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特区叠加自贸区,海南成功或有五种路径

陈功(特约评论员)
2018-10-28 10:11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海南获批在全域范围搞自由贸易试验区,未来还要发展为自由贸易港,这对海南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要指出的是,海南省已经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现在再叠加自贸区的政策特许,无疑成为全国优惠政策最多的经济特区之一。在国际经贸摩擦加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海南作为经济特区能否发展成功?如何才能发展成功?在国内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和政策意义。

在我看来,海南特区能否发展成功,取决于如何来定义“成功”。这个问题很复杂,我认为海南特区的成功存在五大标准,实际上,这也是海南今后可能面临的五种发展情景。

第一种,国家意义上的“成功”。这是政策的成功,在这条线上成功的难度最高。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别人搞不成的、没有条件的政策,海南不但有政策而且能大见成效搞成功,那是真正的“成功”。比如,海南今后不靠房地产,就靠搞产业取得成功;再比如,海南的空气质量达到历史最优,保住了绿水青山,维护了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如果在这种意义上取得成功,将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成功样本,也将成为与过去的经济特区(如深圳)完全不同的成功模式,可以称之为“新型特区”模式。

第二种,地方意义上的“成功”。实事求是地说,第二种意义上的成功,标准并不是很高,重点就是能来钱,让地方得到实惠最重要。在这种标准下的“特区”,其实质意思是“特别能来钱的区域”的缩写。地方政府能在特区政策下弄到钱、吸引到各种投资,而且对地方财政有实质性的帮助,而且没有破坏海南的优良环境和生态。客观来看,能做到这个程度,在国内也不容易了,这总比过去破坏环境、杀鸡取卵、不管不顾的发展要好。

第三种,传统特区意义上的“成功”。这是中国过去改革开放的老路子,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模式还可以继续搞。旧特区模式,就是要让大部分地区做点牺牲,恢复到计划经济时代,大部分地区什么都不能搞,只有特区什么都能搞,这样就显得特殊了,特区就真特了。而且领导不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因为大部分地区什么也不搞了。不过,从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种类型的特区模式恐怕是戏不大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四种,地缘节点上的新特区。这种建设路数是对特区历史的一种总结,主要利用的是地缘上的关键节点,利用地缘上的特殊优势来搞特区。比如阿联酋的迪拜就是这类特区,从地缘要素来看,迪拜到欧洲、东亚、澳洲、非洲的距离都相似,可以搞航空和金融;比如国内的成都,这是中国的西部门户,可以辐射中国西部、东南亚国家,所以其发展前景很大;再比如一些边境贸易城市,都具有地缘节点的优势。海南如果能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再加上适销对路的政策,那就变成新时代的特区了。比如,我们曾经建议,海南应把自贸区金融创新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用足。例如,中欧共建的全球金融服务平台可以考虑选址在海南,基于自贸区贸易、港口、物流的天然优势,将大宗商品交易和定价的金融服务半径有效扩大。

第五种,最落后的特区。落后意味着成本低,这也是一种优势;只要成本低,产业自然会过来。如东南亚的柬埔寨、南亚的孟加拉,目前都开始发挥低成本的优势,开始吸引一些低成本、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集聚,逐渐在全球的相关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这一类特区对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似乎并不合适了,至少在绝大多数沿海发达地区来说已不合适。海南与深圳、厦门相比还比较落后,但也不宜选择几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区模式。

当然,上述特区发展的五种模式,实际上是海南特区发展的不同情景,也是不同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下的不同路径选择。海南特区虽然与全国发达地区比较还相对落后,但海南目前有很好的综合研究配套,也有国家在新时期的大力支持。只要明确自身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的情况下,尽国家之力来大力推动,相信未来会办好海南特区。

海南省拥有经济特区叠加自由贸易区的特殊优势,要成功发展经济特区,今后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选择。只要明确定位、集合资源、理清思路,海南完全有可能取得成功。

(作者系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卢梦君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