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体校设中小学部、高中本科衔接……足球青训开启“天津模式”
经历过不少大场面的中国女足队长王珊珊和天津津门虎足球队球星巴顿,面对一群十来岁小球员的热情和“疯狂”,还是有些始料不及。
24日,王珊珊和巴顿出席了天津市青少年足球“希望之星”表彰大会,为小球员颁奖,为足球青训鼓劲。大会结束后,百余名小球员把他俩团团围住,纷纷索要签名、合影留念。“迷弟”“迷妹”争先恐后,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小球员们对足球的热情非常高,这对低谷中的中国足球来说非常难得,也让我们足球从业者感到些许欣慰。”王珊珊说,足球只有真正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才会有希望和未来。
作为中国足球重镇之一,天津近年来狠抓足球青训,探索形成一套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评选“希望之星”
评选“希望之星”是天津发现并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从2016年起,每年评选100名“希望之星”,至今已有800人次入选。
天津市足协副主席、秘书长崇勇介绍,“希望之星”评选有严格的选拔机制,先从全市各青训机构和青少年赛事中遴选一批优秀选手,再对其进行专项测试和分组对抗选拔,最后由专家评委组审核、确定最终人选。
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说,足球青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后备人才,这些评选出来的“希望之星”将是天津重点培养的足球“苗子”,有望在未来成长为中国足球的“栋梁之才”。
统计显示,近年来有200多名天津足球“希望之星”被输送到天津、广东、山东、上海等地的职业俱乐部和足校。
短期留洋深造
如何提高青训质量?如何培养精英球员?天津的答案是“留洋”。
李克敏说,无论是我国此前的“健力宝模式”,还是日本足球快速发展的经验,都证明了“留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今年10月,天津市足协组织23名精英小球员飞赴塞尔维亚,在那里进行为期9天的交流、学习、训练。他们接受了当地优秀青训教练的足球训练课,并与当地俱乐部的青训梯队进行多场友谊赛,还参观了贝尔格莱德红星足球俱乐部,现场观看了塞尔维亚队的欧锦赛预选赛。
天津足协U12队守门员王子坤说,海外锻炼的机会非常宝贵,不仅在与国外同年龄段球员的比拼中看到了差距,也从外教那儿学习到新的技能和方法,还在参观历史悠久的俱乐部、观看高水平国际比赛中感受到浓厚的足球文化和氛围。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天津市足协已多次组织足球小将前往塞尔维亚、西班牙、巴西等地交流学习,近200名小球员通过“走出去”得到锻炼和成长。
李克敏说,目前“留洋”时间比较短,只有一至两周的时间,未来条件成熟,将推出为期2至5年的中长期“留洋”,届时青训质量和效果会有更明显提升。
完善赛事体系
构建完善的赛事体系,是天津推动足球青训工作的重要抓手。
崇勇说,从2016年起,天津精心构建了五大青少年足球赛事,包括天津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天津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天津市青少年室内五人制足球锦标赛、“足协杯”天津市青少年足球冠军赛、天津市青少年足球室内五人制精英赛。这五大赛事贯穿全年,覆盖各年龄段青少年球员。
统计显示,自2016年以来,天津共举行青少年足球赛事9426场,参赛队伍5536支,累计71486人次参赛。
崇勇说,青训的目标和内容不仅仅在“训”,更在“赛”,要通过比赛来检验训练的成果,以赛代练、以赛促训。足协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搭建层级分明、多元完善的赛事体系,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比赛平台。
探索“一条龙”培养机制
“学训矛盾”“上升通道不畅”一直是困扰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李克敏说,天津正在探索举国体制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形成“一条龙”培养模式。
一是前移优秀人才培养的起跑点。创新天津市体校办学模式,在市体校设立中小学部,面向全国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利用市体校优质教育资源和专业训练条件,将体育训练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实现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生活的“三集中”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小龄运动员的“学训矛盾”。
二是串联培养链条的关键点。天津市体校与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建立“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天津体育职业学院与天津体育学院实施“高本衔接联合培养”机制,形成了三所院校学历教育连续化、专业训练系统化、体育人才高端化的优秀运动员“一条龙”培养链条。
目前,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已与天津市体校合作,组建了6个年龄段、共180人的梯队。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青训总监田树楷说:“作为津门虎的梯队队员,首先的身份是学校的学生,具有正规的学籍管理、完整的学历教育,其发展和上升通道是畅通的,在天津市体校毕业后,可升入天津体育职业学院,拿到大专文凭。至此,一部分优秀学员进入津门虎一线队;一部分学员可专升本,继续学业深造;一部分学员可凭借在学校扎实的专业学习,从事运动康复、球队保障、教练员、裁判员等工作岗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