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加缪 | 我的反叛、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

2023-12-19 19: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对生活的全部的爱就在此:一种对于可能逃避我的东西的悄然的激情,一种在火焰之下的苦味。”

——加缪

▲ 加缪

每个人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主题词。而我从加缪的散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与《反叛者》(中文版见加缪《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杜小真译,上海三联书店版)中领悟到,一个人青春时代的关键词应该涵盖:反叛、自由与激情。

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几年与加缪的散文不期而遇的。那正是一个反叛和激情的年代,一代敏感而躁动的青年人在反叛中寻找到了挥霍青春激情的方式。从对父权的反叛,到对政治的反叛,继而过渡到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反叛,反叛作为无可替代的主旋律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历程。

加缪的《反叛者》与《西西弗的神话》则使一代人对反叛和激情的体认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我们震惊于加缪创作于1942年的存在主义名著《西西弗的神话》的开篇。加缪在全书的第一句就指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从存在主义立场出发,加缪认为生活的本质是荒谬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告别生命。但是自杀也是荒谬的,生存本身正是人的宿命。剩下的出路就是顺从或反叛,而加缪最终选择的是反叛。

我就这样从荒谬中推导出三个结果:我的反叛、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

加缪的哲学最终导向了一种反叛哲学,导向一种自由精神,导向对生命和存在的一种激情态度。这种激情的内涵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和拥抱生活,正像那个受诸神惩罚的西西弗。西西弗把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重新从山上滚下,西西弗便一次次地推着石头上山,永远周而复始。在他人看来,西西弗的生存是荒谬的,但是加缪却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西西弗每次推石头上山都是在实现他自己的宿命,“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自己的事情”。他的周而复始的行为就是对荒谬的反叛,当西西弗走向巨石的时候,他成为了自己的真正的主人。《西西弗的神话》最终倡导的是对人类荒谬的生存处境的反叛,并在这种反叛中确立自己的生存意义。

真正的反叛并不是对一切思想和信仰的虚无主义式的任意唾弃,也非“垮掉的一代”式的反社会反文化的颓废行为。加缪告诉我们,真正的反叛恰恰是一种以决裂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执着和热爱。反叛意味着弃绝之后的眷恋。没有热爱和眷恋,反叛将成为无目的的自我宣泄和自暴自弃,但是没有反叛和弃绝,热爱和眷恋也会失却它的生命强度和浓墨重彩。在反叛和弃绝的背后,蕴含着对生命和世界的更深沉的眷恋和更深刻的领悟,真正的反叛永远像加缪那样灌注着持久而热烈的激情。

我对生活的全部的爱就在此:一种对于可能逃避我的东西的悄然的激情,一种在火焰之下的苦味。

“激情”是《反叛者》中更重要的范畴。这本散文使我了解到加缪貌似冷酷而内心充满热情,或者按加缪的语汇说,这是一个为激情而生,也为激情而死的人。激情是加缪赋予自己的生命的内在的形式,正如他在《反叛者》中所说:“在遗忘的深处,从我面前再现的那些时光中,还留有对纯粹激情的一种完美的回忆,对于悬浮于永恒之中的时刻的回忆。”这种激情维系的是完美和永恒。它使加缪超越了以荒谬著称的存在主义哲学,成为加缪理解自由的生命存在的主导形式。

激情意味着个体生命所禀赋的近乎本原的对于世界的执着:“了解人能否怀着他的诸种激情生活,了解是否接受这些激情的深刻规律——即它们在迸发出来的同时也燃烧了心灵——这就是全部问题所在。”

我静止而紧张,没有力量反抗要把世界放在我双手中的巨大激情。

因此,“把世界放在我双手中”构成了反叛的更内在的维度。反叛不是为了远离世界,而恰恰是为了拥有世界,正像加缪充满激情的话语所表达的那样:

在这个时刻,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应生活在历史中或违背历史剑拔弩张,为的是重新经受考验并且夺得他已经拥有的东西:他田地里微薄的收成,对这块土地的短暂的爱情;在一个人终于诞生的时刻,必须留下时代和它青春的狂怒。

激情已经外化为生命的本质力量,甚至于它所能拥有和把握到的东西是什么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留下时代和它青春的狂怒”本身。

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品化大潮的如期而至,一个反叛和激情的时代已经宣告终结了。当新世纪的一代人对所谓的“主流社会”和消费时尚趋之若鹜的同时,他们与真正的反叛就越来越疏远,与自由的激情就越来越陌生。加缪及其在80年代末与中国的反叛和激情时代的碰撞,已经日渐成为一个弥足怀念的遥远回声。

文字丨选自《如此愉悦,如此忧伤:20世纪文学经典漫读》,吴晓东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09

编辑丨将然

原标题:《加缪 | 我的反叛、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