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普|孩子发热了,是不是需要马上去医院?
孩子发热对于新手父母们来说,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到医院去看病,可是医院长长的队伍却又让父母们望而却步。那发烧,是不是就一定要马上到医院看病呢?在家中应该如何照顾发热的孩子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1、什么是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36-37℃,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受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小儿体温波动大,易发热。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即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2、哪种方法测量体温比较准?
体温测量准确性取决于温度计及测量部位。通常家中最常用的为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以及更快捷的红外线体温计等。常用的测量部位有腋下、舌下、鼓膜和直肠,也就是腋温、口温、耳温及肛温。研究发现,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基本无差异,腋温比肛温低约0.2℃,口温比肛温低0.5℃,红外线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耳温比肛温低0.2℃,多次测量可提高其准确性。
如果去就医,可以直接告诉医生测量部位的体温即可,家长无需自行加减温度,以免干扰医生判断的准确性。
3、什么情况下,孩子发热一定要马上去医院呢?
这点很重要,需要家长仔细学习。研究显示,儿童发热不能单纯以体温高低和发热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这点可能对于家长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当你的孩子小于3月龄,体温≥38℃或3-6月龄孩子体温≥39℃时,需要警惕严重细菌感染。
从发热的机理来说,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中等程度的发热,可以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减缓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复制,增强免疫功能。但持续高热时,免疫功能会受损,可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发热儿童的初始评估很重要,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末梢循环(比如皮肤苍白)情况。可通过交通信号灯标志来判断危险程度。“红色”为高危,处于此区儿童需即刻就诊,“黄色”为中危,处于此区儿童需尽快就诊,“绿色”为低危,处于此区的儿童可以先在家中护理,不需要去急诊通宵排队了,但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病情的动态变化。当然,如果家长无法判断孩子病情时,仍建议及时就诊,特别是3月龄以下婴儿。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来自《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4、如何做好发热儿童的家庭护理?
要记住我们发热处理目标有三个:适当用退烧药减轻不适;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具体该怎么做呢?
(1) 药物退热:
2月龄以上儿童肛温≥39℃(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5mg/kg,2次用药最短间隔6小时;
6月龄以上儿童,推荐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为10mg/kg,2次用药最短间隔6-8小时。
两种退热药退热效果及安全性相似,目前各国指南均不推荐对乙酰氨基联合布洛芬或交替用于儿童退热,虽然联合使用可以降低体温的度数要略多一点,但没有显著临床意义,不能提高儿童舒适度,且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要记住,退热的目标是改善舒适度,而不仅仅是体温是否降至正常。
(2)改善舒适度的护理措施:目前各国指南已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如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通过会引起孩子不适感,比如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等。而通过恰当的护理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比如温水外敷额头、减少衣服穿着、降低室内温度、多饮水等均可以辅助降温,使孩子感到舒适。
(3)合适的饮食:首先多饮水,保证一定的液体摄入,以减少退热出汗带走的水分;其次发热带来食欲下降,消化酶降低,建议清淡、易消化、有一定热量的食物,少食多餐,如苹果、大米粥等,忌油腻辛辣,热退后建议逐渐恢复饮食,忌一次性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最后,还是要提醒家长,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段,带孩子外出至人口密集地区还是要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防护,同时加强营养,加强孩子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流感季节还可以通过预防接种来减少重症感染的发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