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我们为什么会抑郁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
2024-01-04 16:09
翻书党 >
字号

《我们为什么会抑郁:哀悼、忧郁与精神分析》(The New Black: Mourning,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

[英]达里安·利德 著,王婧 金伟闯 译,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11月

亲人逝世,往事难追,悲伤无处安放;友人别离,渐行渐远,孤独感大肆蔓延;世事无常,一切悬而未决,未知的恐惧难以消解......在生活中,显著或微小的抑郁情绪无处不在,现代人为了摆脱抑郁的纠缠,往往求助于药物治疗。但在《我们为什么会抑郁》中,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指出,对药物的依赖会让我们忽略抑郁的真正根源。抑郁更多与丧失和告别有关,是我们对过往的哀悼和忧郁。当熟悉的关系不复存在,新的连接尚未确立,“我是谁”的终极问题便随之浮出水面,利德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唯有直视对失落之物、已逝之人的留恋乃至憎恨,才能真正理解心灵的失序,从而重建自我的内在世界。

《永恒的智慧:长青哲学论略》

王子宁 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11月

“长青哲学”是西方神秘学中深具东方色彩的一支,致力于“合一认识本原”,在二战后备受关注,对心理学、宗教学影响深远,楼宇烈先生谓其乃“一种贯穿东西古今、永葆青春与活力的学问”。国内目前尚少学者介绍和关注。本书重点介绍了长青哲学的源流、宗旨、特质和意义,以长青哲学对宗教的解读为主线,以《长青哲学》一书为中心文本,探究长青哲学这一传统看待世界宗教的视角和解读宗教文献的方法,尝试在一个较大的坐标系里探讨佛教、道家、伊斯兰教苏菲派、印度吠檀多学派、基督教神秘主义等灵性思想,在长青哲学主题之下形成各宗教圣贤间的对话,并借此思索宇宙实相与生命意义。

《论尼采崇拜:一个批判》(Der Nietzsche-Kultus: Eine Kritik

[德]费迪南·滕尼斯 著,张巍卓 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11月

本书是德国古典社会学奠基人滕尼斯的代表作,初版于1897年,既是西方社会学界第一部细致地梳理、阐释和批评尼采思想的著作,也可被视作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之作。本书以尼采为个案、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对尼采思想的内在矛盾、模糊之处以及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之为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滕尼斯社会学的思想内涵以及德国古典社会学的思想传统,而且有助于借此反思思想与社会间的关系。

《人类思想发展史:关于古代近东思辨思想的讨论》(The Intellectual Adventure of Ancient Man:An Essay on Speculative Thought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荷]亨利·法兰克弗特 等著,郭丹彤 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10月

本书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与现代生活完全不同的神话时代,去探寻人与神灵、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在古代近东,古埃及人的思想深受每天日出日落和每年尼罗河旱涝循环的影响;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相信星辰、月亮和石头都是“宇宙之邦”的公民;还有希伯来人,他们把宗教中的神话色彩降到最低。通过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作者将支离破碎的神话故事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探讨了古代近东神话的内在逻辑,以及基于其上的道德标准和宗教观念。而本书在最后也迎来了将人类思想从神话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希腊哲学。

《黑格尔或斯宾诺莎》(Hegel ou Spinoza

[法]皮埃尔·马舍雷 著,赵文 曹振威 林佳信 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马舍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斯宾诺莎研究处女作。作者对斯宾诺莎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并以外科手术般的精细程度,质询了黑格尔对斯宾诺莎所作的误读。通过对黑格尔和斯宾诺莎的文本进行跨越性批判,凸显了斯宾诺莎哲学中的非目的论、非观念论的辩证法概念。相比黑格尔刻板的描述,马舍雷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具活力的斯宾诺莎,颠覆了流行的哲学史常识,这对于释放斯宾诺莎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成份、揭示其当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经由以阿尔都塞、马舍雷、巴利巴尔、奈格里、德勒兹等批判思想家的持续解读和阐释,斯宾诺莎哲学的革命性已成为当代思想中最引人入胜的理论问题之一。

