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战士》报:长征路上唯一连续出版物,世界新闻史上写奇迹
编者按:《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是一部完整记录长征叙述史的文献性报告文学著作。作者从长征叙述史和长征出版物版本学的独特视角,独家解读长征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传播秘史,揭开了长征背后鲜为人知的革命传奇。2018年8月,本书荣获第七届徐驰报告文学奖。
《战士》报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最悠久、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之一,1930年由红一军团政治部在江西中央苏区创刊,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张际春兼任主编。创刊之初,《战士》报八开二版,手刻油印,发至所属部队连级和相当于连级的基层单位。当时纸张缺乏,《战士》报曾用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纸张印刷。《战士》报在井冈山时,一直没有中断过出版,但由于战争环境险恶,这一时期的《战士》报无一保存下来。1931年底,《战士》(副刊)编辑出版。油印,半月刊。主要编者有肖向荣、舒同等。现在只发现1932年出版的第14期、17期、18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一军团政治部改用“坚政治部”(红一军团政治部代号)名义,继续出版《战士》报。现在保存下来的两期报纸分别是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第184期和5月30日出版的第186期。
5月24日晚,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红一团,占领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5月25日,该团二连l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和敌军阻击,强行渡过大渡河。5月26日,《战士》报在新出版的第184期上以《向“牲部”全体指战员致敬礼》的大字标题,报道了“牲部”(即红一团)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事迹。红军夺取安顺场后,分成左右两路夹河而上,继续前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的“勇部”(即红四团)经过240公里急行军,于5月29日凌晨占领了泸定桥右岸桥头。这天下午4时,该团二连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的率领下,冒着敌人猛烈火力,越过铁索桥,攻占左岸桥头堡,冲入泸定城。红军后续部队紧跟过河,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城。5月30日,《战士》报第l86期在《我们铁的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猛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的大栏题下,刊登了《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详细报道了“牲部”强渡大渡河的17名勇士和5名特等射手的姓名和英雄事迹,以及“勇部”田湾大捷、夺取天险泸定桥等英雄事迹,为党史军史写下了重要史料,留下了宝贵财富。
长征途中,部队每天行军打仗,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枪林弹雨中,《战士》(副刊)仍坚持出版。现在保存下来的仅两期,即1935年6月20日出版的第9期和12月17日出版的第10期。
6月20日,《战士》(副刊)出版了第9期。这期“副刊”是“支部工作专刊”,发表了三篇文章。第一篇题为《学习二团模范二连的支部工作》。文章介绍了二连党支部工作的经验,指出该连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空气活跃,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涌现了17个勇士(其中5个党员、5个团员)抵御一个营敌军进攻的英雄事迹。第二篇文章题为《看!这才是模范的青年团小组》,介绍了某师六团七连第二青年团小组政治思想工作的情况和经验。第三篇《六团的支部工作赶上去》则是一篇批评报道,批评了该团政治思想薄弱、组织松散、干部责任心不强等缺点,大声疾呼:六团的支部工作赶上去。
1935年9月,中共中央俄界会议决定: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军委纵队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抗日。于是,从1935年9月开始,红一军团政治部即停止使用“坚政治部”的代号,改用“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的名义继续出版《战士》报。现在仅发现保存有9月20日至12月30日期间出版的第193期、194期、195期和206期。红一军团还根据战斗形势,及时推出了《战士》(快报)。
俄界会议后,9月20日出版的第193期《战士》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陕甘支队政治部的《扩红号召》,提出“扩大红军、充实红军,是目前最中心的战斗任务,也是争取战斗胜利,实现赤化川陕甘的保证”,号召“全体动员起来,到群众中去,努力扩大红军……为实现党的战略方针而奋斗”。同时,还发表了《一切为着党的路线而斗争》的社论,深刻论述了当时迅速扩大红军的伟大战略意义,号召“为发动千百万群众,扩大千百万红军而奋斗”。同一天,他们还出版了《战士》(快报),刊登了舒同撰写的通讯《英勇顽强的“勇部”》,报道了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红二师四团夺取天险腊子口的英勇事迹,写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9月27日出版的第194期《战士》报,在《紧张起来!动员起来!为扩大一倍红军而斗争》的大栏标题下,发表了《扩红运动没有开展起来》和《用最大努力来巩固新战士》两篇评论。
