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罕见人生·专访|骨病专家章振林:一家两孩子因石骨症去世,如何避免悲剧
骨头脆性增加,像大理石,骨密度高,容易骨折,骨髓造血衰竭与反复感染等,这些都是罕见石骨症的症状。
此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报道了安徽池州的琛琛出生40多天时身体不适,5个月后确诊罕见恶性型石骨症的故事。
近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科主任章振林教授就石骨症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章振林 受访者 供图
他表示,石骨症是由于遗传缺陷导致的罕见病,很多患者因为易感染、骨折或者贫血就诊,但往往来到他这里就诊时,已经较晚,这一疾病的漏诊和误诊情况常有发生。石骨症尚无药物可治,目前唯一且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这也要求患者能早确诊、早手术。
章振林介绍,他曾诊治过一个案例,家中长子4岁因石骨症去世,次子也因该疾病在3岁左右去世。这就是未及时确诊及做遗传咨询造成的悲剧。他称,遗传咨询和第三代试管技术可阻断再生患病儿,如果已经怀孕,则可以做羊水穿刺进行检测。
在治疗上,除了费用问题,章振林还坦言,罕见病治疗一个很大的困难是没有药物,应该鼓励药厂研发新药。国外对于血液病有在做基因编辑的,但只是个案,尚未普及,以后或许能在基因编辑方面看到希望。
遗传缺陷引起的恶性石骨症,不治疗很难存活
澎湃新闻:石骨症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章振林:这是一种特殊的遗传性骨病,是一种罕见病。石骨症又叫骨硬化症,患者骨密度很高,但是骨头又很脆。这个病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的,一类是继发的。继发的最常见就是因为肾功能衰竭、肿瘤转移,比如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都会导致骨硬化症;原发的是遗传缺陷引起,一般来说为青少年发病或者婴幼儿发病。
石骨症主要由CLCN7或TCIRG1等基因突变引起破骨细胞功能缺陷或数量减少,造成骨吸收和重建障碍,导致全身性骨硬化和骨脆性增加,引发病理性骨折,严重者会出现颅神经病变和造血衰竭,甚至死亡。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遗传性骨硬化症分为恶性型、中间型以及良性型。
澎湃新闻:在临床中,哪种类型发病较多?
章振林:临床中的病例主要是CLCN7基因突变导致发病,约占九成,少数是由于TCIRG1基因突变导致。婴幼儿恶性型一般三岁前发病,除了骨折、骨密度高以外,还主要表现为脾脏大,白细胞低、贫血、血小板减少等造血功能障碍。如果没有及时确诊、及时进行骨髓移植,生存期很难超过8年。
但是这个病确诊有难度,很多病人因为没有及时确诊,到最后耳朵失聪、眼睛失明,因为造血功能障碍去世。这个疾病值得关注,很多恶性的病人,可能5至8岁就去世了。我接诊过的病人,有10多个已经去世。也有患者家庭,两个孩子都去世了,一个4岁,一个3岁,触目惊心,太可惜了。
澎湃新闻:普遍来说,他们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
章振林:因为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刚开始可能是肺部感染去拍片子。还有的,会莫名其妙发烧。还有一类是病理性骨折,摔跤骨折后来看病。极少数患者是偶然发现,比如做体检,发现骨密度高,但这种情况很少。恶性的会因为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骨折来看病。这个病误诊率很高。
患者病程加剧之后,贫血会越来越严重,感染会越来越厉害,到最后就骨髓衰竭了,脾脏大,肝脏也大,脑子也受压水肿,并且颅内压很高,还会导致失明或耳聋,发生骨折,手术难度大。即使是做了手术,也很难愈合。
遗传咨询和三代试管技术可阻断再生患病儿
澎湃新闻:如何才能确诊?
章振林:通过临床表现、X射线和基因检测,其实流程就是这些,大多数医院是能做到的,但很多医生很难识别出来。患者是被父母遗传,父母两个人携带有缺陷的基因,但不发病,携带缺陷基因这件事是未知的,生出来的孩子可能就会发病,这样的情况无法阻止。
澎湃新闻:能否避免再生患病儿?
