不知名的祭司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9尊精美的雕像:有一尊夫妻组合像,其余为仆人像和单人雕像。令人可惜的是,现场工作人员在雕像上并没有发现铭文的痕迹,因此无法断定雕像的具体身份。不过,领队扎西·哈瓦斯博士称,此前他在雕像出土地附近曾发现过一件刻有墓主人梅斯(Messi)名字的假门,暗示这9尊雕像的主人很有可能与假门的主人是同一人。
考古人员还在此地一座深达15米的竖井底部发现一具石棺,上刻有主人姓名海卡舍佩斯(Hekashepes)。据考古人员分析,该石棺建造于4300年前。棺内尚有一具完整的木乃伊,身上覆盖有一层金箔。哈瓦斯称这或为埃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具木乃伊。与石棺一同出土的还有许多石制器皿。除此之外,该团队在另一座10米深的竖井内还发现多尊木制彩绘雕像、3尊石像、供桌,以及一具盛放有木乃伊的石棺。护身符、日常工具和普塔索卡尔的神像亦有发现。最高文物委员会称,就遗址出土文物的丰富程度而言,应属于今年萨卡拉地区考古发现之最。
9.阿蒙神庙总管之墓,萨卡拉墓地,拉美西斯时期
4月份,一支由莱登国家古物博物馆和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萨卡拉墓地发现了一座新王国时期的墓葬,以及附属的神龛遗迹。墓葬的地上建筑类似神庙庭院结构,东西长13.4米,南北宽8.2米。墓口位于建筑中央,四周围有12根石柱。墓口西侧设有3座神龛或礼拜堂,位于中间的神龛内保留着2根石柱的柱础。四周墙体高约1.5米,为泥砖材质,表面覆有彩绘浮雕装饰的石灰岩石板。根据出土铭文可知,墓葬主人帕内赫斯(Panehsy)在第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公元前1279至前1259年)担任阿蒙神庙总管一职。其妻子巴雅(Baya)的名衔为“阿蒙神的歌者”。在一块保存较好的石板上,帕内赫斯正在向圣牛形象的哈托尔女神献祭;而下方的场景描绘了帕内赫斯和巴雅端坐在供桌前,面向一位正在进行丧葬仪式的祭司。
在该墓葬东侧,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了4座尺寸较小的墓葬,其中一座墓葬的主人名叫尤尤(Yuyu),是一名专门为法老生产金箔的工匠。另一座不具名的墓葬中则出土了墓主一家人的塑像,雕刻工艺栩栩如生,与附近十八王朝时期玛雅和麦瑞特墓葬中雕像的艺术风格相近。本次新发现为拉美西斯时期萨卡拉墓地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10.目前最大木乃伊作坊,萨卡拉墓地,埃及晚期
埃及考古队格外重视在萨卡拉地区的工作。今年5月份官方举办考古遗址现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木乃伊作坊遗址和古代墓葬随葬品2项新发现。
埃及考古队在萨卡拉发现2座木乃伊作坊(embalming workshop),年代为第30王朝和托勒密时期,且功能有所区别。第一间作坊用于制作人类的木乃伊。建筑整体为方形,内有多个隔间。房间内有数张2.5米长的石床,用于制作木乃伊。出土文物包括当时工匠所使用的陶器,各式工具和仪式用具。另一间作坊同样为方形,石砖铺地,四周墙壁则由泥砖建造。房间内出土大量陶器以及动物遗骸,一同出土的还有木乃伊制作过程中所用的青铜材质的工具。考古工作人员在作坊中共发现5张石床,其形制与制作人类木乃伊的石床有明显区别。据初步研究,这间作坊应专门用于制作动物木乃伊。
此外,该考古队还在遗址处发现2座不同年代的墓葬。其中一座为古王国时期第5王朝贵族墓葬,年代约为公元前2400年。墓葬形制为典型的马斯塔巴墓(平台式墓葬),正门装饰有彩绘。壁画描绘了墓主家庭日常耕种、渔猎和祭祀等生活场景。根据墓门上的铭文显示,墓主人内海苏特巴(Nehesutba)曾任书隶主管和荷鲁斯和玛阿特祭司。另有一座第18王朝的岩墓,门楣处刻有墓主人夫妇姓名。墓室出土一件1米高的雪花石膏材质的墓主人座像,衣着长袍,头戴假发,左手执莲花于前胸。雕像上的铭文为蓝色颜料。发布会上还展示了其它最新出土文物,如一批属于第5王朝内苏海努夫妇的木像,以及一具第三中间期的人形彩绘木棺。
11.捷克团队发现新的贵族墓葬,阿布西尔墓地,埃及晚期
一支来自捷克埃及学研究中心(查尔斯大学)的考古团队在阿布西尔墓地揭示出一座埃及晚期的贵族墓葬。这座墓葬位于一处第26和27王朝时期的高等级官员墓地内。该墓葬地上部分已经遗失,墓室部分位于地下深达14米的竖井底部。通过一条长3米的通道,考古工作人员可到达位于墓室北侧的一口小竖井内部。小竖井内竟保留着数十块大尺寸的浮雕石刻。这些石刻残块全部来自于附近的一座将军的墓葬(general Menekhibnekau)。
