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城市策略︱大城市的社会经济隔离更强,以城市设计促融合
手机数据显示,美国大城市中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与不同经济阶层的人互动。如果把公共基础设施布设在不同社区之间而非各个社区内部,可能有助于 改变这种情况。
Segregation,其释义为“隔离并区别对待”,特指针对不同种族、宗教或性别的人。本文以“隔离”为主题,对斯坦福大学研究者于今年11月29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标题为“Human mobility networks reveal increased segregation in large cities”(《人的流动性网络显示大城市隔离加剧》)的研究论文加以引介。文章表明,美国大城市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与不同经济阶层的人互动。 为提供美国大城市社会经济隔离的直观印象,本文以2019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的城市不平等地图集(The Atlas of Inequality)为引子展开。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开发地图,呈现美国城市微观层面的空间隔离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2019年开发了一张地图,基于波士顿不同收入群体经常光顾的场所,衡量城市微观层面的空间隔离情况。他们发现,最平等的地方是博物馆和机场,而学校是最不平等的场所。地图显示,有些场所相距很近,例如街道两侧的两家咖啡店,但这些场所的使用者的经济背景可能有很大差异。宏观层面评测空间隔离当然重要,但微观层面上人与人的互动也很重要。
经济社会的不平等不仅局限于住区。人们到访的餐馆、商店和其他地方,都有其自身的不平等。麻省理工的研究团队把城市的地图扩展为地图集,并以“不平等地图集”为其命名。选择城市,点击地图并放大,可显示若干美国大城市不同场所的使用者的收入不平等状态。地图集运用人们使用的数字设备的匿名位置数据来估计他们的收入以及在哪里度过时间。研究者利用这些数据,创建了场所不平等指数,以考察每个场所到访者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创建的 “不平等地图集”中芝加哥的场所不平等指数分布截图
大城市,减轻还是加剧社会经济隔离?
美国的社会经济隔离状况非常严重。一个人住在哪里,和谁结婚,与谁见面交友,都会受到收入影响。这种极端隔离的代价高昂。它减少了经济流动性,加剧了泛在的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并加深了政治两极分化。尽管陆续出台多项改革来减少经济社会隔离(如住房补贴、区划改革等),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缓解隔离的最强大力量,在于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因之带来的人与人的偶然混合。依照这种“世界主义混合假说”推测,人口的多样性、空间的有限性和公共交通的可达性,这些条件使不同的人在空间上彼此接近,从而缩减大城市日常社会经济的隔离。比如,纽约地铁被比喻为一个混合大碗,每天容纳不同的人在其中擦肩汇聚。
如芒福德所言,城市既是熔炉又是容器。大城市更应如此——将大城市视为熔炉,正因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在此会聚和互动。长期以来的认识是,大而密集的国际化都市地区,支持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人混合和接触。要检验这一认识准确与否并不容易,因为此前的社会经济混合指标单纯依赖静态的住宅数据,而并非基于工作、休闲活动中以及在居住社区中发生的真实接触。
斯坦福大学研究者2023年11月底发表于Nature杂志的一项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上都有所突破。根据这项最新研究,大城市的人基本只能与同一社会经济阶层的人互动,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则更可能进行跨阶层的多样化互动。
“世界主义混合假说”看似合理,但大城市也为自我隔离提供了新的机会——因为大城市足够大,人们能够寻找和自己相似的人,“人以群分”;大城市足够大,不同的人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物以类聚”。对城市和社会经济阶层混合程度的相关性开展研究并不容易,因为很难精确衡量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每一次擦肩而过和相遇。但大数据提供了这种可能,准确地说,是手机数据提供了帮助。
