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年私人阅读十佳 By 有颗星星属于我
今天的分享来自有颗星星属于我
文/有颗星星属于我
又来到2023年小河的私人阅读十佳征集环节,这是我第三年参加这个活动,也是年末对我而言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经此提醒,才会想到要去想一想,2023年我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又有怎样的收获。还记得年初和家人围炉谈心时许下的愿望,今年应该算是实现了一半,但成长是此过程中一以贯之的追求。
新的一年里,希望自己继续保持阅读的好奇心,同时也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研究领域的探索。
按阅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
1、《乡建笔记—新青年与乡村的生命对话》 温铁军等
2月份在家,读温铁军老师主编的《乡建笔记——新青年与乡村的生命对话》,了解到自上世纪末开展至今的以温铁军等老师领衔的乡村建设运动既延续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先生与晏阳初先生的实验理想,也在试图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开展一场崭新的建设实践。我在书中感触颇深的几点在于:其一,新一代青年的理想主义。其二,在实际工作中,新青年们总倾向于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入手,还是认为乡土价值的重建应该放在首位。其三,大学期间的“三农”社团是孕育此类人才的摇篮。
2、《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寇延丁
“罗伯特议事规则”最早还是在本科时期听我的读书启蒙老师在课堂上讲到。这本书具体展现了民主下乡所面临的重重张力,包括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的协调等问题。民主本身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永恒问题,民主不仅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如何更好地开会议事是思考民主如何可操作的重要视角。之于基层民主而言,更是如此。
3、《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黄宗智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是2022年4月黄宗智老师的新书。其中提到的“集权的简约治理”、“第三领域”、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的分析等,都让我了解到黄老师“实践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意所何指。基于西方实践所总结和提升的西方理论将国家和社会视为二元对立的存在物,黄老师则倡导超越西方理论加之于中国研究者的深层禁锢,真实地探求中国社会的实践历史,从中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进而总结和提升契合中国实际的具有极强在地性的理论。
4、《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兰小欢
2023年,我至少五次在比较公开的场合向朋友、同学推荐这本书。在本书中,兰小欢老师关照中国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所充当的重要角色与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核心的观点即在于“在我国,政府不但影响‘蛋糕’的分配,也参与‘蛋糕’的生产,所以我们不可能脱离政府谈经济。”书中运用大量实例,鞭辟入里地分析和梳理了地方政府的治理与运作模式,分税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地方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等重大议题。
5、《城乡中国》(修订版)周其仁
除却上文提及兰小欢老师的书以外,我还特别推荐周其仁老师《城乡中国》一书。现在还能些许回忆起当时读书时的激动心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晰、在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特有的经济社会结构,其鲜明特色在于“其一,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其二,市场改革激发了大量的城乡人口流动,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经济机会的版图分布,也形成着新的社会结构;其三,城市化加速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造就了城乡关系极为夸张的紧张。”以真实的社会视角和宏大的学术视野关切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解码中国社会的现有样态。
6、《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柯文
这本书是当时选定,我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的书目。当时因为没有学会好的读书报告应该怎样做,所以分享的效果其实并不很好。但这本书仍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开启了我对于历史研究的新视角和更大兴趣。柯文在本书中从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三重面向解读义和团的历史,并未完全背离其“中国中心观”的学术理路,只是淡化了以往所认为的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对立,重视(古代的)故事与(当下的)历史之间的这种互动,并且认为这种互动深刻反映了个人、群体或者全体人民把自己摆放进历史记忆空间的方式。
7、《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 厉以宁
这本书的阅读契机是参加学校组织的经典共读活动,深切怀念厉以宁先生。作为经济学的门外汉,读本书,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四点:(1)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我认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一个核心观点在于,只有通过不断地全面深化改革,革除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日渐形成有益于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础环境与基本条件;(2)厉以宁老师在这四十篇文章中展现出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实践探索、经验总结以及未来预期,始终契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价值取向。(3)从厉以宁老师的这四十篇文章中,我认为他的整个学术研究范式不是就经济谈经济,更多的是要以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等方面为观察视角,看到经济发展之于其他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以此来观照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展现了作为一个学者的宏阔视野与现实关怀。(4)对于经济学学科本身而言,厉以宁老师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鼓励跨学科的经济研究。要特别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共同助力实际问题的解决。
8、《明清以来的乡村社会经济变迁:历史、理论与现实(三卷本)》黄宗智
今年暑假非常幸运地入选了黄宗智老师“实践社会科学:历史与理论研修班”,实现了我自本科开始便有的梦想。根据课程设置和作业要求,前三周我认真阅读和系统理解了黄宗智老师所提出的诸多概念,如“内卷”、“过密型商品化”、“小农生产家庭化”、“非正规经济”等基于中国本土实践所提出的理论概念,得以进一步深化理解实践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同时,我始终觉得,理论与实践历史的结合也使得黄宗智老师的研究更富持久的魅力与吸引力。
9、《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代化》秦千里、易豪精 著 1993年
伴随着近两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话语的出场,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等维度均展开了相关研究,这一本书出版较早,或许市面上早已找不到,但我认为是目前侧重于从党史视角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
10、《张学良传》何虎生
9月份以来利用百无聊赖的时间,读了很多中共党史领域的人物传记,包括《张闻天传》、《王稼祥传》、《陈毅传》、《项英传》、《凯丰传》、《任弼时传》。国庆假期,又阅读了《宋庆龄传》、《宋美龄传》以及《张学良传》,感慨于20世纪中国近代史的风云际会。
从我个人的阅读经历和体会来看,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人物传记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补充对于这一人物的相关知识,这也是我们选择阅读人物传记的最初原因,即增长知识;当阅读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以有效连接和顺承起历史事件,清楚此一历史事件中的不同历史人物在其中所充任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其次,我认为是贯通历史人物的一生,就可以相对客观地去认识和了解这一历史人物。最后,我认为是增强历史主动。这是阅读人物传记的价值维度。从另一个人的一生中去思考,我们个人的一生究竟该如何走过,更好地把握属于自己的人生主动。
最后,还是要谢谢小河一如既往地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使热爱读书的朋友有更多机会保存属于自己的年度记忆,并与大家分享。祝大家新的一年里,所得皆所愿!
- 感谢关注 -
原标题:《2023年私人阅读十佳 By 有颗星星属于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