捷克团队在阿布西尔墓地工作20余年,据发掘者称,此次新发现的墓葬在该墓地属中等规模。墓室北墙上布满《金字塔铭文》中一长串驱邪咒语;南墙和西墙的壁画描绘的是献祭仪式场景,以及一份丰富的供品清单。太阳在天空运行的轨迹、日出日落的赞歌,都呈现在墓室天花板上。在满是浮雕装饰的墓室内,摆放着一具尺寸较大的石棺,内外刻满圣书体铭文及神明的形象。石棺盖顶部3列铭文来自《亡灵书》第178章的咒语;守护逝者的2位女神伊西斯和奈芙提斯、第42章的内容被刻在石棺盖外沿处。另有一些保佑逝者的咒语在石棺和墓室壁画上重复出现。该墓葬被发现时已被盗掘。据推测,很可能和附近其它墓葬一样,被盗年代早至公元5世纪。
墓主人杰胡提姆纳赫特(Djehutyemnakht),曾掌管王室的书隶机构。对其遗骸的研究分析显示,墓主的脊柱有因久坐而磨损的迹象,并且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发掘者称,骨质疏松症在这座墓地的其它个体中也得到了证实。这一线索似乎暗示着阿布西尔墓地部分墓葬同属于一个大家族。该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公元前5至前6世纪的阿布西尔墓地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12.萨胡拉金字塔内部的新发现,阿布西尔墓地,古王国时期
一支德国埃及联合考古队在对古王国时期萨胡拉金字塔的内部进行修复保护工作时,清理出此前未知的8间储藏间。该项目于2019年启动,旨在从内部对金字塔实施加固保护工作,以预防坍塌隐患。储藏间区域的北侧和南侧受损严重,仅能看到部分保留的墙体和原始地板。1836年,英国考古学家佩林(John Perring)曾对这座金字塔进行发掘。根据他的猜测,金字塔内有一条下行通道连接仓储区,因通道内堵满了碎石和垃圾,佩林并未清理验证。此次新发现证实了佩林的猜测。萨胡拉法老是第5王朝的第2位法老,也是首位在阿布西尔建造金字塔的法老,距今已有4400年的历史。考古工作人员对每个储藏间所做的精确记录工作,将进一步增加我们对于金字塔内部构造的理解。
13.大金字塔内部的新发现,吉萨地区,古王国时期
3月份,埃官方部门在吉萨高地公布“扫描金字塔(Scan Pyramids)”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此次公布的最新发现是在胡夫金字塔北面内部首次探明一条宽2.1米,长9米的通道。据初步研究结果,这次发现的通道的天花板被有意设计为人字形结构,用于将重量向下分散开,最终可能是为了减轻其下方某种未知建筑结构的压力。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哈瓦斯认为这条通道所保护的建筑结构有可能是法老胡夫的实际墓室。这是一项由美、法、德、日、加、埃多国专家共同合作的多学科研究项目,在埃及旅游与文物部的监管下于2015年正式启动实施,旨在深入了解金字塔内部的空间及其建造秘密。至今,研究人员已先后采用5种非侵入式技术(红外技术、μ介子探测技术、地理雷达、超声波,以及建筑三维模型)对大金字塔内部进行研究,并已探明内部数个可能存在的空间。初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扫描金字塔”项目将继续实施,以获取更多线索,帮助考古学家解决大金字塔种种悬而未决的难题。
14.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神庙遗址的新进展,马塔利亚,公元前第一千纪
3月份,一支德国埃及联合考古队在位于开罗东北郊的马塔利亚地区,古称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发现了太阳神庙遗址内各个时期王室雕像的新证据。在遗址露天博物馆的西侧,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件法老郝列姆赫布雕像鼻子部分的残块(公元前1300年),以及数块普萨美提克二世的雕像残块(公元前595至前589年)。在露天博物馆南侧,工作人员发现一片用石灰岩石板铺就的地面,面积约为15平米。另发现数块王室雕像的残块。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清理出一系列用白泥覆盖的泥砖建筑和地板的遗迹,年代约为公元前第一千纪下半叶。发掘区内的灰坑还出土了几件属于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基座。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方尖碑残块,以及分属于至少5座雕像的多组残块,其中一座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斯芬克斯像,其余年代应为拉美西斯九世时期。发掘者称,此次发现的各个时代的雕像残块暗示马塔利亚遗址露天博物馆附近区域,可能曾是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神庙的储藏区。
(本文转刊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整理:高伟,标题有修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