而个人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有待合理确定。为估计每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论文研究者首先从夜间手机位置推断其家庭位置,然后基于房地产销售数据获取该位置房屋的月租金,以此作为衡量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准。这种方法比使用邻里水平人口普查平均值的传统方法更准确。
美国社会经济隔离分布图。颜色由浅到深,表示隔离程度由轻至重。(图来自《自然》杂志论文)
研究人员使用房地产营销网站上的租金,推断每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使用2017年从美国382个大都市地区的960万部手机中收集的GPS数据,确定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在一天中擦肩而过的频次——大致相当于人们有多少次机会与不同收入阶层的人互动;一天中用户潜在的互动,采用两部手机在五分钟内相距50米以内的GPS定位信号进行统计。研究者收集了近16亿次人与人擦肩而过的数据。
紫色和黄色代表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的住区。上图是公共中心分别设置于不同住区内部,加剧了城市社会经济隔离程度;下图是把公共中心设置于不同住区之间,人们频频到访,发挥了融合桥梁的作用,缓解城市的社会经济隔离状况。(图来自《自然》杂志论文)
大量精确的数据,让如下模式清晰显现:美国大城市事实上助长了社会经济隔离。与居民少于10万的都市地区相比,生活在人口排名前十的大都市地区(包括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等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互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计算机科学教授Jure Leskovec说:“这似乎是个背离直觉的观察结果。大城市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在纽约,你可以花10美元吃一顿晚餐,也可以花1000美元吃一顿晚餐。如果你住在小地方,只有一家餐厅,每个人都会去那里,无论贫富。这似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以设计手段搭建破除隔离的桥梁
《自然》文章建议,如果希望大城市成为所期待的国际化人口汇聚之地,需要做出有意为之的城市设计选择,以鼓励多样化互动的发生。如项目研究者David Grusky教授所言:“随着美国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弄清楚大城市是否符合长期以来的假设,即促进了混合和多样性。尽管收入不平等现象仍然非常严重,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必须适应高度隔离的城市——那样的城市中,富人与穷人不会相见,也没有互动。”
如何做出改变?可以凭借城市设计手段,促进更多社会经济融合。研究人员在对大城市细致观察后发现,如果把那些会经常被人们光顾的中心放在不同社区之间——而并非设于每个社区内部——那么城市的隔离程度就会降低。大城市如何能成功促进多样化互动?人们频频到访的中心,正是类似购物中心、广场等地方,要把这些中心设于穷人社区和富人社区之间。兴趣点(POI)即中心,中心即枢纽,枢纽就是融合的桥梁——人们在这样的中心频频相见并展开互动。
明确了公共基础设施的选址如何影响城市社会经济的混合,研究者希望,他们的发现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多样化互动和混合的城市。许多城市正在经历持续的更新和再设计,在此过程中,仔细考虑公共基础设施选址,将有助于惠及城市所有居民。David Grusky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住区融合一体化——这样做当然是正确的,但事倍功半——现在有了一种补充的做法,来缓解社会经济隔离。当谋划和批准新的购物中心和其他活动中心时,要确保它们位于促进多样性而非加剧社会经济隔离的位置。”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蔓延,当前亟待评判其发展趋势,究竟是加剧隔离还是鼓励社会经济融合。如前所述,尽管人们长期认定大城市通过增加密度来促进混合,但本文大样本的数据翔实量化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人群互动的多样性与城市规模呈负相关。准确识别出当前状态,是采取行动纠正问题的起点。
研究中使用的数据集
作为一项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的城市空间特征研究,在此对Nature杂志论文中使用的数据集加以罗列。
① SafeGraph手机数据
