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再乏味的艺术”:看青年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动态探索
近日,“不再乏味的艺术”展览在上海积庆堂展厅(武康路372号)对外展出。展览呈现了17位海归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涵盖了从前卫绘画到互动装置等艺术风格,展示了青年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一次动态探索。
开幕式现场进行表演的行为艺术家们: Today I wrote nothing —— Nan Zhu
在这个上海充满创新和文化丰富的城市,聚集了一群在海内外艺术学院学习过或正在学习的中国年轻艺术家。“No More Boring Art”旨在为本地艺术界注入一股活力,为新兴人才和新锐艺术家提供一个汇聚和展示独特观点的平台。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包括吴雁辰、Shanshan、仇昕琦、许单明珠、陈一锐、高灵、唐甜、樊文清、Aoi、Hui Long、祝咬光、杨爽、李竹雨、吕鑫宇、马琳娜、林杭、Nan Zhu。
Aoi 《万物生》(Every living thing )
记者在现场看到,Aoi的作品《万物生》(Every living thing )用简单的白泥来表达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大世界。作品是无色的,就像世间万物刚出生时一样,但随着彩光的投射,就会变得五彩斑斓,无意义的碎片也会因它们的影子而形成万物的大象,变得有意义。大音希声,下一句是大象无形,事物的宏观景象总是若有若无。
Shanshan 《如何留住一颗杏子》(How To Hold An Apricot)
Shanshan的作品《如何留住一颗杏子》(How To Hold An Apricot)讲述了一颗渴望爱的杏子,在浪漫梦境里拥有流动的躯壳。对爱的想象是一种明喻,本体的“我”化作人、鱼、自然,一切你能想到美丽的喻体。
Shanshan介绍,“在流动中它试图探索爱的边境,向往故事里的完美,而在现实的纠结里挣扎。又或许躯体本身便是爱的边境,只有当我们放弃躯体的束缚成为自然的分子,才能得到真正无私、无瑕、无尽的爱的滋润。影片结合真人实拍与定格动画,致敬伴随我成长的九十年代浪漫芭乐文化、流行音乐与影视作品。”
许单明珠 《Marks》
许单明珠的作品《Marks》灵感来自于墙壁和门框周围的涂鸦和标记,这些涂鸦和标记被赋予了各种含义,形成了一种秘密的交流方式。这些标记最初是用于盗贼之间的交流,他们在观察房屋后会在门附近画一些隐藏的标记,以方便他们以后的行动。艺术家认为这些符号代表了一种对人的分裂的偏见,是一种给人贴标签的行为。因此,她以这些符号为灵感来源,制作了一套珠宝,表达了对标签的不满以及生活在当今世界的女孩强烈的不安全感。
陈一锐 《饺子》(Dumpling)
陈一锐展出的作品《饺子》,艺术家用人体模型和小鸟布偶,电线,香烟头,塑料垃圾等材料来做了一个“饺子”。试图表现现代人思想与灵魂的分离,以人为本的可怕地位下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陈一锐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他试图在生活于现代社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寻找主题,以绘画等形式进行创作。在纸质媒体逐渐衰退的情景下重新思考漫画的存在方式,通过颠覆原有的漫画表现形式力图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仇昕琦 “What you eat today?”
仇昕琦的“What you eat today?”,艺术家通过一场匿名的社会实验,掩盖自己的身份和网上的陌生人聊天一周,随后让对方为自己挑选一套ta脑海中最符合“我”的形象的一身穿搭。艺术家身上只允许穿着对方指定的衣物进行自拍,这是自我认同与他人认同的碰撞。
“不在乏味的艺术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展览;它是对世俗的反叛。我们希望挑战成见,引发对话。”展览策展人仇昕琦说。
一些艺术界资深人士认为,虽然这些作品还不是很成熟,但这些年轻的海归艺术家对艺术有着一种执着的追求,敢于大胆整合与尝试,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为上海当代艺术界带来一股新风。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2月29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