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吴敬琏与李剑阁共话改革:要具体考察整个历程,吸取足够教训
1987年,身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的吴敬琏与楼继伟、李剑阁、周小川、郭树清等人一道开始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整体设计”,他们也因此被誉为“整体改革派”,他们也参与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
吴敬琏新书《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发布会于北京举行 从左到右依次为:杨哲宇、李剑阁、张卓元、萧冬连、刘守英11月1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再次“相聚一堂”话改革。吴敬琏新书《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发布会于北京举行。吴敬琏介绍出版此书的初衷是因为纪念中国改革40周年最好的方式,就是认真地去回顾这40年的历程,总结取得伟大成就和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的原因,找准继续前进的道路。
吴敬琏吴敬琏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市场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改革,但是市场化、法制化和民主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道路上有很多波动曲折。所以,不能局限于抽象地去肯定改革开放的方向,而要具体地去考察整个的历程,要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来推动进一步的改革。
到底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能够保证资源的有效的配置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吴敬琏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这个问题有很多讨论。
书中介绍,1985年9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世界银行的协调下召开了著名的“巴山轮会议”,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对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分类成为议论的中心。科尔奈把各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分为行政控制和市场协调,而后者又分为完全的市场协调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协调两种模式。在会上,具备现代经济学素养的中国经济学家都把有宏观调控的市场协调看作中国经济改革的首选目标。
吴敬琏指出,1985年中共全国党代表会议制定了“七五计划”(1986~1990),肯定了新的经济体制有三个基本的内容:(1)使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3)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但是时间不久,这种模式就受到了怀疑,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重新建立了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目标模式,转变为由国家引导企业和市场运行机制。
吴敬琏表示,过去他对于国家引导企业这种经济体制是完全肯定的,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婉转的表达。但是,他在近两年的研究中间发现,这个认识是有偏差的。这种模式,虽然看起来是市场引导企业,但是市场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而是受到行政力量的管控的,所以,它是一种间接地行政统治经济体制。
虽然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以后,确定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在吴敬琏看来,这种强势政府强调其统治地位,强调了选择性的或者称为差别性的产业政策的影响长期而普遍地存在着。而到了21世纪初期、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强调政府的力量的思想就变得非常强烈,更为强调党领导和驾驭市场,强调增强国有经济的统治地位,以至于在2005年、2006年就出现了与1985年中共全国党代表会议和后来的中共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四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方向逆向而行的趋向。
吴敬琏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们要通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来使市场能够在这样的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共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改革的顶层设计路线图和时间表,使得中国改革明确了一个政策的方向,但是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所以当前面临的一些困难,从根本上说来还是源于这种对于市场化、法制化和民主化改革各种障碍所造成的。现在来回顾这个历程的时候,都可以从我们过去40年所遇到的问题,所出现的各种偏差找到根源,所以我们进一步地全面深化改革和保持我们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发展取决于我们对于过去经验和教训的认识。
李剑阁指出,关于“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个模式,需要放在一个历史的进程中来看。李剑阁参与过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的起草,他回顾称,十三大报告中最正确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内容,当时要写进去很不容易,很多人坚决反对,因为当时的定义只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没有其他的表述,于是就写成了国家调控市场,市场领导企业。李剑阁认为,这可能是当时在计划商品经济认识领域上一个比较好的描述。
李剑阁反思称, 吴敬琏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是一本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很好的工具书,因为现在碰到很多的问题,其实过去都出现过,所以在改革开放当中碰到很多新问题和新困惑的时候,有很多的借鉴之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