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甲骨文又出圈,并不意外
原创 朱晓帆 光明日报
文 | 朱晓帆
近日,科普甲骨文的教育博主李右溪与瑞安一小学的小学生们交流甲骨文的视频上了热搜。视频里,李右溪表示这所小学开设甲骨文相关的课程有6年之久,学生们的甲骨文基础非常好,还能够联想展开举一反三,让网友惊呼“太厉害了”。
视频截图来源:@大米视频
今年2月,李右溪在网上自嘲自己的专业是“全网最冷门专业”已经“火”了一次,前不久,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也引发了热议,一段“甲骨文花式体操你能做到几个”的挑战在年轻人之中掀起热潮,00后女孩用千手观音的形式展示甲骨文……难怪有人打趣道,甲骨文哪里“冷门”,明明是太“火”。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它能够频频出圈并不意外,不难想见,除去其本身的神秘之外,甲骨文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仅以能否产出经济价值去衡量,它代表着中华渊源的文化传承和人们对于这份文化的追根溯源。
要看到,距离第一片甲骨文被发现,已经过去了124年。目前甲骨文单字足足有4500多个,虽经多年来几代专家学者不断考证,已经释读的只有1600余个,尚不足一半,许多文字仍然是古老的疑团,甲骨文释读工作的艰难可见一斑。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文字博物馆会奖励10万元鼓励大家破译未被释读的甲骨文,这不仅是为了鼓励更多捍卫和坚守文化传承的人投入到中华文明的深度挖掘研究中,更重要的是,一个字的的破解,或许就能够解锁更多的古代文化领域,其中的意义不难意会。
好在,随着甲骨文的研究进入到大众视野,学习甲骨文的群体和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低龄化,这也说明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它的生命力,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后备力量;为了推广甲骨文的研究,国家语委在2020年底,启动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依托强基计划在14所“双一流”高校进行古文字学专业试点招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视频截图来源:@大米视频
同时,在互联网平台中,这些看似古老晦涩的甲骨文反而更受欢迎,AI、3D打印、视频制作等当下的新媒体技术,赋予了这些文字背后的历史新的活力和生命。学术研究的严谨认真和开放包容是相辅相成的,有趣又有料的科普可以让冷门的专业更有温度,对于大众而言接受度更高,转化率也更高,让人们看到了“冷”知识走出圈的更多路径和可能。
经过124年的沉淀和传承,甲骨文始终是一个具有魅力的话题。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期待着更多鲜活的甲骨文化产品火出圈,更期待着更多的文字密码能被考释,焕发新的活力。
原标题:《甲骨文又出圈,并不意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