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开埠180年|宝山区的临江公园内,有个纪念馆
上海临江公园 来自网络
引
子
今年是上海开埠180年,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由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和上海道台宫慕久共同议定,上海依约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是城市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上海城市近代化、城市化历程的开端。
上海的开埠给上海带来了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使得上海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上海的资源被外商大量掠夺,上海人民饱受压迫。
然而,上海人民并未屈服于殖民主义的统治。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伊始到1842年的陈化成将军上海吴淞口保卫战、1874年爆发的第一次“四明公所血案”、1905年抵制美货,且后来多次抵制洋货、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到抗日救亡,上海人民一直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着。
在此,2023即将结束时,让我们一起回到180多年前,来到上海吴淞口看一看那口大炮,看一看陈化成纪念馆。
陈化成纪念馆
01
将军为守护吴淞炮台呕心沥血
1842年的6月,上海的天空灰蒙蒙的,天空里弥漫着一种潮湿和海水的腥味。吴淞口,上海的咽喉,长堤上,一面镶有“陈”字的帅旗在吴淞炮台上空哗啦啦地迎风飘着。
吴淞口那面帅旗上的“陈”,就是现任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将军的军旗。此时,夜已深深,江面的风吹来一阵阵的寒意,陈化成一个人独自在岸边徘徊,他披着战袍,腰佩长剑,凝视着远方。但令陈化成更揪心的是前方传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坏,英国人自从在二年前发动了鸦片战争后,就沿着广州一路南下企图进一步占领长江沿岸的主要城市,就在前几天从浙江乍浦传来消息,英军已经攻陷乍浦,战火已漫延到钱塘江沿岸,杭州城内人心惶惶,逃难的民众都阻塞了河港。
杭州和上海近在咫尺,如果杭州沦陷,那上海早晚面临着要和英军殊死一战。而作为江南水师提督的陈化成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吴淞口位于黄浦江入长江处,是上海的门户,距杭州湾不过150公里,自从中英开战以来,陈化成就日夜坐镇在炮台上,组织将士构筑工事,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英军的侵犯。
如今,在夜深人静的长江入口处,浩荡的江风吹起了他身上的战袍,他知道凭目前吴淞炮台的设施要和英军决战,就如走钢丝一样艰难,但想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对朝廷的忠诚,他已经做好了为捍卫大清疆土视死如归的决心。
陈化成画像 来自网络
02
侵华海军总司令威廉·巴尔克
就在陈化成调兵遣将,决心誓死保卫吴淞口这个军事要塞时,英国军舰却在长江口外的鸡骨礁附近集结了几天。
这是一支由8艘战舰、6艘武装轮船和14艘运输船,外加2000名海陆军组成的舰队。他们本来以为到了吴淞口就如这一路攻克镇海乍浦一样,易如反掌,可有军情报来,守护吴淞口的是英国人的死敌头陈化成。
说起陈化成英国人还是记忆犹新的。当年的间谍船“阿美士德勋”号在厦门搞间谍活动时就遭到陈化成义正词严的警告,让林赛德把这件事记录在他的报告中,告诉英国的同党们:中国人还是有可怕的,那个人就是陈化成;后来,又有英国军舰多次闯入福建和浙江海面,侵扰我国东南沿海,陈化成督率水师,在海面上仔细巡逻,严行堵截。以至于,英国人只要一看到陈化成的船来了,就躲得远远的。
所以,这次英军不敢贸然进攻吴淞口,但又不想削弱自己的战斗力,于是在准备闯入吴淞口时,在“皋华丽”旗舰号上召开了一次战前会议。
主持会议的是英国侵华海军总司令威廉·巴尔克,他面对在座的各舰舰长和陆军各联队的长官,轻声干咳了几下,然后用雪白的手帕把自己的手掌拭了一下,进行了他的开场白:
“各位,我们英明的女皇已经批准了我们的扬子江战役计划,在中国每年都有大批漕运船队通过运河将粮食和货物运往北京,如果我们切断了漕运,等于卡住了中国经济的咽喉,必将对清廷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如果我们攻下吴淞口,就能攻占上海、苏州、扬州、镇江、南京这些中国最富庶的城市就不在话下了。所以攻克吴淞口是一场关键的战役,我们只有胜利。到时候,所谓堂堂大清帝国就不得不向我们大英帝国称臣。”
巴尔克为自己的战前动员辞令不由地兴奋起来,他一脸的眉飞色舞地向在座的军官们扫视了一圈,然后提高嗓门说道:“诸位,我们皇家海陆军进攻扬子江的这一天就要来到了!请大家务必牢记我们的使命,不辜负女皇陛下对我们的期望,啊……虽然陈化成守在吴淞口……哪个……”
正在巴尔克说在兴头上时,副官史密斯上校走上前去,在巴尔克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巴尔克皱皱眉头,显然为副官突然打断自己的讲话有点不愉快,但听着听着,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觉察的笑容,立即对所有军官挥了挥手说:“会议暂时开到这里,我有军事要紧急处理。”
说完,巴尔克就跟着副官走进了一间密室,会见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自称是吴淞守军派来的,并宣称中英两国以友好往来为重,愿互订“城下之盟”并递上了两江总督牛鉴的文书。
图片来自网络
03
血战吴淞口
