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冬季到影院来看雪,仪式感or形式感
到底是来看电影,还是来看雪的?
新年新气象,电影市场迎来开门“噱”(雪)。
在全国,不少影院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排片量,优质的影片和新颖的观影体验,点燃大家的观影热情。
今年的电影跨年档的关键词毫无疑问是“仪式感营销”
大片云集的同时,各大影院还创新推出丰富多彩的观影体验活动,让观众"仪式感"拉满。
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推出了跨年特别版"下雪场",观影期间影院会有"雪花"飘落下来,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电影《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开放"跨年嗨唱"场,吸引大量歌迷集体观影,跟随着偶像的歌声放声嗨唱。
《金手指》的暴富场,送金色的一桶爆米花,宣传口号是“新年第一桶金,一桶暴富”。
《潜行》的彩票场,送观众大乐透的彩票,可以拿回去自己兑奖。
《年会不能停!》啤酒场给观众发啤酒,边喝啤酒边看喜剧人大联欢。
而《非诚勿扰3》甚至搞起了橙子场,用非“橙”勿扰的谐音梗,给观众再添银幕之外的新包袱。
媒体报道称,不少观众表示:“就比较有仪式感,在电影院挺浪漫,比较难忘。”
事实上,2022年播出的剧版《一闪一闪亮星星》表现称得上“小爆”。
虽是播出成绩最好的分账网剧之一,但放到整个剧集市场中并不出挑,无论是口碑还是播放热度表现都并非当时的头部。
而此次下雪场,却让它真正出圈了。
如今,“下雪场”衍生话题不断在社交媒体刷屏,飘雪创意不断吸引大量观众购票,但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吐槽影响体验。
从网上流传的一些图片或视频看,有的观众全身被“雪”覆盖了厚厚一层,影厅内一片狼藉……
一场预先设计好的人工雪,下出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味道。
同时,围绕“下雪场”营销,微博上出现了不少争议,如“下雪场尴尬”“张万森 局部暴雪了”等话题登上热搜。
在实际执行上,制雪机等设备由于是易燃易爆物,因此很多下雪场最终只用几个喷罐来应对,最终效果也大打折扣。
有的特殊场次,则干脆取消,或者在购票平台上显示有特殊场,但实际放映时与普通场无异。
一采用特殊场、仪式感为噱头的营销在预售阶段、以及假期前两日的确吸引了大量观众进场。
仅12月31日市场大盘就有7亿元票房收入,但较高的退票率和1月1日开始,票房断崖式下跌。
同时,观众晒出自己看“下雪场”的经历,调侃的语言不乏欢乐的成分,电影的社交功能被放大,一定程度上又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网友买票体验,以展示“尴尬”为乐趣。
这是社交媒体的一种新兴潮流,主要还是想赢得共鸣,因而《一闪一闪亮星星》便有了票房火的收获。
但也很快出现了冰火两重天。
如何看待跨年档的电影营销采用“仪式感”的方式?
仪式感营销在电影以外的其他领域是否曾有过先例?
这种营销方式有何特点?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张靖超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仪式只是开胃菜,没有内涵的仪式,就流于形式。
仪式感的目的是增加人为代入感,来弥补沉浸感不足。
同时,通过仪式感的方式,刺激消费者来尝鲜。
这种“仪式感”只能一时,作为噱头存在,短期吸睛和戏精,却难以真正吸金。
仪式感营销普遍存在于各种市场领域,从家电的总裁签售、演唱会的观众互动到装修动工,以及城市营销中的荣誉市民等。
此类营销,大都通过各种不同的仪式感,针对个人或群体进行营销,以期获得特定目标群体的关注度、获得差异感。
就其本质,依然是一种注意力经济,通过参与程度不同而达成一种受众主动参与的价值体现。
此类仪式感营销,可适用的范围较广,方式方法也可根据其营销的目标群体而具体设定,但往往效果一般,主要是首创首发带来的传播价值。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