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1年磨一剑,“人形机器人第一股”IPO,市值49亿美金背后的“具身智能”风暴
2021年央视春晚中,由优必选科技研发的机器人“拓荒牛”火爆现场。
优必选自2012年创立公司以来,旗下机器人产品已四次登上春晚舞台。不止春晚,作为一家定位于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企业,优必选机器人还是全球“网红”。
2018年5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德国工商会深圳创新中心揭幕仪式,在揭幕仪式现场,优必选Qrobot Alpha机器人受到了她的特别关注,这款机器人让默克尔总理爱不释手。
11年磨一剑,创立于2022年的优必选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IPO。
优必选(UBTech)于12月29日正式以“9880”为股票代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本次IPO总计发行1128.2万股股份。截至10:00,优必选报于每股90.75港元,市值约379.2亿港元(48.5亿美元)。
那么,如何看待优必选这家颇具代表性的机器人企业选择上市IPO?又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其背后又有怎样的商业逻辑?
苦熬11年,终于等来“具身智能”风口
早在2019年,优必选就曾计划于深交所上市,先后聘任中金公司、民生证券为联合辅导机构。
而且当初的估值是如今至少两倍以上。2019年初,优必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透露,优必选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100亿美金。
但最终,优必选在2021年终止了上市辅导,IPO之路并未成行。
上市进程一推再推,与优必选盈利水平休戚相关。
优必选CTO熊友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复杂技术,在早期商业化程度不高的阶段,想要打造一台人形机器人,就意味着企业要具备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人形机器人早期研发的投入是巨大的。
机器人行业浪潮此起彼伏,几经低谷与波峰;在今年的AI大模型和“具身智能”风席卷之下,似乎又活了过来。
具身智能融合了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能够通过感知器和执行器与环境进行交互,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2023年5月以来,学术界以李飞飞、姚期智、卢策吾、李德毅、郑南宁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相继发布“具身智能”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演讲。产业界以谷歌、特斯拉、英伟达、META、阿里、小米等巨头公司为代表,积极跟进相关产品和技术布局。
在ITF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就曾表示,AI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包括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汽车等。由此来看,当前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或能让目前的人形机器人真正突破应用局限,具有智慧灵魂。
AI“教母”李飞飞认为,具身智能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次重大的转变,从识别图像等机器学习的简单能力,转变到学习如何通过多个步骤执行复杂的类人任务,如制作煎蛋卷。
今天,具身智能包括任何可以探测和改变自身环境的智能体。
“我看到了深度学习、机器人学习、视觉甚至语言的融合。现在我认为,通过这个面向具身智能的‘登月计划’或‘北极星计划’,我们将学习智能的基础技术,这可以真正带来重大突破。”李飞飞说。
具身智能的技术突破也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目前全球正在经历人形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融合的浪潮。
“机器人产业链的崛起与通用人工智能的革命浪潮密切相关,人形机器人将是未来十年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领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表示。
10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首次以单行文件形式对人形机器人发展提出全面、明确的战略规划。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融合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它们有潜力深刻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重塑全球工业发展格局。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巅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
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像汽车、手机一样,变成新一代的终端,普及到养老陪护、康复科研等众多场景中。
今年8月,OpenAI创始成员AndrejKarpathy看到杭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视频,立即表达了极高的热情,他在Twitter中惊呼道:我想要一个,或者两个甚至更多。
据市场研究公司ReportLinker称,从2023年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以52.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中国电子学会还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8700亿元人民币(1190亿美元)。
在具身智能风口之下,人形机器人又重新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优必选固然不会错过这个绝佳机,提速IPO。
不止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Figure、加速进化等大批人形机器人公司纷纷获得巨额融资。
优必选上市痛点:盈利!盈利!盈利!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盈利才是最核心。
从业绩来看,2020财年、2021财年、2022财年、2022年前六个月及2023年前六个月,优必选实现营收分别为人民币(下同)7.4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2.84亿元及2.61亿元;
但出现净亏损分别为7.07亿元、9.175亿元、9.874亿元、5.152亿元及5.479亿元,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
据IPO文件显示,优必选主要向教育、物流等行业提供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及服务。据沙利文报告显示,2022年,优必选在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及服务行业排名第三(以收入计),市场份额为2.8%,也是中国第一大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提供商,2022年(以收入计)市场份额为22.5%。
但进一步深究后发现,该优势十分依赖大客户 “输血”。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2023前六个月优必选来自前五大客户收入分别为4.93亿元、4.27亿元、7.21亿元和1.1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66.5%、52.2%、71.5%与44.5%。
优必选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一半以上,存在极大风险,不得令人担忧其规模化盈利能力。
优必选号称中国第一大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提供商。但招股书数据显示,其核心教育智能机器人销量逐年骤降,从2020年的12.8万台骤降至2022年末的2.2万台,今年上半年仅售出了1.3万台。
优必选在招股书中承认,在过往业绩记录期间,公司五大客户连同若干投资者为中国相同城市的政府实体或国有资产企业。那么这些大客户订单是否构成了间接的关联交易?
招股书显示,优必选2020年的最大客户A是厦门市的一家国有资产企业,该国资为上交所上市公司,2020年,该公司向优必选的采购金额为2.8亿元,占后者当年总营收的37.8%。
实际上,这家厦门国资上市公司的订单与厦门国资参与优必选融资有一定关系。
根据新经济IPO报道,2021年初,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厦门市思明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亿元,参与优必选D轮融资。厦门金圆及厦门思明最终控制人分别为厦门市财政局及厦门市思明区财政局。
高昂的价格也是机器人大规模落地的另外一个核心障碍。
以优必选教育机器人为例,平均售价由2020年的3150元/台增至2021年的3740元/台,并于2022年进一步增至4700元/台。其中,人形Yanshee偃师机器人平均售价更是由2020年的11790元/台增至2022年的15950元/台。
招股书也提及到了这一风险,“倘若,优必选无法产生足够的收入及管理其开支,则公司未来可能会继续蒙受重大损失,且可能无法实现或继续维持盈利能力。”
与优必选机器人价格不断攀升相比,友商却竭尽所能压低价格。
例如,特斯拉的“擎天柱”每每亮相都会引发不小的关注,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擎天柱的成本预计在2万美元(约为14.5万元人民币)左右。对于该级别人形机器人,价格几乎不可思议。
智元机器人CEO稚晖君称,未来会将远征A1(智元第一款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控制在20万元以内——对于一个成立仅半年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野心。
众所周知,上市之后,二级市场对“赚钱”的要求愈加苛刻,优必选如何盈利、怎样找到规模化落地的商业模式,才是是成败关键。
结语
从财报数据来看,优必选教育智能机器人受学校影响很大,而学校今年预算普遍十分吃紧;虽然物流智能机器人营收翻倍,但是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剩下的消费级机器人对比同垂直领域的头部公司——科沃斯,目前总市值241.24亿港元,2022年营收153.25亿人民币,净利润17亿人民币,光净利润就是优必选的2倍,而优必选市值上限却是科沃斯的2倍。
总之,财报数据缺乏吸引力,要说稀缺性,人形机器人行业并不是新赛道、铺满了旧玩家,随着今年具身智能浪潮兴起又快速成长了一批新玩家,行业无穷内卷,优必选IPO之后市值走势或许不太乐观。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5HvFrNcabwZzx4sPwll1Q
https://borneobulletin.com.bn/chinas-vision-for-humanoid-robots-as-the-future-engine-of-economic-growth/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3450893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3671599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3450893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3200027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