《当代西方宗教思潮研究:“新时代”运动、女权神学与后现代主义》

卓新平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本书是“当代基督教现状与发展趋势”重大项目系列成果的延续和拓展,主要叙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宗教思潮的发展演变,重点探究“新时代”运动、女权神学与后现代主义这三种思潮,展示其发展趋势及时代特色。当代西方宗教在对待科技发展、融入社会等方面有了新认识,其思想体系有着更大的开放性和更多的包容性,引起的分歧及争议亦更为明显。本书既有对这三种思潮代表人物生平及主要思想的细微分析,又有对其整体发展特征的宏观概括,是一部反映西方思想史最新发展的专题著作。

王国(Le Royaume

[法]埃马纽埃尔·卡雷尔 著,骜龙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2024年1月

《王国》是一部宏大的作品,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早期基督徒的故事——他们深信自己卷入了其所处时代的重大事件,他们看似不可思议的信仰后来竟征服了世界……陷入存在主义危机的知名作家埃马纽埃尔·卡雷尔,被人们吃其肉喝其血的弥赛亚故事深深吸引。经历了深信与不信,最后成为不可知论者后,他决定回溯早期教会的轨迹。卡雷尔以新奇甚至离经叛道的角度来描写教会之父的魅力与弱点,带领读者通过他建造的“门”进入圣经叙事,穿越信仰建立时期的峥嵘岁月。大胆融合深度报道、神学研究、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和个人历史,卡雷尔把圣经知识如摄影机一般扛在肩头,以一位老到的故事讲述者的敏锐重构圣经世界。他将自己置于圣保罗,尤其是圣路加的视角,想象圣路加如何邂逅当时还是犹太教边缘宗派的基督教,追溯了圣路加对基督教神秘“创始人”的调查。

《马克思:技术思想家——从人的异化到征服世界》(Marx:penseur de la technique

[法]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 著,张福公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折射集,2024年1月

马克思的思想超越时代,但直接阅读马克思的著作、领悟马克思的思想往往具有一定的门槛,那么阅读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著作不失为理解这位伟人的有效途径。本书作为一本研究马克思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具有较大影响,曾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作者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是“开放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欧洲著名左翼激进期刊《争鸣》(Arguments)的主编,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具有重要影响。在阿克塞洛斯的笔下,马克思是一个技术思想家:他宣告人们能够通过征服世界而超越自我异化;他指认“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并不是希望人们摆脱现代技术,而是想使技术摆脱一切使它变得非人性的东西,从而将技术自身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解放出来。除对马克思的解读外,本书也是阿克塞洛斯建构自己的原创性哲学思想的起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感受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成长轨迹。

《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

杨念群 著,重庆出版社,2024年1月

《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摒弃传统思想史著述仅仅关注具体人物、作品的写法,提炼出包括天下观、正统论、儒法思想、老庄智慧、新儒学、中国佛教在内的六大主题。本书以上述六大主题为纲,围绕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历史观念或历史现象,如周礼、九州、五服制度、五德终始说、文质互补、夷夏之辨、大一统、改正朔、公与私、仁义观、逍遥游、齐物论、禅宗公案等,分别总结出十几个不等的核心问题,从思想史演进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语境出发,以舒朗隽永的笔触,提纲挈领地阐释了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及人们日常思想行动的影响。

