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读|社融规模、货币供应量的“锚”表述有变,意味着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2023-12-13 07:19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货币政策定下权威基调。

新华社12月12日发布消息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灵活适度”有何深意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与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的表述一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灵活适度”的提法在2019-2021年均有出现,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掣肘减弱以及国内稳增长、防风险的诉求下,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未变,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以助力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稳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信证券指出,“灵活适度”的表述曾出现在2021年底的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回顾历史上12月底重要会议以及历年的货币政策报告可以发现,在提及“灵活适度”表述后,货币政策操作较为积极,多伴随MLF降息、资金利率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本次重提“灵活适度”,体现出较为积极的信号,或预示着接下来进一步宽松的可能。

“‘灵活适度’意味着在2024年物价水平仍将低位运行的前景下,着眼于提振内需,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2024年央行降息降准都有空间。2024年美欧央行有望转向降息,也为我国央行以我为主,灵活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空间。结合降息预期,2024年市场利率中枢有进一步小幅下行的潜力,市场流动性整体上将继续处于合理充裕状态。我们判断,综合支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盘活存量贷款、着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等各类影响因素,2024年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会比上年有小幅多增。”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

将“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纳入意味着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方正证券固收团队指出,维持经济恢复的势头仍然需要货币政策的呵护。预计货币政策基调将保持宽松。信贷方面将维持总量平稳适度,重点是信贷存量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预计明年央行仍有降息从而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

在货币供应量表述上,最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为“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温彬表示,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相比,将原有目标“名义经济增速”拆分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侧重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预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胀或成为下一阶段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来,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

王青表示,结构方面,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效”,这意味着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得到具体落实,2024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受到进一步倚重,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小微企业及房地产行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眼于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2024年PSL有可能再出江湖,或由央行创设新的定向支持工具。

兴业研究认为,“精准”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将在货币信贷供需新格局之下,发挥引导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央行后续可能推出支持“三大工程”等重点领域贷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应急流动性工具。

同时,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提及人民币汇率,称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一表述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致。

 

    责任编辑:郑景昕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