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苗岭的寨子

2023-12-25 18: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背后奔腾的黄河,和过去71次厮杀一样聒噪

血阳将他的影子拉得细长,头顶的一对牛角延伸到了阵前上万名炎黄联盟的战士脚下

他将手贪婪地钻进被血染得黑红的盐池里,挖起一抔鲜白的盐粒,缓慢地涂抹到牙齿上

81名九黎族勇士石柱般伫立在他身后,像在完成一场仪式

“孩子们”

他像一尊金色巨神般站起身,将头盔上的槐树叶取给身旁的勇士

“告诉九黎族的后人,我们曾为这片世代生活的土地英勇战斗过”

他拔起寒黯的铁剑,领着剩下的勇士们冲向对面密密麻麻的冷锋……

最后一战 涿鹿,蚩尤败,身躯被黄帝肢解,此为解州

九黎族人像鹿一样散逃至贵州等山地,服饰常为黑或深青色 隐匿低调地活着,被称为“黔”

5000年以来,他们仍常在佳节时分挂上槐树叶,仿佛跟随着那位中华历史上第一位战神,重回中原...

苗寨的探索,从吊脚楼开始

蚩尤的血流经山川五溪,染红了树林,便有了枫树

西江是从一株枫树开始的:

千年前,两位“西”氏苗祖发现一处山地便于扎寨和种植水稻,便插上一株枫树,来年涨势喜人,便驻扎下来

“西”氏的发源,是一曲富于创造力与浪漫情怀的长歌:

西祖入住时,发现已有“良”氏在上游居住,于是巧言讨要了下游居住权(“江”意为讨要);

人多才是力量,要多育就得先情爱,于是在房屋上层设计了“阶息”和风雨廊,提供平台给阿哥阿妹们风雨无阻地你侬我侬;

还顺带设计了鼓励生育的宣传语:“西江儿郎万百千,千把姑娘同游方,村西树下好谈情,柳荫侧畔诉衷肠”——西江苗族古歌《开天辟地》

人多了,土地不够了,便通过设计“野人脚印”的浪漫主义方式吓得“良”氏搬离,独居此地;

为更好利用平坦的土地扩大种植,族人居住于山坡,还创建了吊脚楼:地基削成“厂”字形的土台、并用长木柱支撑,简单便捷构建正房;

西江逐渐发展为1400户的独一档苗寨,他们思想open、欢迎更多外族志士前来建设家乡,于是又设计了史诗般的贵宾敬酒仪式 “高山流水”

如今还通盘商业化,摇身一变为贵州第一人文名胜

如今西江苗寨受欢迎程度何许,于大假去一盘便知:

停车场蜿蜒几公里、多个候车点排队等候有空座的大巴,大巴在青黛群山间穿梭些许时候将你送抵入口广场,继续排队等候寨内小巴;

小巴赶着人流前行、在第一个停靠点下车,转场继续赶第二趟小巴,或者您就自行徒步上去观景台;

拧着瓶子、孩子、箱子、裤子在喧哗的人潮里湿漉漉地徒步挤到了观景台,此刻你唯一的欣慰是入住的民宿就在观景台下方的甬道里...

