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外成立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中欧要做提出共同议程的改革伙伴
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供图
1月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欧公共外交2024新年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欧盟驻华使团等机构代表以及各高校、主要智库和媒体代表百余人参加会议。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在致辞中表示,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具有影响的经济体和政治体,在区域发展和全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面准确的认知欧盟并深化中欧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既是中国和世界良性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方兴未艾的区域国别学的重要话题,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尽管风云变幻,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始终保持在合作共赢的发展轨道上。欧盟也是中国重要的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伙伴,今年即将举行的新一轮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必将为中欧关系的全面健康发展夯实民间基础,增强文明底蕴。
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成立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首先是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响应国家进一步推动区域国别学建设的需求,更好地在区域国别学研究框架内把欧洲研究朝新的方向推进。北外由于自身多语种的覆盖,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研究方面有独特优势,加强欧洲欧盟方向的研究,也将为北外实现建设全球区域国别研究共同体提供更多平台和支撑。
澎湃新闻记者也在论坛现场观察到,在聚焦中欧关系话题上,中方专家更多从全球视野以及双方各自内外因素出发进行分析,而与会的多位欧洲方面学者则每每提及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等因素对双方关系造成的挑战,双方学界代表之间的话语体系存在某种程度的温差。
比利时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Sven Biscop表示,中国可以采取努力和措施,在俄乌冲突中呈现一个更为明确的中立形象,在政治交流上可以和乌克兰、俄罗斯保持平衡的交流,此外中国也可以在提供更多人道主义支持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对此,崔洪建认为,这样的对话情况客观反映出中欧关系在先前全面性重要性基础上,复杂性凸显。当前中欧在相互认知、共同话题上存在分歧和距离,主要原因在于欧方当前正经历一些大的内外形势变化,自身心态、政策、行动都处于剧烈调整时期,欧洲内部对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包括对中国的认识都出现分化。
2024年欧洲将于年中举行议会选举,这意味着欧盟机构将要调整,欧盟也将迎来新一届的领导人。近两年欧洲内部的政治生态变化是否会反映到欧盟层面,诸如部分国家极右翼势力上升、主流政治和极右翼势力之间矛盾是否会进一步加剧等方面都有待观察。
与此同时,中欧刚刚于2023年迈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的节点,中欧关系呈现全面复苏和稳中向上的良好态势,中欧领导人会晤以及一系列高级别对话成功举行,达成重要合作共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于去年年底在北京集体会见欧盟及各成员国驻华使节时提到三点强调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抗就不会形成;中欧选择和平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中欧选择开放共贏,全球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
崔洪建表示,2024年世界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相互交织的现实,除了有所谓“超级选举年”这样的政治周期外,今年世界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复苏也面临极大考验。中欧要应对好这些考验,就需要保持交流沟通尤其是高层互动,增强互信。重点加强在改革议程上的合作,将双方关系朝着改革伙伴的方向塑造,提出面向未来地区和全球治理的共同改革议程,使中欧从大国关系、国际格局变化的被动承受者转型成为推动国际秩序朝良性方向发展的主动作为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