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点名的三门祭冬,过程详解来了!
夏尽秋分日
春生冬至时
本周五(12月22日)
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
冬至
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一个
也是民间传统祭祖节日
在三门
有一种说法叫“冬至大如年”
在这一天
三门各地举行祭冬仪式,共同祈福
我们称之为“三门祭冬”
至今已流传700多年
(点击查看三门祭冬纪录片)
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门祭冬”在内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始发,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故周代时,冬至为岁首。在这个阴阳交替的时候,祭天贺冬,既是庆贺新年的到来,也是祭天祀祖的大吉之日,历代帝王将冬至祭天称为“国之大典”。
在冬至这天,三门人以古老的仪式祭拜天地、参拜祖先,这种祭祀仪式被称为“祭冬”。自明中叶以来,三门城乡大大小小的家族聚族而居,以宗祠为活动中心,传递传统儒家礼制,尊祖敬宗,开展传统礼制教化,强化宗族认同心理。族氏宗祠,以“祭冬”为代表活动,用一整套复杂、庄严的仪式,体现了三门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家族关系的重视。
“三门祭冬”,分家祭和祠祭。家祭是以家族为单位,在家中设祭。祠祭是在宗祠中举行的隆重而复杂繁琐的祭祀仪式。时间一般在冬至日凌晨开始。祠祭有严格的程序,包括“取长流水、甄选祭者、召集、沐浴斋戒、拜天、祭祖、演祝寿戏、敬老礼、老人宴”等。“三门祭冬”,不仅是三门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的表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杨氏家庙是三门祭冬的主场地
位于亭旁集镇所在地杨家村
这个规模最大、仪轨最完整、
传承得最好的习俗
至今影响着当地的老老少少
“冬至大如年”
对于这句话,亭旁镇杨氏族人深有体会。冬至这一天,祭冬,成了杨家村人,最为重要的事。
据《杨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初年,亭旁杨氏族人创建了杨氏家庙。建成后,每年冬至,杨氏子孙便在家庙祭祖。三门聚族而居的特征,使这一民俗得以正常传承,并一直沿袭至今,形成一套隆重的仪式。
为了感恩这一年的收成,也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三门祭冬,由拜天、祭祖、祝寿、老人宴等仪式及与之伴生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组成。
冬至前一天下午,参加仪式的杨家村人,要赶到距杨氏家庙约7公里的大龙岭高山龙潭取水。为了表示虔诚,来回3个小时的路程,全靠脚力。
取来的“长流水”会装进一个青花瓷坛,放在杨氏家庙祭祀台的桌边,以备翌日主祭净手之用。
冬至日凌晨3点,打更人会敲锣打鼓叫醒全族人。祭祀开始前,参加的人都会沐浴更衣,以示尊重,而主祭和陪祭等会更换清一色的唐装,并按照规则各就各位。祭冬当天,会有主祭一人,陪祭四人,读祝一人,喝礼一人,以及执事、童男童女若干人。
祭冬仪式
首先是拜天,拜天主要由主祭朝东、南、西、北对天叩拜,然后三拜九叩,读祝感恩。
拜天结束后,全体移步杨氏家庙举行祭祖仪式。
祭祖时,族人起立,鸣炮奏乐。主祭者等三拜九叩,三献,读祝。礼毕,族人按次序拜祖。
之后就是邀请戏班至中堂像前拜请三献读祝,礼毕,由主祭者接过蟠桃献于祖像前,开演祝寿戏。
午时,举行老人宴,村里80岁以上老人集中就餐。此外,他们每人还可以额外得到2.5公斤猪肉。
在三门
很多地方都有祭冬习俗
而“三门祭冬”是
以杨家村祭冬活动为蓝本
申报非遗项目的
以杨家村祭冬为圆心的
三门祭冬非遗项目
正成为三门独特的冬至文化
祭冬当天,鸣炮、击鼓、奏乐,甚是热闹。祭冬现场,杨家村人提前准备的祭品、祭礼也甚是讲究。
仪式中,献祭的酒筷肴馔大有门道。光是初献就分为献茶、献果、献酒、献筷等,十荤十素、各种糕点、水果糖果等祭品极尽丰盛,展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八仙桌上人和物的摆件,如八仙过海、十二生肖、姜太公钓鱼等,如今都是以泥塑或木雕来展示。以前,这些摆件全靠手艺。一场祭冬,也能尽显杨家村人的传统文化功底。以前,村里人会用糯米粉、小麦粉、豆腐渣等,混在一起揉成团放在锅里蒸,然后再捏成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等人和物的样子。
另外,祭礼需摆放大盘,首先是五牲,这五牲原指牛、羊、豕、犬、鸡。杨氏族人会巧妙制作祭礼。比如,用猪脚制成龙头、全鸡制成姜太公钓鱼、羊肚制成老虎、猪肺制成眠牛等。
冬至这一天
三门人的冬至饮食文化里
离不开冬至圆和麦焦
祭冬仪式中的老人宴里
杨家村人的老人们
尝上一口冬至圆
便意味着“圆满”
冬至圆
麦焦
冬至大如年
人间小团圆
来源:部分综合三门旅游、台州文旅
编辑:陈艳萍
校对:郑铭洋
责编:陈玲玲
监制:陈赛亚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您想看到“掌上三门”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掌上三门”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下“赞”和“在看”,给小编一些鼓励。
原标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点名的三门祭冬,过程详解来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