西江苗寨由4村8寨编组而成,观景台在“也薅寨”,即“云雾缭绕”的高地,俯瞰整座寨子,与对面的“羊排寨”对望

民宿的大阳台则是近水楼台先揽景,初夏的傍晚,舒展双臂 往阶息一靠,头不妨仰着往外探探,微凉的山风早已拂走了肌肤的汗水和不适,从你的左耳穿堂过右耳

繁杂的思绪也被串走了,阿妹高亢的“飞歌”似乎从云雾里窜入

再往后张望,一整幅层峦叠嶂、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唯美画卷,随着心境也返回了

西江的夜,在变得像20年前那个被明月照亮的白族村落的柔情前,我决定上街去打碎它

不出意外,满街的阿妹叮铃作响地经过,周身的银饰反射着五色霓虹

哪是寨子,分明CBD,如今的“黔”怕是化成“鈐”了吧

外族女子们并不关心被蜡染或刺绣到衣裳上的苗族历史和自然崇拜元素,她们只需要银晃晃的多巴胺、快速直给地满足one night in Miao zhai

于是银饰面积越来越大,从头饰、大领到百褶裙上,渐渐演化为白银盔甲了,恰一份烙锅可也是抬不起的

风雨桥上每一处空间都站着一位精致的阿妹,与泛着荧光的河面和楼阁倒是贴切,只是阿妹们的间距已塞不下我的取景框了…

清晨6点的苗寨,终于卸下了银饰,惺忪而蹑手蹑脚地升起袅袅炊烟

空荡荡的风雨桥终于看清了它的青石板、青瓦、木纹和屋檐,白水河捧着朝霞和两岸的枫树,寨子安静得像新婚的新娘

乘她醒来前,送上一枚不为人知的morning kiss吧

于是从观景台旁蜿蜒的甬道下到五号风雨桥,穿过已不古的“古街”,从东引巷里摸索着又穿过隐秘的小山路来到东引观景台

寥寥游人,几声鸡鸣,面前是古寨,背后是梯田,这才是苗寨本来的面孔

一位老阿妈经营着苗服租赁,一问价格是寨子里的几折,欣喜地为妹妹和哥哥各配上一套

哥哥宽坦的头顶被套上一圈带牛角的头帕,头发舒展到头帕上,像极了《猎人》里的蚁王头盔

妹妹圆润的小身板被点缀上银饰和彩绘,嘟脸、粉肚、胖手都鲜活起来,一姿一态融化小心肝

一位农夫抽着叶子烟,牵着马儿,沿着梯田埂慢悠悠游荡到天边

远处被云雾隐着的苗岭,隐约传来几声悠扬的芦笙曲

那是他的家吧

门楣灵动的槐树叶,煮着酸汤的阿妹正搅动着黄牛肉和野菜

桌上清冽的山泉野酿,正等着它的主人

侗寨的小日子,从鼓楼展开

另一只比苗族更为隐匿的部族是侗,族名便是:生活在被大山阻隔,被森林遮盖的人们

他们没有蚩尤的历史包袱,而是古百越发展而来,但与苗相近的生活也演化出相近的风土人情——

银饰爱好:银花冠、银簪、银梳、银发链、银耳环、银耳坠、银耳线等50种银饰,与苗族争艳;

寨子审美:风雨桥、戏台、石板路等,与溪流梯田为伴,也有着层峦叠嶂、错落有致的景致;

自然崇拜: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族人故事等,刺绣或彩绘到服侍与建筑上

侗寨独一无二的魅力,在于女性崇拜的萨坛(萨,意为祖母)与鼓楼

鼓楼的原始作用与羌族的碉楼相仿,总设计师乃诸葛亮,三国时用于瞭望、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得名

与碉楼不同的是,其为木结构重檐设计,综合了中原“井干式”、“穿斗式”和“抬梁式”工艺,层檐密叠向上收敛、点缀着生动的飞檐翘角与檐板彩绘,好似一株具有独立艺术语言的生命树

这株“生命树”下方敞开了树洞,没有任何遮掩,中央甚至设有火塘,四周配上长凳,这分明是融合了军事和休憩两用的建筑形式

肇兴侗寨则将鼓楼演绎到极致,1100户的大寨分为仁、义、礼、智、信 五个组团,每个组团围绕着自己的鼓楼生长:

仁团鼓楼:7重檐 八角攒尖顶

义团鼓楼:11重檐 八角攒尖顶

礼团鼓楼:13重檐 八角攒尖顶

智团鼓楼:9重檐 八角歇山顶

信团鼓楼:11重檐 八角攒尖顶

在信团入住,老板骑着小电驴将行李先捎到了大堂,一家4口一身轻盈地晃过去

侗寨的灯光不像西江那般五彩斑斓,而是清一色的金辉,统一色调令整座寨子显得更为肃穆,不禁想起拉巴斯满城的白银

寨子里也是一定不缺白银的,白银阿妹们永不缺席,衬着温柔的鼓楼和更为质朴的石板老巷,心境更为平实

到了信团鼓楼,发现已与时俱进地嵌入了电视,四周被烧烤摊簇拥着

不禁馋了,摊儿上掂量了下,食材鲜活得像要跳进你的胃、跟随你离开大山

于是点上两盘儿山味儿,和一份自酿米酒,微醺着塞进饱满多汁、碳滋滋香又清爽少油的牛肉、香菇、土豆和青椒们

房间推窗又见鼓楼,摸摸肚皮,晚安

白日里的鼓楼,朴素安静地陪着孩子们完成了几页作业

上老街廖胖子的摊儿排队,唆溜几碗热滚滚的贵州米线儿,再在小吃摊捎走几袋香郁的瓜子轧糖,成为长途回川的路途佳肴

出寨子,上对门山坡观景台,门口的小田埂、寨门、三个鼓楼顶和远处的梯田排着队出镜

像极了小时候班级合照后排垫着脚尖的你

寨子永远在那,独自精彩地活着

正如班级合照里的一张张笑颜

信团鼓楼有一副楹联:

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

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23年尾声,献给历史洪流中的祖国

和努力生活的我们

—————— END ——————

原标题:《苗岭的寨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