研究使用的关于人的移动和位置数据,主要是SafeGraph公司提供的美国智能手机成年用户样本的GPS位置。这些数据来自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由参与用户收集并传输到SafeGraph。数据是由“与移动应用程序合作,获得用户的加入同意,以收集匿名位置数据。”SafeGraph确保其移动应用程序合作伙伴同意将数据用于商业和研究目的,包括学术出版。SafeGraph用户也可随时选择退出数据收集。尽管样本不是随机的,但之前工作已证明,SafeGraph数据在地理分布上是平衡的,在种族、收入和教育方面的分布也是平衡的。此外,SafeGraph数据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人类流动性的大规模研究中,包括新冠肺炎建模、政治极化和消费者偏好跟踪。
② CoreLogic数据
使用CoreLogic房地产数据库,按照智能手机用户的夜间地址将其对应到房地产数据库中的家庭所在位置。该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覆盖了99%以上的美国住宅物业,超过99%的商业房地产和100%的美国县、市和特别税区。CoreLogic房地产数据库包括每个家庭的纬度和经度,以及其完整地址:街道名称、编号、县、州和邮政编码。
③ Zillow数据
使用Zillow房地产数据库查询租金估价。Zillow数据库包含1.19亿套美国住宅物业租金数据,借此为本研究对象SafeGraph用户的推断住宅地点确定租金Zestimate,这是分析中使用的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衡量标准。
④ SafeGraph Places数据
研究中涉及的企业边界和注释数据库来自SafeGraph Places数据库,该数据库对550万个美国POI(兴趣点)的名称、地址、类别、纬度、经度和地理边界进行标注。SafeGraph包括每个POI的北美行业分类系统类别,比如前缀7代表休闲场所,包括艺术、娱乐、娱乐、住宿和餐饮服务。研究中将场所的分析限制在NAICS代码前缀中访问次数最多的POI类别。
⑤ 美国统计局数据
从2013-2017五年期美国社区调查中提取了人口和地理特征,这样就将手机位置与地理区域联系起来,并推断与这些人口区域对应的人口特征,包括家庭收入中位数。
⑥ TIGER数据
道路和交通特征来自TIGER数据库。使用TIGER Roads和TIGER Rails数据库中的MAF/TIGER Feature Class Code(MTFCC)来识别公路和铁路。TIGER数据采用Shapefiles格式,以经纬度坐标的形式提供公路和铁路的确切边界。
隔离与城市相伴相生,今天我们对城市有何期待?
正如《种族隔离:划界城市的全球史》一书所呈现的:无论如何,城市隔离这一概念本身就自相矛盾。城市是许许多多不同人群汇聚之地。人们在此聚合,庞大的聚居地因之而创建——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在此处消弭而非增长。但与此同时,在人类历史之中,人们以多种方式对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亦即“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界线加以定义。自从有了城市,人类一再实施划界,为不同的阶级、氏族、种姓、手工艺、国家、宗教信仰、文明甚至性别,划定单独的居住区。
城市一直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产生大规模互动的场所,世界历史上大多数民族和文化的融合都在城市中发生。但纵观7000年城市发展史,隔离也从未消失。
隔离与城市相伴相生。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今天人们对城市抱有何种愿景?人类的未来会好吗?至少先让更多人去想象一种共享共有的城市未来。更好的未来,有待城市采取变革性的政策行动,以缓解普遍存在的城市贫困和不平等问题(这些问题,皆可归为“城市隔离”),否则公平和包容无法实现。每个政策选择,每个决定,都可能影响许许多多人的现在和未来。
就中国而言,2016年2月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堪称破除重重隔离,达成公共、包容和共享城市的理想未来。为接近这样的美好愿景,最后再次列出给城市规划师的建议:① 城市中的公共场所特别重要,贵在“公共性”;②城市拟新建或改建的超市、商场、学校、公园、书店、广场等等公共基础设施和中心,选址于不同类型住区之间,为不同类型人群提供交汇的空间和相遇的机会。
包容性城市建设策略更多文章,参见:
① 全球城市策略|好城市(3):小改变,促成繁荣包容社区_市政厅_澎湃新闻-The Paper
② 全球城市策略︱与老年人一起营造地方:英国老年友好指南_市政厅_澎湃新闻-The Paper
③ 全球城市观察|疫情下,人们对公共空间有了更高的期待_市政厅_澎湃新闻-The Paper
④ 全球城市策略|芝加哥发布新总规:充满反思,关注韧性和公平_市政厅_澎湃新闻-The Paper
参考文献:
Nilforoshan, H., Looi, W., Pierson, E. et al. Human mobility networks reveal increased segregation in large cities. Nature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757-3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