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613年缙绅会议:罗曼诺夫的沙皇之路

叶枫
2018-12-12 10:25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1610年,俄国沙皇瓦西里·舒伊斯基被波兰军队所俘虏,本就处于“混乱时代”的沙皇俄国雪上加霜,皇位空悬长达三年。在这期间,俄国的大贵族一度做出妥协,承认“侵略者”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之子弗拉迪斯拉夫(后来的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为新的沙皇,条件是后者必须改宗东正教。然而,贪婪的西吉斯蒙德此时却已不满足于把自己的儿子扶上俄国皇位,自以为胜券在握的他,反过来要求俄国贵族承认自己为沙皇,此举激起了俄国人的愤怒,反抗波兰侵略的战斗此起彼伏,尤其以爱国将领波扎尔斯基公爵和米宁指挥的民军声势最为浩大。

1612年11月4日,波扎尔斯基和米宁率领大军解放了被波兰人侵占了数年之久的首都莫斯科,但此时满目疮痍的俄国,依然没有自己的沙皇。国不可一日无君,1613年1月起,由来自俄国各个地区的贵族(波雅尔)所组成的缙绅会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商讨选举沙皇的事宜,3月3日(儒略历2月21日),全俄罗斯和莫斯科大牧首菲拉列特之子,不满17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被选为新的沙皇,由此开启了长达300多年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序幕。

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

为什么其他候选人出局了

其实年幼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只是其中的一个沙皇候选人而已。在缙绅会议的选举过程中,王位候选人众多,其中还包括家世显赫的外国王室成员。

波兰军队尽管被赶出了莫斯科,但仍然对俄国虎视眈眈,波兰王子弗拉迪斯拉夫原本距离沙皇宝座就只有一步之遥,所以他以自己是由俄国贵族合法推举的沙皇为由,向波雅尔们抛出了自己的王位宣称,但是此时俄波两国已是结下了深仇大恨,让一位波兰人来当俄国的统治者自然是不受欢迎的。

俄国的另一个邻国瑞典也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国王卡尔九世之子卡尔·菲利普,他甚至还得到了民族英雄波扎尔斯基公爵的支持。

有的大贵族则推荐了英格兰和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为沙皇候选人,称“詹姆士一世与俄国人的理念相符,此举将使得俄国可以借助英国的商船向国外出口粮食”。

更夸张的是,就连那个嫁给前后两任伪沙皇(伪德米特里一世和伪德米特里二世)的波兰女贵族,“皇后”玛琳娜·姆尼舍克,也要为自己不足一岁的儿子伊凡(与伪德米特里二世所生)争取皇位,她的主要追随者包括了哥萨克军队领袖扎鲁茨基和特鲁别茨科伊公爵。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后来甚至多次发动叛乱企图推翻罗曼诺夫家的沙皇,而她和幼子最终死于非命。据说,目睹了儿子惨死的姆尼舍克,在临终前,发出了一个诅咒,宣称,迫害他们的罗曼诺夫家族统治者,有朝一日必将遭到“灭门”的报应。而1918年,罗曼诺夫王朝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七口被布尔什维克党所处死,则更是让人觉得,所谓的“诅咒”是真有其事。

缙绅会议讨论沙皇人选

那么,当时为什么考虑让外国人来继承王位呢?在波扎尔斯基看来,本国的名门望族恰恰是对这个国家和国君最不忠诚的,特别是在“混乱时代”,波雅尔们相互倾轧,争权夺利,一再违背自己对君主的宣誓效忠,甚至为了一己之私招来外国势力,导致国家动荡不安。波扎尔斯基担心,如果俄国仍像之前那样推举出一位“波雅尔沙皇”的话,将会导致舒伊斯基短暂在位期间的各种动荡死灰复燃,所以波扎尔斯基一度公开主张让“瓦良格人”成为俄国的新皇。

但是,缙绅会议主要由波雅尔组成,他们自然希望从本国大贵族中确定候选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候选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费多尔·姆斯季斯拉夫斯基是臭名昭著的“七波雅尔政权”的领导人之一,由于与波兰人合作而导致自己声名狼藉;伊万·沃洛丁斯基被视为是能力出众的人选,但他本人却主动放弃了竞争;戈利岑家族的领袖瓦西里此时还是波兰的俘虏;波扎尔斯基和特鲁别茨科伊在反抗波兰军队的战斗中立下了功勋,但家族背景一般;而前朝王族(戈东诺夫和叔伊斯基),则不可避免地会让人担心动荡重现。

于是,王位候选人问题变得非常棘手,缙绅会议面临着一个艰巨任务:由谁来继承王位才能让各方都能接受,使国家团结起来,结束动荡的局面?

为什么是米哈伊尔·罗曼诺夫?

