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问|新冠变异株JN.1增势显著,金冬雁等专家:无需担忧
·“新冠病毒会和人类长期共存,肯定会出现传播性强一点的变异株,但是传播性强也没有关系,致病性没有增强。如果JN.1将来成为优势流行株,含有XBB组分的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中国内地目前新冠病毒监测的灵敏度、精准度、透明度和及时性仍有提高的空间。”
近日,新冠病毒变异株JN.1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长,引发广泛关注。
当地时间12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首次将JN.1单独纳入新冠临近预报(SARS-CoV-2 Nowcast),称JN.1是目前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冠变异株。截至当日,CDC预估计JN.1占美国流行变异株的15-29%,而到10月底为止,它只占美国新冠变异株的不到0.1%。
此前在美国的新冠病毒数据追踪系统中,JN.1与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BA.2.86归为一类。
同时,JN.1在多国流行,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冰岛等十多个国家都有相关病例报告。据中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数据,JN.1在今年10月11日已于上海报告。
12月12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从事新发传染病防治方面研究的王鹏飞向澎湃科技表示,考虑到上一波感染后抗体水平下降的情况,加上JN.1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力,可能会在2024年1-3月在国内传播,引发新一轮的感染高峰。但是由于当前人群感染背景复杂,难以判断新一轮的传播强度。
同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微生物学家金冬雁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表示,公众无需担忧JN.1,它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可能造成重大疫情,“一个基本的规律是,现在的变异株所产生的变异都是小的变异(专业术语叫漂变),并不是发生大的变化(专业术语叫转变)。新冠疫情‘大海啸’后,全世界监测比较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显示,它们都已经经历过由好几个不同变异株引起的感染潮,但都没有引发重大的疫情。”
JN.1致病性没有增强
金冬雁强调:“新冠病毒会和人类长期共存,肯定会出现传播性强一点的变异株,但是传播性强也没有关系,致病性没有增强。”
美国CDC的公告中,一组数据引人注意:12月2日到8日,美国因新冠感染入院的患者有22513例,比前一周增长17.6%。
金冬雁指出,美国今年的住院和死亡人数比2021年、2022年少,“参照物很重要。”
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HHS)统计的新冠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占用的床位数(7日均值)。图片来源:NBC News
JN.1是BA.2.86的分支,于2023年8月首次在卢森堡被发现。与BA.2.86相比,JN.1具有一个额外的刺突蛋白突变L455S。BA.2.86在遗传上与目前流行的XBB谱系不同,相比今年大部分时间占据优势流行地位的变异株XBB.1.5增加了41个刺突蛋白突变,相比前身BA.2增加了34个刺突蛋白突变,这种明显的遗传差异曾一度引发担忧。
金冬雁告诉澎湃科技,判断一个毒株的强弱主要看三点,一是复制能力,包括它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二是免疫逃逸能力,三是传播性。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员曹云龙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L455S显著增强了JN.1的免疫逃逸能力,但降低了其与新冠病毒受体ACE2结合的能力。王鹏飞表示,“但该研究只是体外及细胞水平的模拟,真实世界中JN.1的具体复制和免疫逃逸能力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来确定。”
“JN.1和BA.2.86只有一个氨基酸的变化,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和总体1200多个氨基酸相比,变化是很小的。根据实时观测的数据,JN.1的致病性没有增加,但复制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如何变化,现在还没有定论。”金冬雁说。
美国CDC表示,JN.1的持续增长表明,它要么更具传播性,要么更善于逃避人体免疫系统。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比其他流行的变异株造成更大的公共卫生风险,也没有迹象表明它的致病严重程度增加。
致病性方面,美国CDC表示,目前尚不清楚JN.1感染是否会产生与其他变异株感染不同的症状。其提示,新冠感染的症状在不同变体之间往往相似;症状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通常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状况,而不是导致感染的变异株。
无需为JN.1担忧
美国CDC认为,JN.1的快速增长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变异株是否会推动感染增量的增加。其介绍,美国的新冠感染数量正在增加,这在该机构的预测范围内,因为新冠感染的模式是在夏末增加并达到顶峰,在新年前后再次达到顶峰。目前该机构不知道JN.1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国新冠感染人数的增加。
实际上,目前全球范围占优势地位的变异株仍是EG.5,它是奥密克戎XBB.1.9.2的一个亚分支,最早于2023年2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3年11月1日-11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525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73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XBB.1.9及其亚分支、XBB.1.16及其亚分支、XBB.1.22及其亚分支。
根据采样日期,XBB及其亚分支的占比持续高位,2023年第44周(10月30日-11月5日)为99.7%,第45周至第47周保持在99.2%-99.7%之间,第48周(11月27日-12月3日)为100.0%。
此外,全国新增重症病例135例、死亡病例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8例)。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土病例变异株变化趋势。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12月7日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XBB及其后代谱系仍然是最常见的变异病毒株,占所有分析结果样本约90%。这些XBB亚系包括XBB.1.9.1、XBB.1.9.2、XBB.1.5和XBB.2.3。包括JN.1在内的BA.2.86仅占5%。2023年11月26日至12月2日,香港共有7例新冠重症和死亡病例。值得注意的是,BA.2.86过去在香港曾经占比较高,也就是说不少人已经感染过与JN.1非常相似的毒株。
“中国内地目前新冠病毒监测的灵敏度、精准度、透明度和及时性仍有提高的空间。”金冬雁说。
美国CDC表示,无需为JN.1担忧,初步数据表明,升级版新冠疫苗将有助于预防BA.2.86,预计对JN.1同样有效果,先前的检测和治疗措施也将持续有效。
金冬雁也表示,JN.1的传播性可能会增强,如果将来成为优势流行株,含有XBB组分的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王鹏飞说,有研究显示,抗病毒药物对 JN.1 变异株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活性,“公众不必过度恐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