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大都市战略2023|乐业、低碳、数字化……与高手同行

李显波/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2024-01-01 11:52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2024年的新年钟声刚刚敲响。回顾2023年,作为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充满了变化与挑战。

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拥有重要地位和功能的多个国际大都市,都在自身城市发展战略上举措频频。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背景下,按照“胸怀国际、对标国际、借鉴国际”的原则,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大都市动态跟踪课题组,梳理和盘点了2023年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巴黎6座国际大都市推出的一系列重要战略举措。

经过深度研判分析,课题组认为,如下4大方面构成这些国际大都市2023年共同的发力重点,对我们颇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表1  6座国际大都市2023年的城市战略

国际大都市发力重点一:

高度重视“绿色低碳转型”并“冲锋在前”

绿色低碳是未来不可阻挡的世界趋势和潮流。围绕这一主题,整个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变革与转型。这其中将会产生人类文明的新观念、新标准与新规则。正是认准了这一点,作为引领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这些国际大都市,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上态度更坚决、力度和气魄更大。

1、在城市绿色低碳规划方面:纽约发布了第5个PlanNYC气候行动计划(每隔4年发布一个),埃里克·亚当斯(Eric Adams)市长提出“碳中和之城”目标,2050年以前要让纽约成为“零碳城市”。东京计划在2050年建成“世界上首个ESG城市”,希望成为全球城市建设模板。巴黎则通过了全球第一个生物气候城市规划。这些都昭示出国际大都市在绿色低碳转型上的勃勃雄心。

微点评:在勇当绿色低碳潮流引领者的议题上,各国际大城市可以说绝不谦虚、毫不示弱。纽约从2007年开始干起,可谓一张蓝图、久久为功。

2、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突破方面:再美好的理想与规划,也离不开相应技术条件的支撑。当前各国际大都市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技术布局、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比如,东京2023年6个首创尖端技术ESG“先进项目”中,实现以飞行汽车浮动卡口为核心的海陆空MaaS、利用风力发电制氢船构建氢供应链、海水制氢、CO2固定在混凝土中、微藻的海洋培养等5个项目的技术定位都是争创世界第一。

微点评:与绿色低碳的宏伟蓝图相比较,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突破还需再提速、再深入、再丰富。

3、在推进绿色低碳深度落地应用方面:伦敦将“超低排放区”范围扩展至所有行政区,并制定实施务实高效的“低碳加速器计划”。按照“氢能愿景”,东京大力推广氢能布局,为实现稳定能源和脱碳目标而努力。新加坡作为全球著名航运中心,推动绿色航运走廊协议落地,并率先探索使用甲醇等替代低碳燃料为航运业脱碳。香港则携手市民、企业等社会各界推动碳中和,特别是首次新增ESG就业基地,为有意投身于ESG行业的年青力量提供多元就业和发展机会。

微点评:国际大都市在推进绿色低碳深度落地应用上,围绕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各显其能。

国际大都市发力重点二:

推动经济全面活力复苏,构筑产业新优势和竞争力

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变量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对国际大都市的冲击和挑战同样是巨大的。为经济破局,推动经济全面复苏,构筑产业新优势和竞争力,各城市2023年的改革与创新战略举措让我们看到了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既立足当下又放眼长远的优秀品质。这也是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拥有魅力和影响力的原因所在。

1、在释放、激发经济活力方面:纽约调整商业振兴政策,打造“经济机会之城”升级版(City of Yes for Economic Opportunity),推行60年来规模最大的小型清洁制造可用空间扩建计划,首次允许微型酿酒厂、服装厂和陶瓷店等小型生产商在所有五个行政区的商业走廊开设和发展业务;允许在住宅区开设新的街角商店;扩大能够在底层和高层空间开业的企业数量;取消在商业区的餐厅和场所禁止跳舞、表演喜剧和音乐的过时规定;通过修改70年前对于禁止企业在某些长期空置店面开店的规定,填补空置店面;将家庭商业法规进行现代化修改,以允许包括理发师和室内设计师在内的小本生意可以在自家运营等。

另外,《让纽约成为乐业之城》(Making New York Work for Everyone)行动计划,也强调对主要就业中心的空间组合和用途进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空置、促进活力,把纽约的商业区重新规划为充满活力的全年全天候无休的目的地。

微点评:被修改的禁令一定有其出台时的理由和道理,但是,时移世异,国际大都市还是勇于进行自我改革与创新的。

2、在构筑产业新优势和竞争力方面:伦敦继续下注多年来精心培育的创意产业,发起了“伦敦创造”(London Creates)活动,而且加强支持小型文化组织发展,进一步夯实文化创意底座。同时,深入推进“伦敦行动”(Let's Do London)活动。这些战略举措都使得伦敦的世界创意之都光芒愈加璀璨。东京实施了日本最大规模创意孵化计划“东京的共同创意转型:通过创造力和技术将东京转变为更美好的城市”,把创意转型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将东京打造成创造性社会实验的舞台。香港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巩固和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开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2023年10月,香港科技园公司与杰平方半导体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香港建设第一个具规模的半导体晶圆厂。巴黎则借助奥运经济提升城市创业热情,大力推动城市能级再上新台阶。