9月30日出版的第195期《战士》报,在《迅速北进,会合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巩固和发展陕北苏区,为全部赤化川陕甘而战》的通栏标题下,发表了支队政治委员聂荣臻、政治部主任朱瑞[图2.1]署名的《训令》,指出:“只有使每个红军战士真正自觉地遵守纪律……才能保证部队的巩固和更加进步”,“骄傲自满是落后的开始”。
1935年10月,陕甘支队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突破敌人的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胜利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至此,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完成。11月初,陕甘支队同红十五军团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决定:陕甘支队改番号为红一军团,隶属于红一方面军建制。红一军团政治部继续以“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的名义出版《战士》报。12月17日,《战士》(副刊)出版了第10期;12月30日,又出版了《战士》报第206期。爬雪山、过草地,长征的艰难困苦,也无须形容。《战士》报尽管是油印小报,但作为在长征路上唯一坚持连续出版的报纸,不用想象,其写稿、编辑、刻印和发行的艰苦状况可想而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新闻出版史,甚至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从内容、版式设计上来看,无论是《战士》报,还是它的“快报”和“副刊”,文章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多样,图文并茂,从标题制作、图案设计、字体字号,都充满着思想性、战斗性、鼓动性和时效性,成为红军将士长征路上的精神食粮。
自创刊伊始,《战士》报的主编一般都由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兼任,第一任主编是张际春。1935年6月,曾经主编过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的邓小平[图2.2]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战士》报的主编由其兼任。但这一段历史在邓小平的传记中少有提及。
我们知道,在长征开始时,邓小平负责出版《红星》报。他早期的革命生涯中,也从事过多年的报刊编辑工作。20世纪20年代初,他与周恩来、李富春、王若飞等在法国巴黎留学期间,就曾负责编辑中共旅欧总支部的机关刊物《赤光》。年轻的邓小平不仅编写,而且还负责刻印,他的字迹端正,版面清晰,受到同志们的广泛赞扬,被誉为“油印博士”。在主编《红星报》时,邓小平凭借着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与出色的才能,把这份报纸办得有声有色,当时的发行量达到17300份,被战士和群众称为“战士的良友”“革命战争的一支有力喇叭”“群众的一面大镜子”“一架大无线电台”“红军党的工作指导员”“红军俱乐部”与“红军裁判员”等,在军队和群众当中起了巨大的宣传和鼓动作用。这一时期,邓小平不仅负责编辑和管理工作,还亲手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社论,被誉为“倚马可待”的奇才。1934年12月中旬,在党中央召开的黎平会议上,邓小平接替邓颖超,担任党中央秘书长。随后,邓小平参加了遵义会议,正式当选中央秘书长。1935年8月,他主编的《红星报》停刊。两个月前,他就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合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战士》报遂改为一一五师党委机关报。1939年1月,朱德总司令为《战士》报题写了报名。其间,该报报道了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壮士等英勇抗日的战斗故事和新闻。1943年8月,一一五师与原山东军区、山东纵队合编,成立新山东军区。9月15日,《战士》报改为《战士》(月刊),仍沿用朱德总司令题写的“战士”报名。1945年9月,《战士》(月刊)随山东军区主力开赴东北,由山东军区与其他部队合编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继续出版。1946年4月,根据当时的主要任务,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将《战士》更名为《自卫》报。9月,又更名为《东北前线》报,成为东北野战军党委机关报。1949年2月,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改变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奉命向中南地区进军,更名为《前线》报继续出版。部队南下后,因行军作战频繁,报纸出版发行困难,《前线》报于1949年8月停刊,编辑部人员编入新华社第四野战军总分社,跟随各个野战部队南下采访。中南地区全境解放后,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党委决定,1950年7月1日恢复出版《前线》,更名为《战士报》。8月1日,朱德总司令重新题写报名“战士报”。1955年4月,全军整编后,《战士报》成为广州军区党委机关报。2016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编制体制调整改革中,《战士报》因广州军区撤销而休刊。
(本文节选自《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丁晓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