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时评:除了让学生自行租房,大学别无选择了吗?

马星宇/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微信公众号“安徽时评”
2023-12-27 14:45
舆论场 >
字号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结束,期待“上岸”的考生们却发现:“岸上”可能没有宿舍。

近期,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再次引发人们对于大学生生活服务管理的权责思考。

事实上,多所高校早就囿于宿舍不够,不得不另寻他法。有的对非全日制乃至全日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再为其提供宿舍或限制校内住宿,甚至个别高校未做充分预案,临近开学报到方才通知学生无房可住。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   卢启建/图

一方面是高校扩招,另一方面是基础建设的滞后性,使得校内宿舍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愈发显眼。

有人建议高校借此契机逐步向社会、市场部分让渡学生教育管理的权限,使高校不再背负难以承受的“无限责任”,以让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培养独立生活、自我负责的能力。

然而,从目前人才培养的制度性设计和现有社会接纳程度来看,企图一推了之、一放了之,以为“学生就能独立生活、校方就能规避责任”的想法并不现实。

虽然大学并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但我国目前建立了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和社会合理承担为辅的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这是一种有限度的教育市场化。

加速大学校园建设   王彪 储元元/图

一直以来,高校为学生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食宿服务,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脱离这个基础谈任何市场行为都是不合适的。

就是否提供宿舍而言,高校目前主要将非全日制学生“摒弃在外”,全日制学生的校内住宿问题基本不受影响。

但是随着研究生的持续扩招,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越来越多,学生住宿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如果不妥善处理,必然迅速提高学生求学成本。前几年刷屏网络的“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二十万元”一文或成真。

特别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学生个体几无能力承担由此带来的额外开销,经济压力会极大影响学习成效。因此带来的必然是教育资源享受的事实双轨制,这可能会引发破坏教育公平的风险。

面对持续增多的学生,高校解决宿舍问题确实有困难,但也并非只有“让学生自行租房”这一种选择。

现阶段,可行的做法包括发放租房补贴、学校出面在校外集中租房等,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也可因此减少校外住宿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当前高校事实上成为包办学生一切的“无限责任公司”,这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养成独立生活能力、树立责任担当意识确有缺憾。

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学校人才培养权责划分、社会意识转换等系统推进,只将部分学生的住宿问题推给个人,就幻想解决难题,显然不现实。

(原题为《除了让学生自行租房,大学别无选择了吗?》)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