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底层迎合”,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每当你深夜加班,拖着疲惫身体回家时,你是否这样想过?别人“躺着”很舒服,我为什么要这么累?
这一切有必要吗?外界的“声音”,让你对自身产生怀疑。脑海里开始说服自己。
“人生在世不就为了快乐吗?没必要那么累”。
由此,你开始陷入舒适圈。
忘记了曾经的梦想,怎么舒服怎么来。
直到最后,你才会猛然惊觉,陷入舒适圈的代价太大。
没人喜欢苦难,所有人都想舒服开心的活。
出于这种天性,我们特别容易陷入舒适圈。
1.沉迷眼前快感
你是否经常面临这样的抉择?
在早睡与多看会手机之间,摇摆不定。
“再看十分钟,1点钟立马睡觉”。
结果一不注意,1点20了。
你又开始想着,不如再看十分钟,1点半准时睡觉。
由此,你陷入反复抉择之中。到最后,天已经蒙蒙亮。
你望着微光,开始懊恼,怎么又熬了一个大夜?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一边望着deadline的时间,越来越近。
一边,留恋于床、电脑、手机。
最终,结果只能是一塌糊涂。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沉迷于眼前快感,终会误了“大事”。
2.做白日梦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
他们博览群书,似乎什么都懂。
能聊电影,能谈商业。
脱口而出的每句话,都引经据典。
有一种让人信服的魔力。
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似乎远远低于知识水平。
他们深耕多年的事业,不上不下;依旧为下一代教育发愁;与配偶之间经常发生争吵。
生活水平甚至还不如你。
驰与空想,做白日梦,终究一场空。
这两大现象都是“底层迎合”让人陷于舒适圈。
沉迷于眼前快感,背后指向的是即时满足。
做白日梦,是因为想简单,做很难。
两种现象都是“底层迎合”。
1.“底层迎合”,是“慢性毒药”
人的大脑是“好吃懒惰”,它不喜欢干累的事情,只喜欢躺着享受。
它倾向于眼前的、直接可以获取的快感。
这些眼前的快感就是即时满足,一种“底层迎合”,迎合我们“懒惰的大脑”。
在当下,我们身处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年代,获取短期快感的途径越来越多,并且十分多元化。
即时满足带来的影响被放大。
饿了不用自己做饭,去买菜、洗菜、炒菜。手指头一点,外卖半小时送达。
空虚了,想要学点东西,不用去看书。网上一搜,精简要点的资料立马浮现眼前。
你可能会说,这样不是挺好的?效率提高了。
没错,效率的确提高了,但代价同样的是沉重的。
问问自己,多久没有认真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了。
我们开始变得急功近利,越来越没定力,干啥事情总想“速成”,失去耐心。
由此,我们的意志力被不断瓦解,能够专注思考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最后,失去深度思考能力,失去对长期目标追随动力,失去可能性。
“底层迎合”是一瓶“好喝到让人上瘾的慢性毒药”。
让我们忽略售价、代价。深陷舒适圈不能自拔。
2.“底层迎合”,自我麻痹
想远比做容易,思维可以“一瞬万里”,但行动更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落实。
看到效果需要时间积累,如若最后效果不好,我们会产生自我怀疑。
所以说,我们很容易倾向于空想。这同样是一种“底层迎合”,迎合我们“贫瘠的执行力”。
举个例子。
小李去参加同学聚会,发现曾经的同学都比自己混得好。
不是企业高管,就是创业成功了。小李自己却还是一位基层员工。
他心想:“大家都是一所学校出来的,为什么别人过得那么好,而我的生活却平平无奇?
于是乎,小李下定决心改变,提升自己的能力,信誓旦旦的说要去考一门专业证书。
在这一瞬间,小李知道怎么做对自己好。
他的思维一瞬间为自己定了一个较为长期的目标。
但行动呢?第二天,小李就已经“忘了”。
想法很多,却没有行动来落实,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有人感叹:“为什么我们懂得道理很多,却还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也在于此,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学过得道理有多少去实践了?
