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研究计划招募:中国网民20年,形成了怎样的社群

澎湃新闻
2018-10-31 15:4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2018年,是中国的互联网使用者被正式称为“网民”的第二十年,也是澎湃研究计划正式开启的第一年。

作为新生的媒体力量,澎湃新闻无疑需要关注中国这二十年来产生的互联网社群。

在此,我们邀请有心人,进行相关的记录和研究,并给予充分的帮助与丰厚的酬劳。具体细则如下。

一、为何发起

城市正是缘于人与人的聚集交往。互联网上形成的社群关系,可视为城市的另一种形态。

中文“网民”一词正式诞生于1998年。当时全国名词委之所以提出这个词,“意在强调责任的参与”。“如果把因特网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那么它的用户就相当于这个虚拟社会的公民”。

这是中国最初对于互联网使用者的想象。而在今天的网络虚拟社会中,责任感仍然重要,却因身份不确定而显得模糊。依托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人们不断变换交流与交易的形式,形成了向度各异的身份。哪怕使用同一个互联网产品,不同用户的利益观念、兴趣与吐槽点等,也始终游移不定。各种网络社区中,有关身份属性的冲突与适应持续上演。

互联网社区——或者说互联网产品,如何促进或改变人们的身份认同,从而塑造社会群体?我们希望邀请有心人,结合技术的发展、文化的演进等时代特征,观察那些曾经存在或仍然新奇的互联网社区和产品,如何塑造了人们的交往与行为。

进一步地,我们希望鼓励更多人思考,当下和过去的互联网如何促成人与人的联结,而由此创业而来的社区正为城市带来何种新的维度,以及成长于当下的数字公民将有何种生活方式。

二、如何申请

申请者需提交研究方案,包括:

简历、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时间、成果形式、以往研究样本

1、简历:

研究者以个人或团队形式申请均可,需至少提交一份通讯作者的简历。

2、研究对象:

互联网产品上的社群。古老的bbs、聊天室、校友录、文学网站等,都可以是考古现场;而较晚近的知乎、豆瓣、微博、微信群、贴吧、游戏社区,或者时下的抖音、陌陌等,就是现成的田野。而某网约车平台上的司机,不同APP上的活跃主播,甚至是澎友本身,都可以是研究者瞄准的社群。

3、研究目的:

说明为何关注具体的研究对象,以及其中的问题意识。需要有一定原创性。

4、研究方法及时间:

需提交约1000字的研究设想,并说明各项安排的时间节点。不同于以数据统计勾勒的用户画像,我们希望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工具,研究更加具体的人和事。

5、成果形式:

需说明拟写作字数、照片数量或片长等。

研究成果无需论文体例,需结合照片、视频、可视化数据等表达形式。文字请勿超过5000字。

6、以往研究样本:

提交一则可说明自身能力的研究成果。

三、申请通过者将得到:

1、前期1000元资助。

2、研究成果在澎湃新闻上的发表机会。

3、具体的研究与写作指导。

四、申请截止日期:

申请者需于2018年11月30日之前向wangy@thepaper.cn提交研究方案。

通过者将于2018年12月10日之前得到通知,并需签订合同,以推进后续进程。

五、最终成果提交:

最终成果于2019年1月31日之前,提交到wangy@thepaper.cn。提交者将获得剩余9000元研究资助(含税)。经过编辑的研究成果,将在澎湃新闻发表。

六、联系电话:

13788915903 王编辑

常见问题:

1、过去发表过的作品,可否拿来申请?

需要有原创性,可以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2、可否以自己创立的网站为研究对象?

可以,这个没有问题。

3、提交申请计划之后会获得回复吗?

来信必复。

    责任编辑:王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