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七周年跨年展 :一个群展中的五个个展

2023-12-13 14: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七周年跨年展 :一个群展中的五个个展ABCDE

The 7th Anniversary Cross-Year Exhibition of Annual  Review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Ink:ABCDE Five Solos in One

艺术总监 :李小山

策展人 :林书传

展览总监 :张宗喜

艺术家 :刘丹、魏青吉、武艺、邢庆仁、徐华翎

展期 :2023.12.10-2024.1.18

地址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号展厅、3号展厅

主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当代水墨年鉴组委会

承办 :大川文化、谋道文化

出品人 :张凯、张宗喜

Art Director:Li Xiaoshan

Curator:Lin Shuchuan

Exhibition Director:Zhang Zongxi

Artist:Liu Dan、Wei Qingji、Wu Yi、Xing Qingren、Xu Hualing

Duration : 2023.12.10-2024.1.18

Venue:Hall 1&3,Art Museu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No.15 North Huju Road Gulou District,Nanjing

Host:Art Museu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Annual Review of China Contemporary lnk painting Organizing Committee

Organizer:DA Chuan Culture、MOUDAO Fine Arts

Producer:Zhang Kai、Zhang Zongxi

前言

因为这次展览,或者一些展览之外的事情,这一个月中对于“当代水墨”的概念认知像坐了过山车一样。从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受概念之扰,往往徘徊与无力,甚至不知道迈出的第一步是否正确。受“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之邀,这已是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的第三次“年鉴展”。从五周年特展所提出的“闭环”,到六周年所提出的“进退”。李小山老师两次概念的提出,或多或少的保持了其一直以来面对水墨问题的态度:“与传统相比,它是当代的;与西方相比,他是本土的。”从“闭环”开始,一直以为中国的当代水墨是活在了自己的荣誉与舒适圈子里面,自我定位,这个‘环’是自己画上的。传统与当代,西方与东方,两组概念之下,这个闭环岂只一种?西方学界在试图解释他们认为的中国“水墨”,水墨在这里仅仅是一种中国身份与中国名词,甚者被看成是当代艺术的衍生品。这是一种中西方认知差异所形成的“闭环”。将水墨放在传统中国画中被进行讨论,由于相对固定的价值评判标准,水墨也被暂存于当代艺术的边缘地带,这同样是一种认知的“闭环”。在水墨内部,概念膨胀,圈子林立,对于水墨的认定各不相同,有官野之分,有新旧之分,有材料之分,有观念之分,有学院之分,有师徒之分,有市场之分,有朋友之分......在共性之中不断的寻求所谓的“差异”性,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闭环”。在庞杂繁多的水墨的概念下,需不需要达成一种共识与标准,这是一件非常困难事情。展览,暂且将它看成一种行动,通过不一样的行动方向,能否产生新的批评问题与思考路径。“中国当代水墨年鉴”的展览行动不想成为一个单一的提问者,如果自己就是那个问题,应该毫不掩饰的暴露它。

当下与水墨有关的展览,或大或小,其所谓的“繁荣”是鉴于两个基础。其一是市场基础,市场对于当代水墨的概念是较为宽泛的。不论画廊或是拍卖,有意模糊当代与时间的概念,在成交目的驱动下,当代艺术画廊开始将水墨归为展览序列,较为大型的拍卖也将单独的水墨专场拆分并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当代艺术”等板块。市场用成交数据强势拟定了一份中国当代水墨名单。而这个名单居然逐渐成为美术馆在内等艺术机构或策展人挑选水墨艺术家的重要参考。其二是基于文化政策基础,“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等文化命题开始成为许多展览正确的理论“旗帜”。尤其在公立艺术机构和团体为主导的水墨展览中,还是熟悉的论资排辈,雨露均沾的“百家乐”模式,还是一种展览利益圈层。所谓的“自信”、“创造性”很难真正得到落地。概念的泛化,批评的离场,问题的缺失,无效的策展。水墨像是市场命题下的封神榜与文化襁褓中的尿不湿,体面而安全,展览也就在这样的惰性环境中温暖的成长。

问题的提出者,往往就是问题本身。“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七年持续的展览行动,可以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从初期以年鉴出版为初衷的样本采集阶段,是涵盖中国当代水墨创作重要区域、学院、艺术家的大范围展示阶段。第二阶段开始逐渐将当代水墨以问题的方式来抛出,不论是“闭环”或者“进退”,同样是通过大范围的群展方式,让问题出现在展览现场。第三阶段也就是从本次展览项目出发,开始对自身生产展览的机制与模式进行自省与自我批评。既然这样,那么在当代水墨的群展中,主题究竟有多少效果,既然不多,那我们就不再生产主题。如果很难跳出相对稳定的艺术家名单去挑选艺术家,那么对于艺术家与作品的挑选就该换成另外一种方式?本次展览名为“一个群展中的五个个展ABCDE”,开始用展览行动来“自嘲”一种主题的无意义。群展与个展的概念在这里相对模糊,不是因为艺术家的数量与作品的数量来进行常规的区分。为什么是五个人,因为我们需要“E”,因为ABCD在选择题中永远有正确的答案。所以“E”是一种对正确的反思,它可以是任何艺术家。关于五位艺术家挑选,艺术家既是瞬间的,同样是深思熟虑的。在宏大的水墨概念中,尽量微观一点,如果水墨是有性别的,那么我们挑选了徐华翎;我们想知道水墨需不需要素描关系,那么我们选择了刘丹;我们觉得水墨是一种可互通的材料,那么我们选择了武艺;我们觉得水墨有地域概念下不可替代的土壤性,那么我们选择了邢庆仁;我们觉得涂鸦是不分肤色与材料的,那么我们选择了魏青吉。这些问题不大,不整体,甚至无法拼凑在一块,也有些老生常谈。微小有微小的过程,行动有行动的意义,这是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七周年的展览目前所想到的。感谢五位艺术家在不明主题的展览前提下,提供了重要作品,并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支持与信任。“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也像自我反思的那样,形式、意义、修辞、宏大的内容逐渐离场,剩下作者,我们只是具体的描述他。

林书传

2023.12.4

作品图

 

刘丹,冯翼惟象,424.2×273.3cm,纸本水墨,2021

 

刘丹,素描稿4,15.1×48.1cm,纸本铅笔,2005

 

魏青吉,关于T系统的构想No.7,136×136cm,纸本水墨设色,1995

 

魏青吉,葫芦,180×97cm,纸本综合材料,2023

 

武艺,显微镜,140×70cm,纸本水墨设色,2006

 

武艺,在树下晨读的女游击队长,雕塑,2007,底坐尺寸51×4cm

 

邢庆仁,故乡,135×175cm,纸本水墨设色,2003-2016

 

邢庆仁,蓝田1,46×23cm,纸本水墨,2023

 

徐华翎,花园10,42×52cm,绢本水墨设色,2022

 

徐华翎,花园14,30×40cm,绢本水墨设色,2023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