俄国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

17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此时还是一位不谙世事的小青年,从他身上完全体现不出年轻有为的样子。自1612年的冬天开始,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与母亲隐居在位于科斯特罗马的家族领地,为了躲避波兰军队,他很快又躲进了当地的伊帕季耶夫修道院,一直到缙绅会议选出新沙皇前,他都没有离开过这里。然而,历史发展的进程却改写了他的命运。

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能被提名为沙皇的候选人,首要因素还是显赫的家世。米哈伊尔的姑祖母安娜斯塔西娅,是伊凡雷帝的第一任皇后,罗曼诺夫家族也就成了外戚,从而声望大大提升,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伊凡雷帝在安娜斯塔西娅去世前的统治,呈现出了自由宽松的气象,与其晚年的暴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点让罗曼诺夫家族获得了不少的好感。米哈伊尔的父亲费多尔,被沙皇鲍里斯·戈东诺夫视为其皇位的威胁者,于是强迫其出家为僧,从而失去王位宣称权,从此,费多尔·罗曼诺夫就更名为菲拉列特教士。1609年,伪德米特里二世任命菲拉列特为全俄罗斯牧首(当然其权威范围仅限于伪沙皇控制区域内)。随着波兰入侵了莫斯科,作为国家最高宗教领袖的菲拉列特由于不愿意拥立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为俄国沙皇,于是被后者掳去,被囚禁在波兰长达九年,尽管如此,菲拉列特牧首在神职人员和哥萨克中还是受到了敬重。

菲拉列特牧首,沙皇米哈伊尔的父亲

一开始,只有少数的波雅尔支持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费多尔·舍列梅捷夫是他们中最积极的支持者。在缙绅会议召开前后,舍列梅捷夫与仍被波兰人囚禁的菲拉列特牧首通信,菲拉列特在回信中并不认为自己的儿子会得到缙绅会议的青睐。舍列梅捷夫竭力地游说其他波雅尔,让其相信,年轻的米哈伊尔会是一位“人畜无害”的统治者,不会限制贵族的权利,相反,他会成为贵族的傀儡。不过,在初步的投票中,米哈伊尔并未得到足够多的票数。

在选举进行期间,缙绅会议曾经要求米哈伊尔前往莫斯科,以让波雅尔们观察其是否具备担任统治者的能力,但罗曼诺夫家族的支持者们却竭力阻止了这一想法成为现实:一个稚嫩、胆怯、经验不足的皇位候选人如果出现在公众面前,将会给缙绅会议的代表们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谢列梅捷夫等人继续施展口才,向大家证明,从米哈伊尔当时所处的科斯特罗马多姆尼诺村至莫斯科的路途非常危险,而且这一路上有很多敌人想要谋害米哈伊尔。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的代表作歌剧《伊凡·苏萨宁》(又名《为沙皇献身》)讲述了爱国的农民伊凡·苏萨宁为了把波兰侵略者引入俄军的包围圈而英勇牺牲的事迹,而这个民间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便是,波兰军队想要抓获未来的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于是便强迫伊凡·苏萨宁为其带路,苏萨宁宁死不从,将敌人带进了难以穿越的沼泽地,使得年轻的沙皇得以幸免,所以苏萨宁最终是“为沙皇献身”,而成为了一个深受敬仰的人物形象。在激烈的争论过后,罗曼诺夫党成功地说服缙绅会议撤销了让米哈伊尔前来莫斯科的决定。

哥萨克是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的支持者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缙绅会议进行期间,哥萨克军队云集在莫斯科为罗曼诺夫家族造势。起初,波雅尔们推出的候选人名单中,并没有罗曼诺夫的名字,于是,哥萨克军队在阿塔曼(首领)们的率领下向缙绅会议施压,其中一位阿塔曼是这么说的:

王公、波雅尔和莫斯科的贵族们,你们的选举一点都不遵从上帝的意愿,而是按着自己的性子肆意妄为。只有费多·尼基季奇·罗曼诺夫(菲拉列特牧首)才是德高望重,受上帝眷顾的俄罗斯领袖,而他的儿子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才是天命所归的全俄罗斯和莫斯科的最高统治者……

莫斯科迎接新沙皇的到来

面对哥萨克拥立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的呼声和压力,1613年2月7日(儒略历),缙绅会议突然宣布暂缓选举沙皇的进程,待两个星期后再做决定,他们声称是要利用这段时间去了解民意,实际上,他们的打算是让哥萨克们在此期间无事可做,从而自行离开,不再为罗曼诺夫造势。而哥萨克不但没有离开莫斯科,反而还进一步地向莫斯科的权贵施压,要求选出一位“合乎民意”的沙皇。后来,一位波兰的将领告知被囚禁中的沙皇父亲费拉列特牧首米哈伊尔登基的消息时,也直言道:“是顿河哥萨克们将您的儿子推上了莫斯科的王位!”

