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华艺术宫年度观众人次破百万:在这里拓宽艺术的眼界
12月14日上午,随着观众尹先生从上南路观众通道步入场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迎来了本年度第100万位观众,也宣告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今年接待观众总数已突破100万人次。
近年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致力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城市文脉的挖掘与整理及全球文明的对话,一系列高品质艺术大展的成功举办。为此,美术馆希望观众“在这里拓宽艺术的眼界”。
当天,在观众入口处,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携馆班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一同欢迎第100万位观众尹先生进馆参观,并为他送上中华艺术宫品牌展览“何谓海派”系列的画册作为纪念。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左二)与馆领导班子一起向第一百万位观众尹先生(中)赠送中华艺术宫品牌展览“何谓海派”系列画册作为纪念
尹先生对馆方的准备表示惊喜并感谢。据他介绍,自己从事的是艺术相关工作,长期关注艺术及建筑设计领域,并且在艺术教育方面也有所涉及,今天就是特意从安徽带着学生们来参观的。他表示,自己近几年只要有时间,就会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参观,也会带学艺术的大学生前来领略艺术的魅力。“每次来中华艺术宫看展都是收获满满,尤其是各项特展、临展的策展水平都很高,从展览内容中能看得到中华艺术宫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底蕴,又通过展陈设计让我能沉浸其中,带给我许多美的感受。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多多走出课堂,在这里拓宽艺术的眼界。”
当尹先生听说明年一月底,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推出“中国式风景——林风眠 吴冠中艺术大展”时,他兴奋地说道:“这么重要的展览,一定会来参观,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观众,因为艺术相聚在此。”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厅
近年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致力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城市文脉的挖掘与整理及全球文明的对话,一系列高品质艺术大展的成功举办,发挥了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市民观众的热情追捧。
“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
“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
其中,“何谓海派”系列艺术大展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历史的星辰——近现代海派书法大展”到最新推出的“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专注梳理海派美术的源流、内涵及影响,阐述海派绘画的形成和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学术研究”+“成果文献”+“美术作品”的方式高质量、成系列地呈现海派艺术全貌。又如“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集中长三角地区艺术资源,展现上海以江南文化为底色的地域特质,承担起传播弘扬江南文化的重要角色。“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则描绘了新时代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成就,通过美术作品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观众在“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欣赏精彩展品
观众在“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展厅合影
目前,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年末重磅大展“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作为“何谓海派”系列艺术大展的第三部,该展因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荟聚珍贵名师力作的含金量,收获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和讨论度。
“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是上海首次系统呈现京津画派与海派绘画的研究展览。展览荟萃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陈半丁、徐悲鸿、张大千等艺术巨匠近90件精品力作,呈现了二十世纪上海和京津地区中国画的发展历史、理论成就和大师风采,从而见证中国绘画艺术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
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创办刊物《绘学杂志》第一期
“海派”一词诞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地区,起初用来形容绘画、戏曲领域艺术形式的新潮流与新变化。与海派一样,“京派”是一个变化、流动的概念,是在北京和上海南北两个文化中心逐步确立中、与海派的对比与交锋中,逐渐成型的。作为新文化运动策源地和新美术运动重镇,北京地区的画家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相继成立了宣南画社、中国画学研究会、松风画会、湖社,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京派”绘画的画家群体,也被称为“京津画派”。
京派注重从传统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和方向,而海派则注重对新需求、新潮流的拥抱。此次研究展分别梳理了两大画派的发展脉络。“当我们用西化的话语论述传统绘画时,可能永远无法领略到传统的真谛。这次研究展是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在传承、融合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认真思考。面对未来,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重新恢复中国绘画艺术的定义权和话语权。”展览总策展人陈翔说。
任熊《龙女补衮图》94×37.5cm 上海 年代不详 中国画院藏
赵之谦 《葫芦图轴》 120×35.5 年代不详 嘉定博物馆藏
陈师曾 《山径归樵》 134×57.5cm 北京画院
而馆内其他展览“美术作品中的上海”、“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无问西东2023——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展”、“城市·人物——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师生作品展”同样精彩,特色鲜明。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观众体量三年来首次回升到百万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今年上海文化艺术的繁荣盛况,“来上海看美展”已蔚然成风。
观众在“美术作品中的上海”展厅交流作品背后的故事
观众在“无问西东2023——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展”欣赏作品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重点美术馆,将继续深入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用美术讲好上海故事,助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更好地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