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廉政明德苑】清风廉历 | 汤斌为什么被人称为“三汤巡抚”

2023-12-17 08: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汤斌,字孔伯,清代睢州(今河南省睢县)人,历任国史院检讨、陕西潼关道、江西岭北道、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职。

汤斌15岁前就读完了《左传》《战国策》《公羊》《史记》《汉书》等典籍。公元1652年,25岁的汤斌高中进士,入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公元1656年,汤斌以“品行清端,才猷瞻裕”升任陕西潼关道道台。

汤斌买了三头骡子,主、仆两人各骑一头,另一头驮着两套旧被褥,一个书箱,便去赴任了。进关时,汤斌虽已言明身份,但潼关守卫见他这幅模样,摇头说:“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来。”

汤斌到任后,立即告诫属下:“不准掠夺百姓财物,不准随意征用驿夫。”他广开言路、体察民情、打击豪强,流民纷纷来归,昔日的荒田成为沃野。

潼关是用兵要道,常有兵马过境。为了不侵扰百姓,汤斌与往来部队主将约法:“兵部文书里所开列的军需品,如果供给不周,你就弹劾我。但是,如果你额外动用百姓的一草一木,我就要弹劾你。”有一次,总兵陈德率二万余众调防湖南,打算在潼关暂时驻扎,但被汤斌拒绝。汤斌巧设计谋,驱使他们出关。此后,军队过潼关,“皆肃然莫敢犯”。仅三年,潼关便成为“天下第一堡垒户”,“汤青天”的美誉不胫而走。

公元1684年,汤斌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出任江宁巡抚。当时,水灾导致成千上万的灾民涌进苏州城,造成城内秩序混乱。恰巧康熙皇帝南巡要来苏州,两江总督见灾民沿街搭设房屋,影响交通,便下令拆除民居以拓宽街道,汤斌当即予以劝阻。皇帝驾临苏州后,发现街道狭窄,人群拥挤,便叫来汤斌问话。汤斌奏道:“天子体贴民间疾苦,所以才要南巡。如果仅为了一时通行而扩展街道,让民众没有住处,这不是皇上的本意啊。我领会皇上爱民之心、体民之情,所以没拆民居。”皇帝听后认为有理,非常高兴,灾民也免遭搬迁之苦。

第二年,扬州大旱,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汤斌下令各县打开官仓赈灾,但是仍然不能解危。他从国库拨出存银5万两,到外地采购大米。有官员劝阻:“动用国库需奏请皇上,否则怪罪下来,你承担不了。”汤斌说:“现在上奏章,等批准下来,灾民早就饿死了。先用着,皇上要怪罪,由我一人承担,即便免去我的职务,但能救整个扬州的百姓也值了。”

在任上,汤斌兴办学校、整饬民风、鼓励农桑,一改当地奢靡享乐之风。公元1686年,汤斌以“洁己率属,实心任事”,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汤斌离任苏州时,除了买一部《二十一史》,别无他物。他的妻子外衣破旧,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苏州百姓哭泣挽留,罢市三天,为汤斌送行。

汤斌入京后“贫益甚”,租住的是低矮简陋的房屋,御寒只有一件羊皮袄。冬日里,因他总穿着那件羊皮袄入朝,时间长了,只要见到那个穿羊皮袄上朝的,就知道那是汤尚书。

无论出任道台,还是官至巡抚、尚书,汤斌始终不改节俭朴素的本色,吃饭不离豆腐汤,穿着不过布衣旧袄,百姓夸赞他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生活像黄连汤那般苦,对人世却像人参汤那样补,因而被称为“三汤巡抚”。

后来,汤斌改任工部尚书,但因权贵陷害,身心俱疲,一个月后病逝。汤斌去世时家里仅有8两俸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同僚捐助了20两银子,才将他殡殓。

◆汤斌为官清正廉洁,力行勤勉,光明磊落,务实为民,刚直不阿,清代散文学家方苞称赞他“国朝语名臣,必首推睢州汤公”。

(维宏)

来源 | 啄木鸟

原标题:《【廉政明德苑】清风廉历 | 汤斌为什么被人称为“三汤巡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