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为何麻城是因山西人得名的湖北城市

2024-01-02 15: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麻城龟峰山·来源:割麦狮0708

麻城在黄冈的位置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

应该有不少人是看到这句话之后才把湖北省的麻城市当作旅游出行目的地的吧,这座位于鄂豫皖边境大别山区腹地的城市被称为中国映山红第一城,拥有北纬30度最红、最美的杜鹃花海;同时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中“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的移民文化及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等因素也为这座千年古县增添了不少魅力。

鹄书认为除了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等因素,麻城的地名由来在中国县级及以上区划的地名当中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如果进行地名溯源,麻城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因非本土历史人物及自然实体而得名的城市了。

唐朝·麻城县地图

麻城开始作为我国县级区划地名的时间有两个:一是北周大象元年(579)在境内设立蔴城县(麻城县),二是隋开皇十八年(598)信安县更名为麻城县;其中第二种是主流观点,在《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等典籍都有记载,而麻城市人民政府官网则是收录了这两种看法。

麻城之名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是因信安县境内有“麻城”而改为麻城县,也有观点认为麻城相传是因“献寿仙子”麻姑而得名;究竟哪种说法更可信、更为权威呢,这就要说到麻城这个名字了。

摄影:胡成

麻城因麻秋在此筑城得名,东晋咸康四年(338)后赵石勒的部将麻秋奉命在今麻城市境内的阎河古城畈筑城守卫,故称该城为麻城。麻秋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将领,英勇善战、征战四方,有收降氐族首领苻洪、打败鲜卑段部首领段辽等功绩。这并非空穴来风,《郡县释名》湖广卷上·麻城县的词条下就有:“后赵石勒将麻秋威名可止儿啼,勒命筑城此地,因名麻城”的记载,《读史方舆纪要》等古籍也有类似的内容。

史料记载麻秋是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那是否因此可以说麻城市是一座因山西太原人而得名的湖北城市呢?从上文可以看出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这个观点并不具备唯一性,主要有如下原因:

麻姑

麻城这个地名也被认为是因“献寿仙子”麻姑而得名,如此就让麻城是因麻秋得名的说法并不具备唯一性。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有很多关于麻姑的传说,那麻姑与麻秋有无联系呢,明朝王世贞、汪云鹏所著的《列仙全传》或许给出答案:书中有(麻姑)是后赵大将麻秋之女的记载,时麻秋筑麻城,为赶工期驱民夫日夜筑城,麻姑学鸡鸣、采草药,救民于水火,后在麻城的五脑山得道成仙。

从《列仙全传》麻姑是麻秋之女的记载来看,不管麻城是因麻秋还是因麻姑而得名,都可以视为她是一座因山西人而得名的湖北城市,不过有两个存疑的地方:其一是没有更多权威的资料对此进行说明;其二是献寿仙子麻姑和《列仙全传》所提到的麻姑是同一个人;其三也是最大的漏洞在于麻秋是并州太原人而则《神仙传》说麻姑是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人 。

大多数时候麻城地名的源头被追溯至东晋建成的麻城,近年来凌礼潮先生提出的麻城的名字是源于楚国的麻邑的观点,从而将麻城的得名时间向前推进了近千年(从四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同时提出了麻城因产麻以及因蛮夷聚居而称蛮城,又因麻与蛮音近而遂成麻城等新观点。

如此麻城就不是因人而得名的了,那楚国的麻邑是否就是在麻城市呢,这个说法也不唯一,孔穎引杜預注:棘、櫟、麻皆楚东鄙邑;《地形志》认为麻邑在砀郡安阳县治麻城(今安徽省砀山县),司马贞的《索隐》认为麻邑在襄城县(今河南省襄城县);清朝经学家江永在《春秋地理考实》则提出了麻邑是在今麻城市的观点。

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古时候同一个地名有多种由来也比较常见,或许正因如此麻城市的地名由来才会有不同的观点,这也不影响麻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夏商时麻城属于“举国”;两汉为西陵辖地;南北朝时境内有建宁左郡、长风、赤亭、阳城、彭城、齐安、信安、北西阳、歧亭、梁丰、衡州等区划;唐武德三年(620年)分麻城置阳城县、同年又在麻城县设了亭州;如果当年信安县没有更名,今天不管是叫信安市、还是以上面的长风、赤亭、阳成、齐安、歧亭、梁丰、衡州命名,麻城这座城市都有同样的魅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