两江总督牛鉴此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的一生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件好事,一件坏事。
好事是任河南巡抚时,整顿吏治,抗洪治河,成绩卓著;坏事是在吴淞口战役中和陈化成唱对台戏,力求和谈。并参与《南京条约》签订,落下了千古骂名。
但牛鉴这个名字对英国人巴尔克来说还很陌生,不过两江总督这个官衔巴尔克还是知道的,于是他叫翻译官把两江总督牛鉴送来的“城下之盟”译给他听。
只见翻译官慢条斯理地打开文书,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读了起来:
“尊敬的威廉·巴尔克阁下,已知贵军在我吴淞口等候数日,时值江南多雨季节,想必贵军连日劳累和水土不服,特为贵军备好了牛羊猪肉、瓜果蔬菜、淡水鲜鱼、粮食茶叶以及官银若干。只希望与贵军订立城下之盟,望贵军速撤军离开吴淞口……”
翻译还没有念完,巴尔克就不耐烦地叫了起来:“闭嘴,这两江总督牛鉴太小看我们大英帝国了,难道我们就是为了他们的猪啊,羊啊?这和我们伟大的女皇陛下的目标太远了,你告诉这个牛鉴,要我们撤兵,除非让陈化成拆去他的东西炮台,我再来和你们谈判。”说完,巴尔克就趾高气扬地走出了密室,把个牛鉴派来的使者冷落在一旁。
英国侵华海军总司令威廉·巴尔克摆开了一副好斗的架势,两江总督牛鉴想让大家坐下来谈和,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却要决战,这三方谁也不服谁,特别是巴尔克仗着自己有坚船利炮,他要让上海守将吃吃硬货。
而陈化成抱着对皇上的忠心,决定以老命一搏,就是死了都重如泰山。中英一战马上就在吴淞口开打。
这天是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公元1842年6月16日的清晨,太阳微微露出半张脸,浩瀚的吴淞江面上波光粼粼,烟水漫漫,在吴淞口的西岸上一面缀着“陈”字的帅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旗杆下,一身戎装的陈化成威风凛凛地挺立在江堤上,两眼闪闪发光。
巴尔克在“皋丽号”旗舰的指挥台上下达了进攻吴淞口的指令。这位出生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将军,腰佩英国女皇伊丽莎白赠送的银剑,气宇轩昂地站在指挥台上,他从腰间取下银剑挥向天空一挥,顿时三发信号弹“轰!轰!轰!”直冲云霄,又拖着粉红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徐徐降下来,英军战舰排成一个长蛇阵,浩浩荡荡地向吴淞口驶来。
陈化成看着那三发粉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英舰向吴淞口驶来,于是他也挥起手中的令旗向天空一指。霎时间,清军水师的14艘同安霆船、5艘大型明轮船、5艘火攻快船冲出芦苇荡,飞驶至英军军舰前。
闻名于世的上海吴淞口战役打响了,这是继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方对英方最有力的一场保卫战和反击战,时有六十七年的老将陈化成一直出帐挥旗发炮,与侵略军对击。
在两江总督牛鉴的议和主张,誓与阵地共存亡后,陈化成带领亲兵数十人,坚定守卫孤立无援的西炮台阵地。
他驰塘督战,炮兵缺处,则亲点火药,连开数十门。还坚持指挥抬枪队、鸟枪队,向登岸侵略军射击。
登陆英军大队拥至,陈化成身中7处受伤,最终英勇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与阵地共存亡。同时牺牲的,有提标中营守备韦印福等官兵八十余人。
吴淞口保卫战最后因军事设备上的落后和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陈化成血染战袍倒在了他精心设计的吴淞炮台上而宣告上海失守。
陈化成雕像 来自网络
尾
声
陈化成殉国后,吴淞一带的人民称赞他是“官兵都吸民膏髓,陈公但饮吴淞水”;《清史稿》:“海疆战事起,既绌於兵械,又昧於敌情,又牵掣於和战之无定,畏葸者败,忠勇者亦败。专阃之臣,忘身殉国,义不返踵,亦各求其心之所安耳。呜呼,烈已!偏裨授命者,附著於篇。”
为纪念陈化成将军,上海人民在1992年,将原清代乾隆12年所建的宝山孔庙大成殿,改建成为陈化成纪念馆。
陈化成纪念馆 来自网络
该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内,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为170平方米。展品展现陈化成少年从军、历著战功、誓死抗英、壮烈殉国等章节,大致勾画其一生。
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是经历了很多屈辱、苦难、抗争、开放、包容才得以形成。
特别是上海开埠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设租界,实行殖民统治,上海开始接触现代国际体系,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使上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内外移民涌入,上海逐渐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
这些移民为上海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技术、知识和观念,使得上海成为了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推动了经济发展,才有了现在国际化的大都市。
城读特约撰稿人:董鸣亭
作者介绍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著有《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样》 《上海十八行》 《上海十八恋》《女贞树下LUN--上海老洋房的故事》(与陆伟合作)长篇小说《蓝宝》等著名图书,被读者称为“石库门女作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