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丨那些年交过的美容智商税
“当年在国外一年大洋拿下的某美容仪,现在只要99,还包邮”“我的是美容院版本,要2900”“这块硅胶废物当初是我20岁的梦想”……看到社交平台上,一群女孩子对着化妆台上“时代的眼泪”一片吐槽。我突然意识到,那些年交过的美容智商税,可真不少。
80后女生们,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刚上大学的时候爱美心思的疯狂萌发。看着身边水灵灵的女同伴,一心想要将埋首书山题海的美容欠账给补回来,拿出刷题那股勤能补拙的志气,在宿舍和小姐妹捣鼓黄瓜水,调制牛奶珍珠粉面膜,用粉刺针相互挤痘痘,认真地拒绝一切含酱油的食物,憧憬着像“美白大王”宣传的那样真从黄黑皮翻盘成冷白皮。手头宽裕一点时,还会约着光顾学校附近的化妆品档口,和时髦的女店主套近乎,企图从她那些获得变美的资讯和建议。女店主的带货能力,放到现在,至少也是个百万级。
当时有个头脑灵光的同专业学姐,自称拿到了很多化妆品的代理权,闲下来就喜欢赖在女生宿舍东拉西扯,推销她代理的各种三无产品,大概算是早期“微商”了。一次,禁不住她的软磨硬泡,我们三个同宿舍小姐妹凑了一千多块,跟她买了一款蒸脸仪,据说坚持一个月脸就能像“剥了壳的鸡蛋”。最后效果好不好已经没印象了,只记得毕业时候大家很默契地将这款重金买的蒸脸仪留在了宿舍。这应该算是我人生第一笔大额的美容智商税。
上班后开始接触大牌美容产品,收入中不小的一部分,都花给了那些层出不穷的“某灯泡”“小某瓶”“某绷带”“鱼子酱”。至于各式各样的美容仪,什么日本产的硅胶洗脸仪、自带微电流的按摩棒、直达真皮层的射频仪,也都没逃过。哪怕测评博主苦口婆心展示吹得天花乱坠的美容仪里面只有两个钢球、一块电极板,哪怕医学博主把皮肤代谢的原理机制讲非常透彻明白了,心里还是有个微弱的声音在说:用了总比不用强。
随着“万物可分享”的时代来临,“抗老要从未老开始”“保养的努力要在10年之后才看得出”“美容的作用只是让你看起来比同龄人小”之类自我洗脑的词儿,以一种毫无察觉的方式,进入了大脑,并且在女人们中间口耳相传完成了实践认证。
我妈进入中年后,对自己的脸意见也越来越大,总是盯着镜子嘀咕:怎么这么垮。我适时地献上了闲置的大排灯,我爸还热心地用锯子给她改装了一个灯架。现在晚上如果推开她卧室的门,总能看到一张发着红光的脸,在虔诚地接受“科技法器”赐予的抗衰力。效果有没有不好说,但她的抱怨确实少了。前几天她有意无意地跟我提到,现在新出的光子仪,可以戴着边走边做。
不管哪个年代的美容产品,本质上都是在解决焦虑——越是接触这些产品就越明白这个道理。明白是一回事,能放下焦虑是另一回事。我们与基因、与时间对抗的武器,实在少之又少。美容产品卖给我们的,是胜利希望,而再渺茫的希望,也能让日子好过很多。所以吐槽归吐槽,下一次该交的智商税,还得乖乖交。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