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细思极恐!这个影视剧经典情节,竟是诺贝尔奖黑历史!

2023-12-20 12: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当人类为了科学进步而牺牲道德时,往往两样都得不到。

-[美] 山姆·基恩

看电影的时候,最害怕看到这几个字:真实事件改编。

谁都不敢想象,真实发生过的事,能有多离奇、夸张甚至黑暗。

还有一些事,虽然没被改编过,但总会出现在影视剧里,比如:额叶切除术。《飞越疯人院》《禁闭岛》《美国恐怖故事》等经典影视剧中都有相关情节。

电影《禁闭岛》

你可能觉得,这和肿瘤切除没什么差别。但想想上面几部影视剧的氛围,是不是觉得不对劲了!

没错,额叶切除术可谓是医学史上争议最大的发明之一,甚至被称为“诺贝尔奖的黑历史”。

它的实施过程极端不人道:医生将患者电晕后,用利器直接刺进大脑进行切除。

稍不留神,患者就会因大出血而死,即使手术顺利,也有极大概率染上后遗症。

可是,在很长时间里,它都被奉为主流。

为什么?

在山姆·基恩在新书《冰锥外科医生》里,我们终于可以看清它的来龙去脉。

[美] 山姆·基恩|著

左安浦|译

未读·探索家|出品

01

改变历史的灵感竟来自黑猩猩?

人脑中的额叶,负责思考、计划。

额叶切除术,顾名思义,就是破坏额叶和其他组织的联系。

切除之后,患者就不能感受复杂的情感,变得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一样。

高情商:情绪稳定;低情商:行尸走肉。

电影《飞越疯人院》剧照。男主麦克墨菲被实施手术后双眼迷茫。

这项发明,让创始人埃加斯·莫尼斯获得了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

而最开始,他的灵感,来自一场黑猩猩实验。

额叶(frontal lobe)在大脑中的位置

这场实验中,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把甜食放在两个杯子的其中一个里,过一段时间测试黑猩猩贝琪和露西还记不记得甜食的位置。

露西顺利过关,但贝琪总是记不住,因此大发脾气:叫喊、挥舞拳头、扔粪便。

紧接着,科学家做了一件大胆的事。

他们切除了黑猩猩的额叶,重新测试,结果是露西隔了几秒钟就记不住甜食在哪,在反应上也变得迟缓。

但真正吸引莫尼斯的不是露西,而是贝琪,它不再因为没有得到食物而发脾气,而是非常平静。

他立刻就想到,如果,切除人的额叶呢?

一想到这,已到60岁、因痛风而残疾的他,开始酝酿一项黑暗计划。

02

是大胆创新还是急功近利?

埃加斯·莫尼斯出身显赫,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葡萄牙议会议员,官至驻西班牙大使,坐拥一整座庄园。

他大可直接躺平,但,这不符合他的做派。

更何况,人们总嘲讽他在医学专业的进步是得益于政治关系。

这,毫无疑问伤到了他的自尊。

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他开始发愁:怎样才能真正名垂青史?

埃加斯·莫尼斯。荷西·玛尔禾 绘

“血管造影术”发明后,他让助手去给他找大量的尸体,把头割下来注入显影剂,希望得到相似的效果。

几番尝试后,他开始用活人做实验。

有个问题是,溴化锶、碘化钠等试剂在注射时经常渗到大脑其他部位,很容易造成神经系统异常,轻则眼睛下垂,重则癫痫发作。

如果病人死了,那就换液体再试。

终于,在1927年6月,他拍到了大脑动脉和静脉的照片,还能从中看出肿瘤的位置。

血管造影术

随后两年里,莫尼斯狂写了20多篇论文,还让助手帮他提名诺贝尔奖。

但科学界认为他还是在做衍生研究,根本算不上首创。

现实又一次打击了他。

因此,当看到黑猩猩实验后,他意识到这是他此生最好的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仅仅3个月后,他就指导了第一次手术,患者是一位容易产生幻觉、爱哭闹的63岁妇女。