《魅力与迷惘:欧洲民族主义五百年》

陈晓律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

欧洲作为一个文化统一但政治分裂的文明单位,是现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发源地。自1500年开始,民族国家兴起导致的欧洲分裂和二战后的重新融合成为世界历史上最独特的现象之一。本书清晰梳理了欧洲各主要民族国家发展历史——西班牙在传统走向现代的道路上徘徊前行,谋求自洽;意大利融入欧洲一体化,对地区不均衡发展、南北问题等实施各个击破;英国完成由绝对主义君主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化的任务,在帝国的黄昏陷入民族主义回归的迷惘;法国重振民主自由平等的民族元素,通过定位自身来定义欧盟的未来;德国挣脱出极端民族主义的牢笼,涅槃重生;俄罗斯则着眼于自身独特道路的发展,力图再次崛起。作者从理论高度剖析了国际视野中民族主义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不同文化圈的民族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扩展并最终争取自身解放的历程鲜明呈现于文本,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诠释学(辞条)》(Hermeneutik:Historisches Wörterbuch der Philosophie

[德]里特尔 等编,潘德荣 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2023年12月

里特尔、格林德尔、加布里尔等著名哲学家主编的十三卷本《哲学史辞典》(Historisches Wörterbuch der Philosophie),耗时36年,成就皇皇13卷。有一批造诣精深的哲学家——如伽达默尔等人——参与撰写辞条的辞典,其权威性自然毋庸置疑。这部辞典与其他诸如哲学类的概念、术语、观念等专门辞典不同,它不仅是对概念的定义、描述或分析,而且从批判的、历史的视角提供了全景式的论述,详尽地列出了概念的源流演变和文献出处。本书是《哲学史辞典》中有关“诠释学”的核心辞条选编汉译本。

《魔化与除魔:皮柯的魔法思想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吴功青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6月

文艺复兴向来被视为现代世界的开端。如马克斯·韦伯所言,这是一个高度除魔的世界,不仅人类世界的魔力被祛除,自然世界的魔力也丧失了,彻底沦为一个理性化、均质化甚至机械化的物理世界。本书从韦伯的命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史论述出发,围绕文艺复兴哲学代表人物皮科·米兰多拉展开研究,检讨“世界的除魔”这一现代性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端。皮科通过揭穿占星术的魔法性,破除预定的宇宙等级论,第一次赋予人自我塑造的自由。与此同时,皮科又极力主张魔法,将人理解为自然的沉思者和操作者,一个具有神奇魔力并不断魔化的魔法师。既魔化,又除魔,皮科的魔法思想表明了现代性生成的复杂机理,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现代世界诞生的契机。

《参赞化育:惠栋易学考古中的大道微言》

谷继明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11月

本书以清代乾嘉吴派学术的代表惠栋之易学研究为主题。惠氏家族三代传《易》,惠栋可谓是清代汉学派《周易》研究第一人。全书从惠栋家学渊源讲起,说明他如何通过“师法”的方法论,从理学传统转进至自己的“一家之学”,树立起汉学旗帜。惠栋将《易》之根本追溯至汉儒提倡的“元即太极”,又将作《易》之宗旨定位到与人之性情息息相关的“赞化育”,而深剖这些“微言大义”,则可知其以《易》为基础统摄群经的深意,在于融汇易学与“明堂之法”,从而建构全新的政治设计,藉此呈现惠氏“述旧信古”、颇具革命性的经学政治理想。清代学术史研究多年来以“义理-考据”“汉学-宋学”的对立框架为基础,以往学界对惠栋的定位,局限于严守汉儒家法的考据学家,实际上掩盖了惠氏极具特色的思想面貌。本书希望打破旧有窠臼,不仅为重新定位惠栋历史形象提供新思路,更为清代学术研究找到更富生命力的探索路径。

《耶鲁需要女性:她们如何改写藤校规则》(Yale Needs Women:How the First Group of Girls Rewrote the Rules of an Lvy League Giant

[美]安妮·加德纳·珀金斯 著,徐芳园 译,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2024年1月

1969年9月,美国顶级名校耶鲁结束了它268年的男校历史,迎来了第一批女学生。当她们踏入宏伟的校园时,却发现自身的体验与男同学迥然有别:她们是7∶1里的绝对少数,是“男人村”里的附属点缀,是男性眼中稀缺的性资源。被社团组织、运动队、合唱团、校内餐厅拒之门外的同时,电话骚扰、猥亵侵犯却自动找上门来。面对漠视女性处境的耶鲁领导层(基本是白人男性)、“性解放”“反越战”“平权”等运动下振奋的社会思潮,这群年轻女性要如何捍卫自身、结成友谊、成就自我?如何重塑美国高等教育并改写历史?