一个人无论多么博览群书,如若缺少执行力,只想不做。
道理、知识只会变成酒桌谈资,转化不成实际价值。
即时满足,只想不做都是“底层迎合”,
前者,让我们陷入当下的“舒适圈”,沉迷于眼前快感。
分散了对长远目标的注意力,是“慢性毒药”。
后者,是自我设置的“精神舒适圈”,忽视“漫长且痛苦”的行动。
空想,做白日梦产生不了实际价值,是一种自我麻痹,自我安慰。
最终,导致我们一直陷入舒适圈,难以获得成长,进而实现不了想要达到的目标。
所以说,想要走出舒适圈,必须脱离“底层迎合”。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而人性的趋利避害,让我们很难正面挫折,经常会选择逃避。
这时候,“底层迎合”就把逃避的可能性放大。
如果说,不断脱离舒适圈,是通往“天堂”的路,崎岖蜿蜒。
“底层迎合”则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看似繁花似锦的平坦大道。
让我们心神驰往,深陷舒适圈,只是它的终点是“地狱”。
1.“底层迎合”,带来认知失调
比如说,小王想努力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将来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获取更多报酬。
但是小王身边的人都在说:
“努力学习没啥用,不用努力你也可以过得很好”。
两种声音在他脑海里盘桓,小王开始很纠结。
刷短视频,玩玩游戏都很舒服,没有努力学习那么累,并且努力的结果也不一定好。
于是乎,小王将努力的想法毙掉。放心大胆的陷入了自己的舒适圈。
努力就比不努力要好,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
但在“底层迎合”的影响之下,让我们产生了认知失调,从而深陷舒适圈。
2.挣脱舒适圈,就是干“反人性”的事
舒适圈就像是“温水煮青蛙”。
将消磨你的意志,让你不再自律,变得拖延而懒散,缺乏成长的动力。
直到最后,让你失去生存的资本。而真正的高手都在勇敢的挣脱舒适圈。
褚时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79年,褚时健被派到云南玉溪卷烟厂“救火”。
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濒临破产。
褚时健以少有的胆量和气魄,到国外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持续几次大规模技术改造。
1988年,玉溪卷烟厂一跃成为国内烟业老大,褚时健也因此被称为“亚洲烟草大王”。
然而意外降临,1994年,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1999年被判刑,进了监狱。
到2001年,74岁的他因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活动范围被限制在老家哀牢山一带。
当时,大家都觉得他这辈子就这样了,可是2002年,他以种橙为项目开始了二次创业。
2012年,褚橙因为品质优良,通过电商售卖时,常常被销售一空,褚时健因此被称为“中国橙王”。
褚时健的经历曲折不断。但是每当他跌入谷底,却还能东山再起。
靠的是什么?就是不断挑战、迎接风险,不断挣脱舒适圈。
而不是顺应人性,听从“底层迎合”的声音。
试想你是否一直处于“舒适区”?
例如每天同一时间上班、工作中接到的任务默默做完、习以为常地回到司空见惯的家、每年拿着一成不变的年薪。
一个人设立的目标是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就无法走出舒适区,这样目标完成的概率就会降低。
然而,若设立的目标过高,自己进入了恐慌区,思维就会停滞,也会导致无法行动。
而在学习区能感到适当的压力,按照上述三步有计划地行动就能增加实现目标的概率。
很多人虽然想进入学习区,但就是进不去。
比如尽管想减肥,但就是控制不住吃零食;
哪怕交往很久的恋人,也没办法踏入婚姻殿堂。
继而产生下面劝导自己的内心独白:
这个月聚餐太多,减肥这件事下个月再开始吧;
结婚之后可能会十分幸福,但是也会产生各种制约。
要想跨越这个“维持现状差”的阻碍,可以试试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设立目标:敢进窄门,愿走远路
在这一步中,要避免与口号混为一谈,要有具体方法。
把口号“这次要培养下属”“这周要对孩子温柔些”,变成“怎样培养下属”“要做什么才能对孩子温柔些”。
第二步,制定计划:结果倒推法
这一步要悲观思考(设想偶然或突发事件,慎重考虑)。
比如设定了“3个月减肥5千克”的目标,进而制订了“减肥期间不喝酒”和“一周慢跑两次”的实施计划。
但是,现实中客户突然邀请说“一起去喝几杯吧”的时候。这样一来,计划就被打乱了。
所以,不会所有计划都按理想状态实行,这时候一定要有预留的“方案B”。
例如一周可以喝两次酒,但是其中一次仅限于交际应酬;再比如,3个月要瘦5千克,第1个月就要减掉2千克。
第三步,实施计划:用行动推动热情
这一阶段也需要乐观的心态,抱着相信自己绝对能做到的信念执行,每天带着愉悦的心情执行计划。
我们虽然无法选择结果,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行动
平庸的人顺从天性,倾向“底层迎合”而深陷舒适圈。
而优秀的人则会远离“底层迎合”,主动选择一条更难的路,挣脱舒适圈。
去挑战对自身原本不擅长的事情,不断将“不擅长”变为“擅长”。
由此,我们能获得成长,最终自我的目标。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网络,侵删
原标题:《“底层迎合”,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