微点评:国际大都市比一般城市更适用“长板理论”,因为最能闪耀城市之光的一定是那些长板。所以我们看到,各城市在后疫情时代非常注重拉长板、锻优势。

3、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伦敦宣布进一步投资1.35亿英镑用于成人教育预算,支持超过10万伦敦人再培训、学习或提高技能,并帮助他们在相关行业找到工作。当前,成人教育预算已帮助超过80万伦敦人接受免费教育或技能培训。东京在“未来的东京”战略提升人力资本规划中提出,要举办以东京都内高中生为对象的英语演讲比赛;在都立大学开设培养金融专业知识和商务水平英语能力的课程;加强再培训教育以促进职业发展;推进中小学创业教育;创造儿童数字体验机会。新加坡锚定绿色经济发展,2023-2030年将打造以工程培训为中心的就业技能体系,重点关注绿色经济中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能级,以支持新加坡绿色计划2030。

微点评:国际大都市煞费苦心、不惜血本进行人力资本建设,因为它们越来越明白“人”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 

国际大都市发力重点三:

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打造科技创新或应用高地

两大意义深远的主题转型洪流,除了绿色低碳转型之外,便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够带给人类社会意想不到的便利性与可能性。我们看到,2023年国际大都市争先恐后地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其实,数字化只是科技创新的主赛道之一,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的主战场、城市实力与魅力的坚实支柱,各国际大都市都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或科技应用的高地。

1、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东京推出“东京数字2030愿景”,在政务服务方式上实现重大创新,东京都政府将进行“推送型”、“超越边界”和“用户优化”三个转型。伦敦首次利用数据平台,通过低收入家庭跟踪器(LIFT)分析平台,追踪到17个行政区内符合申领养老金信贷条件的家庭,并邮件告知他们申领养老金信贷。新加坡发布首份《新加坡数字经济评估》,新加坡数字经济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17.3%。新加坡还积极打造全球领先的国家数字信任中心,提升数字安全和跨境流动便利性,同时逐步扩大数字新元的电子货币实验。

微点评:东京和伦敦的“主动推送服务”充分证明了数字化的巨大功用,这其中的价值还远远没挖掘完。面对数字化转型的世界潮流,新加坡这样的聪明城市是不会缺席的。

2、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纽约发布全球城市创新中心路线图,加速城市创新发展。东京首次举办全球科技创新论坛,撬动开放式创新。东京都政府将南大泽定位为智慧城市的先锋实施地区,2023年5月“南大泽智慧城市实施计划”第3版发布,持续引领智能东京的前沿创新。香港实施七个方面举措以强化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致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深港协同创新进一步加速连通。

微点评:多年以后,我们才明白,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城市的实力基础,是国际大都市能够永立潮头最稳定的锚,其他的都是可以飘走的“浮财”。在这方面香港终于觉醒啦。

3、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纽约发布了“纽约市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该计划是美国首个为城市机构制定框架的计划。东京开始举办全球科技创新论坛,并在今年推出“东京数字2030愿景”,瞄准政务人工智能转型。香港数码港2024年起分阶段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设立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生命健康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新加坡建设东南亚第一个大语言模型,并发布人工智能2.0战略,聚焦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建设。

微点评: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全新境界,不仅仅生产生活甚至可能使得人类的喜怒哀乐都不一样了,国际大都市加快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已成为显著的共同趋势。

国际大都市发力重点四:

持续加码城市住房与安全保障,时刻不忘对“人”的呵护

自古以来就有所谓“长安居,大不易”之说,大城市的居住等生活成本是高昂的,想住在寸土寸金、资产价格估值高企的国际大都市,那就更不容易。然而,仔细盘点2023年各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举措,我们发现,“保障城市住房”是各大国际都市共同关心的主题词。同时,这些城市也从“大安全”的视角,强化对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们进行呵护,体现出国际大都市的温度。

1、在保障城市住房方面:纽约发起“住房机会之城”提案,鼓励在社区创造更多的住房,以期解决纽约长期存在的严重住房短缺问题和可负担性危机。伦敦加大力度继续支持经济适用房建设。伦敦市长强调,2021-2026年将提供更多社会租金水平的房屋,其中,一半以上是保有权类型。新加坡组屋制度将迎来重大调整优化,确保所有薪金阶层的国人能负担得起组屋、确保每个市镇和地区拥有良好的社会融合,让不同阶层的国人住在组屋内,以及确保制度对所有人公平。巴黎将过时的办公室、停车场、酒店改造为可负担住房。除了更新改造类供应,巴黎还规定:新建办公大楼也必须在内部预留一定规模的住宅空间,以容纳公司员工等就业人口。巴黎的目标是,到2030年巴黎的社会福利房在公共住房中的占比达30%,到2035年达40%。

微点评:看着这些一线国际大都市在住房保障上都不遗余力地纷纷加码,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可是要加油啦。

2、在保障城市安全方面:伦敦发布了最新的《伦敦风险管理计划(2023-2029)》,从风险的认识、风险的回应、新兴和未来的风险、变革策略等几方面进行展开,阐明了伦敦如何改善公共安全、减少紧急事件数量并拯救生命。巴黎颁布多种措施以全面应对极端高温天气,特别是应对持续升高的气温和热浪。纽约发起“健康纽约”计划全力解决慢性和饮食相关疾病、可筛查的癌症、过量用药、自杀、孕产妇死亡、暴力和COVID-19等导致的过早死亡问题。“健康纽约”到2030年的目标是: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减少5%;将可筛查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减少20%;将药物过量死亡人数减少25%;将自杀死亡人数减少10%;将他杀死亡人数减少30%;将黑人妇女与怀孕有关的死亡率降低10%;将COVID-19年度死亡人数减少60%。

微点评:永续安全的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纽约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目标是83岁,而上海2021年市民平均预期寿命就已达到84.11岁,但是“健康纽约”如此详细、具体规定的目标数字,昭示着纽约仍是那个逐光而行的魅力大都市。

    责任编辑:田春玲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