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王朝真实存在的证据在哪?推荐纪录片《寻古中国·寻夏记》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几乎历代文献典籍都有记载。然而,古老而神秘的夏朝真实存在的实物证据究竟在哪里?它为何被称为广域王权国家?它创造过怎样影响广泛而又极其深远的文明?《寻古中国·寻夏记》将考古探索与历史文献研究有机结合,通过众多文物、遗址和文献,详细整理,多方拍摄,将夏王朝考古的最新进展全面展示出来,同时将夏王朝470多年中多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考古证据有序承接,使夏朝作为中国“第一王朝”的真实面貌有血有肉地展示在了观众面前。是中华文明探源最新成果的一次重要的展示。
1959年5月,作为中国探索夏文化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的徐旭生偶然发现了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徐旭生判断这里或许是商代最早的都城遗址。但据史料记载,夏朝也曾在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洛阳盆地建都,所以人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定二里头遗址到底是商代都城还是夏代都城。
徐旭生凭借一片类似的碎片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图源纪录片
198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洛阳故城考古队,偶然探测到几段城墙遗址。随后,一座占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的宏伟王城重见天日。我们称之为偃师商城。经研究测定,更有可能是《汉书·地理志》记载的第一位商王商汤营建的都城。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距上文提到的那座王城仅有短短的6公里。而且它的营建和使用年代是晚于1959年发现的那座王城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在片中解释道:“如果不是推翻了夏王朝,那夏王不会允许商人在这6公里建城,显然是推翻了之后才有可能建,所以我们夏商周断代工程也好,就把偃师商城始建作为夏王朝灭亡,商王朝建立的一个界标。”
至此,之前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王城,则被推断为夏代晚期的一座都城。
2019年,考古人员在位于二里头遗址宫城西北约450米处发现宫城南北的两条东西向道路分别向东向西延伸,道路的两边都有跟宫城北墙南墙呈一条直线或者是平行的这样的夯土墙。它们组成了多个网格式的布局结构,这些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显示出夏朝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更暗示了当时有了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宫城道路两边的夯土墙/图源纪录片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足以印证史册中记载的中国历史第一王朝——夏朝的确存在。而本片的第二集就还原了考古人员使用都邑推定的方法实证夏王朝真实历史存在的过程。
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夏朝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存续大约470年。恰好就坐落在“嵩山下深谷中”的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其主体使用年代距今约4100年,与夏朝起始年代大致相符。在距王城岗遗址仅一河之隔的战国阳城遗址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托盘底部刻有“阳城仓器”的古老陶器。这就为“禹居阳城”位于王城岗遗址所在的山间盆地提供了实物证据。
阳城遗址陶器上的文字阳城仓器/图源纪录片
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学家方燕明再次带领考古人员对王城岗遗址进行了发掘,他们发现完整的王城岗城址由三座城池组成。东西并列的两座小城营建后不久,大城始建。城中出土了玉器、绿松石器等一批高等级文物。不过,王城岗城址的面积只有34.8万平方米,在同时期的城址遗迹中并不算突出。说其是大禹的都城似乎有些狭小局促。这是因为史书曾记载“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居阳翟。”原来大禹很快就迁到了阳翟。而在阳翟(今河南禹州)确实发现了规模更大的瓦店遗址,它比王城岗遗址大了三倍,超过了100万平方米。而且这里是有史书记载的大禹首封之地。
那么从阳城到阳翟,大禹为何要迁都?据片中考古学家方燕明介绍,这和瓦店遗址的地理位置有关。他解释道,王城岗遗址位于山间盆地当周,它的周围有山阻隔,不利于交通。但当都城迁往颍河西南岸的阳翟时,就能向南、向东发展。因为自古以来,河流就是人类交通往来最便捷的通道。颍河发源自嵩山,一路向东向南,最终注入淮河。或许正是靠着颍河大禹才带领夏人走出嵩山,开创了一代王朝。
颍河河流走势图
确认了夏代早期都城的位置后,就要继续确认夏代中晚期存在的证据。河南新密新砦遗址的主体使用年代在距今约3900年至3800年间,其历史存续期恰好与二里头文化诞生时间相衔接。在这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令所有人兴奋不已的“文化三叠层”。也就是说在这处遗址中,地层学上每个探方里都能看到最下方出土的是龙山文化的文物,中间出土的是新砦期文化的文物,最上是二里头文化的文物。除此以外,这里还出土了许多蕴含东方元素的文物,而这或许和“后羿代夏”有关。
据古代文献记载夏启的儿子太康在位时,因为荒淫无度、不理朝政,最终被来自东夷部落的后羿趁机夺权。古本《竹书纪年》说这是“无王”的时代,《史记·夏本纪》中则称为“太康失国”。后羿篡位后,太康的母亲和五个兄弟就逃到洛河在岸边等待他的归来,而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坐落在嵩山北侧的洛河之滨。有文献记载,这里生活着一支名叫斟鄩的夏人部落,太康也曾定都此地。于是就有了本文第二段提到的二里头遗址的另一个名字——斟鄩。
尽管今天的考古发现还无法将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历史一一印证,但从王城岗遗址、瓦店遗址、新砦遗址到二里头遗址我们已经可以逐步窥见夏朝470多年的发展历程。
《寻古中国·寻夏记》共分5集,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片聚焦中国考古人60多年来关于夏的重要考古发掘和最新研究成果,实证夏王朝的真实存在、存续时间、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制度和文化兴盛,揭示夏王朝形成了更为成熟的古代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该片播出以来,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浏览量,全网热搜上榜110次,微博话题阅读增量累计1.743亿人次。有网友评论道:“二里头文化的繁盛,是古人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值得骄傲”“我们终于可以大大方方的说夏朝的存在,同时也说明中国的史书是可靠的,中国的历史是可靠的。”
该片由中央新影发现纪实传媒制作。中央新影发现纪实传媒自成立以来,不仅继承北京科影六十年科学纪录片的创作传统,更加积极探索新时代科学纪录片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连续推出了《手术两百年》《登峰》《总师传奇》等多部现象级科学纪录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