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躺着瘦、轻松减,网红减肥针成资本市场的印钞机?

2023-12-13 1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最近,一款糖尿病医疗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成了减肥人士的“宠儿”。

社交媒体上,司美格鲁肽总是和“减重神器”、“躺着瘦”、“减肥神药”这些标签连在一起。减肥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美格鲁肽的横空出现,让热衷于减肥的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无须节食和锻炼的捷径。

司美格鲁肽火遍全网,备受追捧。今年半年销售额就几乎与去年全年持平,现象级的爆火和强大的吸金能力,更是引发一波“减肥概念股”大涨。

但时移世易,资本市场也没有永远的王者。爆火之后的司美格鲁肽显露出各种问题,A股蹭热度式的股价上涨也逐渐回落。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处方药,目前在我国仅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之所以能降低体重,一方面是通过抑制下丘脑的摄食中枢,让人没有饿的感觉,从而抑制食欲;另一方面它可以作用于胃肠道,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热量摄入,起到减重的效果;它还可改变食物偏好,显著降低对高脂肪或甜食的偏好和摄入量。

总而言之主要就是降低食欲,吃得少从而起到减轻体重的作用。

因为被埃隆·马斯克等名人用于了减肥,开始在网络上爆火,凭借每周一次,“躺着减肥”,甚至一度成为网红医生们的流量密码。

司美格鲁肽 2022 年就突破百亿美元的总销售额,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鲁肽的总销售额也已达到 92.3 亿美元,几乎赶超去年全年。

销售市场的火爆,也让司美格鲁肽的制造商诺和诺德公司吃到了红利。

11月2日,诺和诺德发布2023 Q3财报。根据财报显示,诺和诺德前九个月的净销售额为163.98亿丹麦克朗(约236.2852亿美元),相较于去年同比增29%;净利为617.20亿丹麦克朗(约87.642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19.33亿丹麦克朗,同比增47%。 (按1丹麦克朗~0.1420美元计算)

名人效应和社交媒体的助推,让司美格鲁肽阴差阳错间成了减肥圈里的“跨界明星”。本是为了治疗糖尿病而存在的司美格鲁肽,在一段时间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司美格鲁肽的吸金效果让全球药企眼馋,中国药企更是虎视眈眈。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估计超10亿人被临床诊断为肥胖。再看我国,根据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14-2018年期间,我国肥胖人数从1.62亿人增加到了2亿人,并预计在2023年达到2.51亿人,2030年甚至能达到3.29亿人。

庞大的超重、肥胖人群数量,加上颜值经济导致大众瘦身焦虑与日俱增,减肥药行业市场规模也在逐渐增长。到2030年,我国减肥药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49亿元。

不过,传统减重药物存在安全性问题,部分药物因具有成瘾性、增加肺动脉高压风险、增加神经系统副作用、致癌风险高等安全性问题被退市。在国内仅有奥利司他、利鲁平及贝纳鲁肽三款产品获批。

所以,面对目前“减重药物最优选择”司美格鲁肽的风口,我国药企纷纷入局。GLP-1减肥药方面,目前国内已有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获批上市。

尽管较少获批,但国产药企都在积极研发。截至 2023 年 8 月份,共有 106 个 GLP-1 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其中中国企业占比约 40%,其中包括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甘李药业等。

“减肥神药”相关概念股也一次又一次冲高。9月4日-10月17日,减肥药指数累计上涨34.1%,成为A股市场近期收益最好的板块之一。

但随着百花医药、常山药业等企业发布澄清公告,比如常山药业称公司开展的艾本那肽临床试验,适应症为治疗2型糖尿病,不涉及肥胖适应症,A股减肥药板块相关概念股也相继回落。

“概念炒作就是这样的,不可能一直炒,炒高了就自然跌下来,退潮了。”券商业内人士评价道。另一面,司美格鲁肽最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和腹泻等副作用也被大家熟知。一项研究结果称,GLP-1类减重药可能会增加胃麻痹或者肠梗阻等胃肠道疾病风险。一路狂飙的诺和诺德也遭遇红灯。

可以预见的是,瘦身风潮不会轻易停歇,减重行业的吸金能力也不会停歇。但减重没有神药,减重也不会一劳永逸。在胖和瘦的讨论之外,只愿大家都能健健康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