他指导同事在头骨上开了两个比硬币小的洞,用注射器往额叶里注射纯酒精,用来破坏细胞。

没有跟踪后续、也没有数据支撑,他就宣称她痊愈了。随后的7个病例,他都说效果让人非常满意。

不过,在私下他也担心酒精对大脑的副作用太大,于是他改成了切割——将一根细棒深入额叶的肉里,用细棒里的金属丝“取出”额叶里的组织。

这一次,他宣称病人只用11天就可以痊愈。

他在1936年出版的书里写道,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被治愈,三分之一症状明显减轻,剩下的三分之一没有比以前更糟。

虽然大出血、金属丝在大脑中断裂等医疗事故频发,但在当时精神疾病治疗的水平下,莫尼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03

不含科技,靠的全是狠活

莫尼斯的成功,让其他大胆的医生们,看到了机遇。

其中一位,比莫尼斯还要粗暴,他就是号称冰锥外科医生的沃尔特·弗里曼。

沃尔特·弗里曼和搭档詹姆斯·沃茨查看X光片。

和莫尼斯一样,弗里曼也迫不及待在活人身上做实验,还进行了改良。

他改用有钝刃的细长刀片,深入头骨,不断搅动、旋转,直到切断额叶和情绪中枢的联系。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为搅动一碗肉馅。

弗里曼在经眼眶额叶切除术中使用的“小剑”。

不止一次,他割断了血管,病人因大出血当场死亡。

在手术之后,有人食欲大开,能够狼吞虎咽吃下一切食物,然后呕吐,然后再吃。

有人性欲高涨,在术后一周里不停向配偶求欢,一天高达6次。

有人失去自我意识,不受控制地叫喊、鼓掌。

让他声名狼藉的一次,是为政治家族族长约瑟夫·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的女儿罗斯玛丽做了手术,导致23岁的她无法正常走路、说话。

面对批评,弗里曼不断改进。

1945年,他想到了一种更便宜、更简单的手术方法——“经眼眶额叶切除术”:用一根8英寸长的锋利冰锥从眼眶进入大脑。

弗里曼得到这个想法之后,他的搭档沃茨第一个反对,受不了这种不准确的盲目乱戳。

弗里曼使用过的工具。

弗里曼只能独自上阵。

他用电击机将病人电晕,用冰锥插入病人泪腺,刺穿眶骨,用锤子敲击直到听到一声爆裂声击穿骨头,就能够左右搅动手柄,完成额叶拆除。

整个手术流程不超过20分钟,如果顺利的话,病人几乎感受不到疼痛。

开创这项手术之后,弗里曼开始大肆炫耀、宣传,甚至会让人群围观他的手术现场,堪比马戏团表演。

最火的时候,弗里曼一天要做20几次手术,几年时间总共为3500人做了额叶切除。他曾梦想,通过自己的手术清空世界各地的精神病院。

有记者将这项手术称为“灵魂手术”,有人计算过,如果额叶切除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精神病院里的人可以减少10%,每天为美国纳税人节省100万美元。

1949年,在人群的注视下,沃尔特·弗里曼医生通过患者的眼窝进行了经眼眶额叶切除术。

人们趋之若鹜,在一阵批评和谩骂声中,他成了医学界最耀眼的明星。

1961年,他在一次医学会议上推广儿童额叶切除术,被现场的尖锐评论激怒,便随手扔下一个装有500封信的纸盒,信都是来自手术后心怀感激的患者。他大喊道:“你从你的病人那里收到了几张圣诞贺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盒子?是他一直带着,希望有一天能用上?还是说他把它当成是一种道德盾牌?

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大胆、戏剧化的弗里曼,直到最后还在挑衅、炫耀。

莫尼斯领取诺贝尔奖。

额叶切除术的发明,仅仅是科学史上众多不为人知的黑暗故事中的一个,就连我们熟悉的爱迪生、牛顿也曾被爆出过诸多足以“塌房”的丑闻。

科普界的探险家山姆·基恩,把这些扣人心弦、惊悚离奇的故事都写进【大话科学史】中,有疯子科学家,也有放屁狂人、吸猫成瘾的怪人,极富张力。

用【大话科学史】,满足你的一切好奇心、猎奇欲!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本期话题-

说一个你听过的最离谱的科学故事吧!

留言区分享~

撰文 编辑|泰若克塔

封面|《禁闭岛》

图片|网络

原标题:《细思极恐!这个影视剧经典情节,竟是诺贝尔奖黑历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