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调研手记|设施陈旧、服务落后,老工业区如何打造“15分钟生活圈”?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以扎实的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对人民负责、站稳人民立场的应有之义。
地处长江、黄浦江和蕰藻浜三江交汇之处的吴淞街道,曾是上海东北部重要的工业基地。随着历史沧桑流转、人口结构变化,如今配套设施陈旧、服务能级落后,已无法满足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宜养的吴淞生活圈?一起来看宝山区吴淞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徐芃的调研手记。
吴淞街道位于宝山区境东部,地处长江、黄浦江和蕰藻浜三江交汇之处,有着“五个百年”的深厚历史底蕴。吴淞曾是上海东北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开发建设早、居住配套建造早,又有着靠近港口、交通便利的区位特点,逐步建设形成北起双城路、南至淞浦路、东到黄浦江口、西邻同济路的吴淞传统生活区。
然而,由于地区城市建设早,配套设施较为陈旧,加之随着辖区居住人口的增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难以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如何发挥吴淞地处海江交汇、蕴含古今文化的优势,将吴淞打造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幸福社区?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实践的重要课题。
“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存在哪些短板?
在调研中,我发现街道虽然已在社区建设、民生保障、人文环境、业态调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因为底子较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距离“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仍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社区硬件设施陈旧老化。现有街道管理的56个住宅小区中,有44个小区建造于2000年以前,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旧、配套功能缺、绿化布局不合理、停车位短缺等问题。
二是产业品质和商业能级不高。吴淞地块产权分散,老式厂房多、过路集卡多等问题限制了空间转型和再开发,区域内商业体规模不大,设施较为陈旧,经营业态传统,导致消费群体流失。
三是公共服务设施有较大缺口。公共服务空间体量不大,区域辐射程度不够,且辖区内老龄化水平高,但为老服务设施存在不足,家门口的为老服务空间小、散、功能单一。
“一城”“一带”“双轴”“四片”的生活圈建设总蓝图
为有的放矢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充分调研、全面摸清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酝酿提出“一城”引领、“一带”贯通、“双轴”驱动、“四片”发力的生活圈建设总蓝图。
“一城”引领,即发挥吴淞创新城统领作用,“一带”贯通,即发挥吴淞滨江带先导作用。紧抓吴淞创新城发展契机,持之以恒盘活低效用地,为新兴产业导入腾出空间,通过各大园区提档升级,辐射带动宝山“母亲河”蕰藻浜两岸企业主动融入“科创之河”。在巩固“美丽街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有红色资源的“增景、串点、育新”,打造吴淞大桥滨水桥下空间,充分挖掘滨水旅游资源,打造亲水、岸美、景靓的滨江步道,优化滨水岸线公共功能与空间品质,将吴淞滨江带打造成为蕴含诗情画意、传承红色基因的新地标。
在“一城”“一带”的基础上,我思考如何布局街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即实现“双轴”驱动,推动“四片”发力。“双轴”驱动,即以同济路为轴线,布局科创·产业发展轴,辐射带动东西两翼,推进半岛1919中东区转型,打造“时尚+科技”产业高地。以牡丹江路为轴线,布局宜居·乐业活力轴,突出中部居民集聚优势,优化吴淞商务商业服务载体,打造兼具品质温度的生活街区。
“四片”发力,即针对淞滨、海滨、牡丹江及海江四大片区,在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定制差异化的解题路径。比如,针对牡丹江片区“五八”通道环境问题,街道统筹各方力量,盘活区域资源,统一规划布局,打造“三江驿”品牌,实现党务、政务、便民、文体、为老服务项目下沉,为满足周边人群的多元需求提供阵地支撑,并充分依托干休所、部队营房区域等资源,打造“双拥共建服务”牡丹江片区。
在充分调研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切实保障“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这需要以党建为引领,锻造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有计划地组织针对相关项目负责人的专业培训及楼组长、能人达人等支撑力量的小班化实训;依托各类活动载体,挖掘核心骨干力量,引导年轻后备人才成长为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核心力量。
结合“四百”大走访,办好老百姓有获得感的民生实事
西朱新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龄化程度偏高,公共服务空间缺乏,能有一个老年活动室是老人们的最大心愿。
为此,我们深入挖潜、外部引援,将紧邻小区南侧的原海滨菜场租赁下来,改造成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在“四百”大走访中,我多次到西朱新村现场调研,了解站点打造情况和推进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关注党群服务站的建设进展,指导链接相关资源。
通过与居委会的共同努力,西朱新村党群服务站成功落地,目前实有面积350平方米,设置暖心驿站、综合活动室、自治屋等功能空间,成为党员充电学习的“加油站”、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社区自治共治的议事点。
现在的西朱新村不仅有了老年活动室,还有了将社区党员、志愿者等散点力量集于一处的公共空间,理发、修鞋、磨刀剪、修小家电等日常需求都可以在家门口得到满足,还能在这里测血压、测血糖,咨询用药、法律、物业知识……西朱新村党群服务站成为实用、惠民、充满烟火气的“社区大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让群众从家门口、细微处感受到温暖动人的“城市表情”,全力提升党建温度、治理精度和群众体验度,打造更加幸福的吴淞“生活圈”。
(原标题为《调研手记|配套设施旧、服务能级低,老工业区如何打造全新“15分钟生活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