《思想与文献:<宋元学案>综合研究》

连凡 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

《宋元学案》作为宋元思想史巨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但由于文献庞杂,目前学界对其研究尚不充分。本书从文献梳理总结和哲学思想解析两条进路出发,分别对《宋元学案》的学术意义、思想史与哲学史观点、儒耶思想比较等内容进行专题论述。本书首先还原了文本生成脉络,对编纂者思想立场与学术精华进行了深入阐发。其次,系统梳理了宋元思想家关系网络,展现了一幅较为清晰完整的宋元思想史全景图。最后,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展现哲学思想之比较与会通。本书全面展示了宋元两代朱陆、儒耶等哲学思潮的论争,进行了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与诠释,对哲学史、学术史的继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作者连凡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比较哲学等方面的研究。

《现代性的性别书写与女性解放: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史巍 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7月

女性主义问题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与人类的自由、平等、解放等终极性问题相关。作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深入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性别分工、阶级视角、社会异化等不同视域下的思想观点,对各个派别的女性主义研究进行了整体性评价,并揭示了女性主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人类性这一立场的运用。作者批判了“非此即彼”的两性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认为女性主义研究在本体意义上应始终着眼于追求自由和生命价值的人,将女性问题作为人类性问题,从整体性视角,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女性主义研究。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作者史巍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等方向的研究。

《理想守则与现实世界:一种规则后果主义的道德理论》(Ideal Code, Real World:A Rule-Consequentialist Theory of Morality

[英]布拉德·胡克 著,陈燕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守望者,2024年1月

评价一种道德理论的适当标准是什么?布拉德·胡克在本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总结了五个标准来判断一种道德理论是否恰当,这种做法等同于为各种道德理论提供了一个同等条件的竞技平台。胡克运用反思平衡方法,通过比较行为后果主义、两种契约论以及美德伦理学等理论,论证了他重新表述后的规则后果主义理论。根据规则后果主义,行为道德与否应该根据能够得到不偏不倚地证成的规则来评价,而一个规则仅当其一般内化所产生的预期总价值至少与任何可替代的规则一样大时,才能得到不偏不倚的证成。在阐发其规则后果主义的过程中,胡克讨论了要如何根据规则后果主义来解释不偏不倚性、福祉、公平、平等、规则的一般内化等问题,处理了以往对规则后果主义的主要反驳,并尽可能地将规则后果主义理论付诸实践。自莱昂斯(Lyons)之后,规则后果主义遭受重创并趋于式微。本书复兴了规则后果主义理论,使其重新成为一种值得认真对待的道德理论。胡克的这一代表作为当代规则后果主义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哲学贡献。

《极简西方人文史:哥伦比亚大学人文素养课》(教養としてのギリシャ・ローマ:名門コロンビア大学で学んだリベラルアーツの真髄)

[日]中村聪一 著,王丹 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11月

在哥伦比亚大学,不管是理科生、工科生、文科生、艺术生都必须学习人文素养课课程,而它的全部精华都吸纳进了本书中。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生动有趣且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从希罗多德到亚里士多德的人文主义理论基础,揭示了哲学和历史的区别与联系,探究了人文主义对西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作者用现代角度记录并解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人文课程,全书共8章,一章如同一堂课,一堂课引入一本书,共涉及《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国富论》《共产党宣言》《物种起源》8本。全书向我们清晰展现了:人文教育并不会提供直接的谋生技能,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引导我们探索无限的可能。

《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

杨立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01月

张载哲学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界的热点之一。《气本与神化》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和精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述”的解释学态度重构了一个场域,而这一场域使得读者与思想家的“相遇”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臧继贤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