波扎尔斯基如何走上“造王者”之路

在整个选举过程中,波扎尔斯基一直都是焦点人物之一。“把俄罗斯从亡国的边缘拯救过来”足以让波扎尔斯基成为沙皇宝座的有力竞争者,但他最终还是婉言谢绝了各种推荐他当沙皇的建议。

让我们重新回到波扎尔斯基游说缙绅会议推举瑞典王子继位一事上。1612年秋,俄国民兵抓获了一名瑞典间谍,将其囚禁至次年一月。在缙绅会议召开前夕,波扎尔斯基却突然将该间谍释放,将其归还给瑞典人,还致信给占据诺夫哥罗德的瑞典军队统帅德拉加尔迪。波扎尔斯基在信中称:他本人以及大多数的波雅尔都支持瑞典王子卡尔·菲利普成为沙皇。

但是,事实证明波扎尔斯基误导了瑞典人。因为缙绅会议内部早已达成共识:不会选举外国人当沙皇,新沙皇只会在“受上帝眷顾的莫斯科人”中产生。波扎尔斯基实际上是在有意识地蒙骗率领军队对俄国虎视眈眈的德拉加尔迪和所谓的受到“广泛支持”的候选人卡尔·菲利普,以阻止瑞典方面干涉俄国的皇位选举。当时俄国的外部形势依然严峻,波兰军队尚未完全赶出国土,他们依然对莫斯科产生严重威胁,如果瑞典军队也想趁火打劫的话,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波扎尔斯基公爵

很显然,波扎尔斯基公爵放出的“烟幕弹”产生了效果,很好地稳住了野心勃勃的瑞典人。于是到了2月20日(儒略历)那一天,波扎尔斯基顺理成章地把瑞典王子抛到一边,提名罗曼诺夫家族成员担任沙皇,紧接着就在缙绅会议推举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继任沙皇的文书上签了字。作为一位“造王者”,波扎尔斯基也获得了崇高的地位。新沙皇加冕后,他被授予了波雅尔头衔,还得到大量的封地。在涂圣油仪式上,由皇叔伊凡·罗曼诺夫、特鲁别茨科伊公爵和波扎尔斯基向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分别授予象征沙皇权威的“三件套”——王冠、权杖和金球。整个仪式象征着“祖国的拯救者”把国家权力交到新沙皇手中。

此后直到1642年去世,波扎尔斯基公爵都在忠心耿耿地为米哈伊尔沙皇效力,先后担任了督军、地方行政长官、外交官等职务。俄罗斯和波兰的战争在新皇继位后的二十年间还在断断续续地进行,波扎尔斯基公爵多次担任“救火队长”,阻止了波兰军队的入侵企图。而在1632年,俄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遭到惨败后,波扎尔斯基指挥着不足万人的部队在波军前往莫斯科的道路上殊死抵抗,让波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无力继续前进。1634年,俄波两国签订了“波利扬诺夫卡和约”,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就是前文提到了宣称俄国皇位的波兰王子弗拉迪斯拉夫)正式放弃了对俄国沙皇头衔的宣称权。波扎尔斯基在三十多年戎马生涯的最后一仗,再一次拯救了俄罗斯。

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与贵族

缙绅会议的沙皇选举结果尘埃落定,莫斯科方面派出了一个使团去到科斯特罗马迎接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登基。新沙皇的母亲玛尔塔(俗名:克谢尼娅·舍斯托娃)是一位见识不凡的女子,鉴于此前的几任沙皇都是死于非命,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于是一边向使团成员称:米哈伊尔资历浅薄,能力平庸,不是沙皇的合适人选,你们应该另找他人登基。另一方面又含泪恳请儿子不要接受皇位。米哈伊尔犹豫了很久,才最终同意登基。1613年7月21日(儒略历7月11日),米哈伊尔在莫斯科正式戴上了沙皇的冠冕莫诺马赫王冠,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1619年,沙皇父亲菲拉列特牧首被波兰人释放,此后他作为俄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1633年去世,俄国的国内外形势也逐渐好转。而这次缙绅会议选出的新沙皇不过是一位平庸、懦弱的统治者,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于1645年病重驾崩,年仅49岁。

参考文献

А.Л.Станиславский: Гражданская война в России XVII в Казачество на переломе истории//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ысль», 1990 г.

Утвержденная грамота об избрании на Московск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Михаила Федоровича Романова, 1614 г. // Проект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100 главных документ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

Дмитрий Володихин: Земский собор 1613 года, 2013г//М. Журнал «Наш современник», № 3, 2013

    责任编辑:于淑娟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