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每年都在东北小城上演

2023-12-26 06: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底图来源/图虫创意

30多米的高空,只见一人立于松树的顶端,手拿几米长的竹竿,挥向周边的松树,竹竿顶部有一铁钩,用其勾住松塔然后使劲儿晃动,单颗一斤多重的松塔,纷纷从树枝上落下……

这便是打松塔,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松塔,是松树的果实。

在我国北方地区,松树十分常见,许多城市都作为行道树在路边种植。每到秋季,人们常常能在地上看见成熟掉落的松塔。

若想在这些松塔里找到松子,那基本会失望。

这些松塔,有的太小,种子也轻如蝉翼,等到松塔成熟,鳞片打开,内里的松子被风一吹,四散飘落;还有一些松树的松塔,虽然能结出松子,但不可食用,如油松、白皮松。

图源/神笔Pro

质地饱满,可食用的松子,差不多就只剩下红松松塔里的松子。

红松,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其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极适于红松生长,这里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红松资源,被称为“红松之乡”。

每年秋天,当微风裹挟着缕缕松脂香气吹过,当小兴安岭飘下第一片落叶时,打松塔的季节,便到了。

除了带有铁钩的长竹竿,“脚扎子”也是人工打松塔必备的工具之一。

脚扎子,大致呈L型,有些像早年间电力工人爬电线杆的工具,不同的是,脚内侧有一片一寸长的尖刺。

脚扎子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另外,还要有一根安全绳。

打松塔前,将脚扎子紧紧地绑在腿上,一步一步爬树时便是依靠着那一寸长的尖刺扎入松树树干来稳定步伐;安全绳则一端绑在腰间,另一头两只手分别拿住,每往上走一步,便向上甩一下安全绳,用来固定上身。

熟练的打塔人,几分钟便能从地上爬升至树顶。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当爬至30多米高的红松顶部,选好停留的位置,一只脚扎树干,另一只脚踩在树杈上,然后将绑在身后的长竹竿慢慢拿出来,向四周“抡”去,将松塔打落。留在地上的人,便去捡起。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山上的天气多变,一旦赶上下雨,爬树下树容易打滑,十分危险;再加上秋季的大风,在山林间,不觉得有多猛烈,到了树顶,没有遮挡缓冲,风力有时会大到可以将人刮走的程度。

有些时候,一些打塔人贪图便捷,尝试在高空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去,也是极其危险的动作,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事故。

即使安全下树,身上也经常有不同程度的擦伤、刮伤。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也难怪,在松子的产区,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斤松塔一斤子,十斤汗水一颗塔。”一语道出打松塔、采松子的不易,活脱脱的“拿命赌明天”。

高风险自然伴随着高收益。打松塔每天能收入600~1000元,一个松塔季大约会持续1个多月,一个人挣个几万块很常见。

除了在林区长大的“打塔人”,还有许多不同地方的人,每到打松塔的季节,都会像候鸟一样,涌入伊春,为了这日进千元的收益,在几十米的高空寻生计。

站在30多米高空的打塔人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松塔运下山后,要经过脱粒、晾晒、筛选,然后加工,便是我们平常购买到的松子了。

不禁感叹“原来松子如此来之不易,价格贵也能理解了”。

红松子 图源/图虫创意

早年间,打松塔还不至于这么“流行”,打落的松塔大多是自己家里食用,或是送给亲朋好友。

那时,当一天的劳作结束,打塔人会聚在一起,烧起火堆,将新鲜采摘的松塔投入火堆里烧,这便是烧松子。如今,大家依旧保持了这一“传统”。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新鲜、带油的松塔,在柴火堆上燃烧着,滋滋作响。大人和小孩围坐在一起,等到松塔烧得差不多时,从火堆里将其取出。翠绿的松塔已然烧成黑色,散发着特有的松脂燃烧气味。

经过大火的焚烧,鳞片变得干燥也已然张开,待松塔稍凉,直接掰开,大颗的松子便落入手中。此时,松子壳尚软,轻轻一磕,松子仁的香气便在唇齿间蔓延开来。

一整天的辛劳,便被这带着热气的松子仁抚慰。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一般来说,松塔丰收分大小年,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一棵红松树的松塔产量在100个左右。2017年时,伊春市五营区共计红松林11万公顷,年产松子3000吨;2021年,全市的松子产量大约在600万吨。

对于打塔人来说,松塔是他们的“金元宝”,却也是林间松鼠的粮食来源之一。每年打松塔,绝不能全部打落,必须要留下30%给松鼠。为了松鼠,亦是为了人类,更是为了红松林。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坐氢气球采松塔“飘走”背后

[2] 在半空中寻生计

[3] 你常吃的松子来自他们的冒险——东北“打塔人”

[4] 每一颗东北松子,都是采塔人用生命打的

[5] 【新闻故事】深山“采塔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