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导更舒适更有效率的绿色出行,“随申行”还可以做什么?
近日,上海“出行即服务”(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系统“随申行”推出“同行人”乘车服务。只需在“随申行”APP或微信小程序“一码通行”界面开通“同行人”乘车码,即可携带至多2名同行乘客刷码乘车。
“随申行”自2022年启动,整合各类交通资源,如公交、轨道交通、轮渡、共享单车等,以及面向私家车主的一键叫车、智慧停车、停车充电、维修救援等,试图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服务。经历几次升级迭代,“随申行”仍在不断优化。那么,以MaaS为愿景,随申行还有哪些亟待开展和优化的工作?
国际通常用五个维度衡量MaaS的成熟度:出行服务商的开放程度和数据共享;政策、规章和立法;市民对MaaS的熟悉程度和接受度;ICT基础设施;交通服务和基础设施。结合实际使用体验,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参考以上维度,尝试评测分享,为相关运营、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可行的建议。
尚须优化的细节
浦东新区的鹤沙航城是大型居住区所在地,人们乘坐公交车去地铁站接驳的需求较强。该片区之中的通勤通学,也离不开公交车。由此,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拟定,从鹤沙航城出发,到威海路成都北路,体验全程乘坐公交车。在“随申行”APP上看到,可以乘坐航头4路出发,再换乘其他公交线路。
用“随申行”导航,研究员找到出发的场站,又点击查看“实时公交”,想了解下班车何时抵达、与目的地差多少站等信息。但发觉手机界面上,站名竖写横列,难以找到意向车站。
横写竖列的公交站牌(左)与竖写横列的公交站牌(右)。王昀 图
这是因为,站台候车牌上,站名竖写横列或有一定道理。公交汽电车、地铁等横向驶来,人眼也习惯横向观察、追踪交通工具。站牌横写竖列,对应车辆方向,乘客可以迅速抓取信息。但城市里也有一些站牌是横写竖列。
而手机是竖着看的,APP界面上,站名运用横写竖列的形式无疑更好。尤其是,上海采取双路名命名规则,许多站名头几个字一样,再加上竖写横列,要让视线落到要寻找的站名上,就会更为困难。
“随申行”界面上,公交站名竖写横列,能显示的站名有限,横向划屏也相对别扭(左);而香港九巴官方的应用,站名横写竖列,相应界面比较友好(右)。左右为同一台手机的截图。
研究员一不小心坐过了站,在周园路瑞建路站下车,跟随“随申行”导航,步行前往周祝公路周园路站,要去乘坐南新专线。但抵达该站点位置后,却无法在站牌上找到南新专线。
直到看到前来的“南龙专线”车上贴有“原南新专线”字样,研究员才放心上车。抵达下一个换乘站沪南路芳华路,才在站牌上发现,自12月16日起,原“南新专线”已拆成“南龙专线”和840路运行。但当天是12月19日,线上信息没有同步更新。研究员在这站换乘840路,抵达成都北路威海路。
在换乘站的公交站台上,已贴出线路调整的通告(左)。之前查找附近公交时,“随申行”界面仍显示原线路的名字,而非新的线路,同时没有实时数据(右)。王昀 图
这一类细节虽小,却是乘客直接面对的。需要让各方数据信息更为通畅地对接起来,进而形成友好且有效的界面。
做好数据开放和共享
“随申行”已接入诸多不同平台的应用。不过,从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的使用感受看,许多出行服务还尚未衔接。要更好地共享数据、打破数据屏障,各部门在政策、规章和立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目前,“随申行”的开放平台上,仅有公交和地铁的实时数据接口,无法获得诸如客流量等数据。交通出行数据来自公众,理当回馈于公共利益。无论从应用还是研究层面,它们都是宝贵资源。
为了更好运用和盘活这些数据,就要厘清哪些数据可以开放共享,包括相应时空范围、颗粒度、具体字段等,以及不同主体可以如何申请。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数据要素如何定价,以更顺利地与外部进行合作产出。
而对随申行这样的公司而言,更希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诟病。其页面上“面向高校、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开发脱敏样例数据分析环境,用于学术研究和算法测试”也是极为小心的表态,潜台词是不直接提供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互联网平台也有让相应数据流通起来的社会责任,而非仅自身享有数据利用和开发的权益。私营企业的数据,如何基于公共利益汇入类似MaaS的平台中,又能服务于公共利益本身,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或许,数据可视为一种连接器,拉动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MaaS。除了撬动原有公共服务体系,这些数据还具有商业价值潜力,能优化私营企业的接入,或为个人出行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不同场景下,数据的流通也要附带不同条件。但无论如何,厘清数据要素的价值,都可令各方更好地使用和交易。实际上,数据要素的需求方,如地产开发商、金融机构等,正可共同参与MaaS的规划、融资、运营或使用。
更好地引导公共交通
绿色出行是MaaS的价值观。更便利的公共交通,也使MaaS更具吸引力,让更多参与方受益,以此形成闭环。随申行还能做什么,来更好地引导公共交通呢?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用“随申行”APP查询路线,能看到如何转乘公共交通,但无法找到打车到地铁站再乘地铁的最优路线。如果以绿色出行为导向,引导这类换乘相当重要。这符合人们的出行习惯,也可为地铁吸引客流。
私家车出行方面,“随申行”上可预约医院的停车位,减轻医院附近路段拥堵。实际上,预约停车也可拓展到P+R,即让人能方便地在地铁换乘站附近停车,改乘地铁。
进一步,通过这类后台数据,随申行也可主动提出系统的改进方向。比如,倘若共享单车的地铁接驳数据量过大,则说明公交车系统的配套不好。
12月19日,在公交站台等车的人,需要穿过一段非机动车道才能上车。王昀 图
要让出行者形成使用公共交通的习惯,基础设施需要优化。以公交优先来说,要让乘客愿意乘坐公交,最好是让班车按时间表准时抵达,而不是在屏幕上不断更新抵达时间。公交站台等设施也要考虑安全因素,乘客从站台穿过外卖车流才能上车,是当下多见的景象。
总之,让乘客更好地表达对公共交通的意见,也是“随申行”平台可以做的。
乘坐公共交通的习惯,是依靠时间养成的。“随申行”目前设置了公共交通联程日票。如果通过“随申行”,人们能够购买一些线路的月票或季票,会易形成公共交通出行的习惯。
站在未来的视角看,在打通数据屏障,各方形成合作之后,MaaS可搭建机制,让非公共交通补贴公共交通。比如,通过相应平台,参与MaaS的片区运营者可将私家车缴纳的停车费,补贴给乘坐公交前来的人流,以此让该片区更有活力。
12月19日,在公交站台等车的人。王昀 图
说到底,出行服务的提供者,是各个市场主体。在很多时候,超市开的班车似乎比公共汽电车更受欢迎,因为前者能够养成用户习惯,形成吸引力。这正与MaaS的原则相符。而改进服务水平,吸纳更多主体,培育完善的生态圈,乃至活化城市片区,正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理想。
相信对随申行而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本文请教了以下师友,特此致谢:
高丰 开放数据中国联合创始人及执行主任
顾啸涛 交通工程师
刘岱宗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东亚区首席代表
刘淼 高级工程师
王园园 交通规划师
余则立 交通爱好者
郑磊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