章振林:除非是家里已经有一个患者的情况下,进行遗传咨询,做第三代试管婴儿,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有些患者家属,生了一个患病儿又生一个,挺可惜的,我说“你到这里来做一个产前阻断就好了,羊水穿刺获得羊水就可以检测出来”。
要么就不要再怀孕,要么就做第三代试管婴儿,如果怀孕了就做羊水穿刺。我们这十几二十年,一共做了100多个产前阻断。父母有基因缺陷已经无法改变了,但是第三代试管婴儿是可以让下一代不要再携带有缺陷的基因,这个要告诉人家,一定要来咨询,做产前阻断。
我刚刚说的两个孩子都去世的案例,父母把两个孩子的脐带都留着,后来提取了DNA,发现两个孩子都是因为TCIRG1基因突变导致的石骨症去世。其实,这个案例中,第一个孩子患病时,父母就要高度重视,但往往第一个孩子不明原因去世了,又生了第二个,这也是罕见病很难阻断的原因之一。我们也经常讲这个,但是普及度还不够。
澎湃新闻:您研究石骨症多少年了?
章振林:我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的,现在协和医院的内分泌科也在研究石骨症。大约在2005年2006年,我开始收治石骨症患者,一直到现在。但是对于这个病的研究,当时国内还很少。
从这些年接诊的患者来看,很多病人来到我这里之前,都已经在其他城市其他医院转了好几圈了,有的来到我这里时,基因检测都还没做。一方面有的地方做不了基因检测,有的是不懂这个病。很多病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中晚期了,脾脏也大,肝脏也大,我们也没有好的办法。有的是身体还可以做手术,来我这里治疗时,视力已经很差了,这样的情况,如果做了手术,对生命是有好处的,但视力已经无法恢复。我们把情况告诉家属,有的家属还是会选择做手术,至少能活下来,但也有家属就放弃了。
各方对罕见病越来越关注,难确诊情况在改善
澎湃新闻:对于石骨症,目前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章振林:现在没有特效药,一个药都没有,唯一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骨髓移植。但对于患者来说,移植的时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患者情况差、很严重,有的视网膜已经有问题了,眼睛已经看不到了,移植的效果比较差,应该早一点的。一般移植是越早越好,确诊是恶性的,基本就要做移植手术了。
我接诊过的几个病人,比较及时地做了移植手术,有的现在已经20多岁了。很早以前,即使是确诊了,也很难在国内进行移植手术,很多医院不具备条件,也没有经验。
以前干细胞移植用来治疗白血病一类的血液病,差不多这10年,大约从2013年开始,针对石骨症国内也可以移植了。关于石骨症,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的陈静主任、覃霞医生等写了一个专家共识,预计过段时间会发布,这是国内第一个专家共识。共识详细介绍了这个疾病以及它的临床表现,这个很重要,对其他医生来说,可以靠这个来作判断。
关于罕见病,除了石骨症,我觉得还要关注佝偻病,还有一个是成骨不全症。目前全世界有7000多种遗传性罕见病,大约有1000多种是骨头相关的。
澎湃新闻:您刚刚说石骨症很难确诊,这些年漏诊误诊的情况有改善吗?
章振林:有在改善,有的虽然没做基因检测,但是照了X光片之后被发现,介绍到我这里来。因为我带的学生全国各地都有,还有一些进修医生,他们会介绍到这里来。这10年来,包括政府、媒体以及医疗机构对罕见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澎湃新闻:之前听说过一个说法,有的医生可能因为绩效问题,不太愿意接诊罕见病患者?
章振林:大医院,尤其是大的综合性医院,不是说你看常见病的水平有多高,比如我们科,不是说看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的水平有多高,而是要有真正拿得出手的解决疑难杂症的办法,对疑难杂症也能处理,这才说明你所在的三级医院水平高。
澎湃新闻:就您的观察,罕见病患者还有哪些困难?
章振林:一个是没有钱,一个是确诊太晚了。很多时候,医生把患者的情况告诉家属后,问家属要不要进行手术,往往家属会把这个问题踢给医生。家属可能会犹豫,患者的眼睛还没瞎,耳朵也还没聋,贫血还算比较轻,想着是不是还不用做手术。
另外一个,据我的观察,国内对罕见病的医治还欠缺的一点,就是对病例的随访,如果这个患者不移植,那么他的病程是如何发展的,不移植的患者去世的有多少,分别在什么时候去世的;如果移植了,移植后患者的身体有哪些变化,效果怎么样。这非常重要,也是很缺乏的,这也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我经常跟学生说,什么叫“大专家”,面对同样的疾病,能知道患者在一年后的变化,甚至好几年后的变化,为什么,因为观察得多,随访得多,你自然就知道了。
罕见病患者还有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就是药厂研发新药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石骨症除了移植以外,还应该有药物。将来可能会出现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的方法,这个也要做,但这个很难。国外对于血液病也有在做基因编辑的,但是还没有普及,只是个案,十年二十年之后,可能会有希望。总之,我们希望公众关注罕见病,关注石骨症,希望每个石骨症病人都能获得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