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不建议大家做“磁共振”检查?
原创 DrX的医学江湖 DrX说
现代医学中,核磁共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除了部分少数器官外,几乎全身大部分部位都能做核磁共振检查。
但奇怪的是,我们在医院就诊时,医生更多时候会给我们开CT或X光检查,反而很少开磁共振检查。临床上,医生为什么很少开磁共振检查?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真的是因为辐射吗?
什么是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又被称为磁共振成像,作为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之一,核磁共振不需要应用电子离辐射和造影剂,就能帮患者获得对比度高且清晰性强的图像。
在传统认知中,很多人都觉得核磁共振检查有辐射,主要是因为核磁共振里有个“核”字。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核并不是核电站的核,而是人体中的氢原子核。
核磁共振检查的作用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十分强大的磁场,让人体内的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变得一致。
随后核磁共振机器的磁场突然消失,这时人体内的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就会突然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打个比方,我们的身体相当于装满水的瓶子,磁共振检查就是用手摇一摇瓶子中的水,再让水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然后再继续观察这些水。
既然磁共振检查不需要使用射线,也没有辐射,那为什么临床上医生却很少给患者开磁共振检查呢?
为什么不建议做“磁共振”检查?医生揭晓答案
①检查禁忌多
做CT和X光检查没有太多限制,患者一般只要将身上的金属制品卸下即可,对于体内的心脏支架、电子耳和金属节育环等则没有过多要求。
磁共振就不一样了,由于检查时磁场较大,所以装了心脏起搏器心脏搭桥、神经刺激器、胰岛素泵、心脏手术且带有人工心瓣膜、眼球里有金属异物以及颅内有银夹的患者,都是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的。
②特殊人群不能做
有一种患者在密闭空间中会变得尤为紧张、恐惧和焦虑,我们将其称为幽闭恐惧症。而磁共振检查恰好也是要患者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因此幽闭恐惧症患者一般也是不适合做磁共振的。另外有些年龄很小的幼儿和儿童,喜欢乱跑乱动,很难全程配合完成检查,也不适合做这类检查。
③不是所有部位都适合磁共振检查
上面我们也说到了,做磁共振检查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中的氢原子,要是受检查的部位氢原子量比较少,比如胃部和肺部,那么在检查时就很难充分地和射频脉冲进行共振,收集到的信号也不充分,所以检查结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④费用更高
从患者角度来说,都是希望自己看病时能少花点钱,可能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而言,这个费用没什么,可对于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做这个检查还是要慎之又慎的。
由于磁共振需要应用到低温技术,且使用的液氮价格较为昂贵,另外还有仪器、人工和电费等诸多成本,所以做一次磁共振的费用往往要比CT高出很多。
从医生角度来说,大多数也是坚持着为病人少花钱、治好病的初衷,所以医生通常不会轻易建议患者去做磁共振检查,除非很有必要。
⑤检查所用时间较长
通常情况下,普通的CT检查只需要用2-5分钟。可一旦换成磁共振检查,这个时间就会翻倍,有时候磁共振仅仅是检查一个部位,可能就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
如果病人的情况不危急倒也还好,万一碰到那种病情严重,尤其是处于急性发作的病人,这个时候再让病人花费那么长时间做检查,无异于让患者陷入更大的风险中。
关于核磁共振的两个误区,很多人都不知道
误区1:核磁共振价格贵,做CT就行了
有不少患者觉得磁共振检查价格昂贵,做个CT检查就完全可以了,其实这个想法过于片面了,因为有部分疾病,CT是很难精准诊断的,就比如说主动脉夹层、脊髓病变、头颈部肿瘤等,CT就没有核磁共振敏感。
误区2:孕妇和婴幼儿不可以做?
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事实上孕妇通过磁共振能及早诊断胎儿的情况,同时还能及早发现胎儿有没有存在畸形等问题,为后续的治疗做出很好的依据。不过建议怀孕前三个月尽量避免,因为前三个月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做磁共振检查可能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婴幼儿通过磁共振检查则能很好地查出是否有中枢神经问题,不过建议是在熟睡状态下做,以免婴幼儿出现不适或者不配合的情况。
做核磁共振检查,这3件事务必要注意
①不戴首饰
做核磁共振时不戴首饰其实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人们总会在一些细节上忽略了,比如衣服上的金属纽扣和金属拉链,文胸上的金属钢圈,以及钥匙手表等等。
②取出内藏金属物质
有一些内藏金属物质看似没有什么威胁,实际上也是要取出来的,比如暖宝宝、磁疗内衣和膏药等。
③不要化妆
做磁共振检查时尽量不要化妆,更不要化浓妆,因为有部分化妆品中也含有某些金属,会和磁场发生反应。当然,防晒霜、指甲油和发蜡等,也尽量不要用。
总而言之,核磁共振检查不用过于担心辐射的问题,如果医生建议你做这个检查,那说明是很有必要了,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
关注Dr.X
原标题:《为什么不建议大家做“磁共振”检查?医生揭晓答案,早知道早受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