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所高校官宣:不予安排住宿!你怎么看?
随着硕士研究生扩招,部分高校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2024研考在即,“多所高校官宣不予安排住宿”引发关注和讨论。有人看重学校声望,有人直接表示会弃读这样的学校。
多所高校官宣不予安排住宿
厦门大学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除外),学校不予安排住宿;北京大学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学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
某高校大学生在宿舍楼下排队办理入住手续。图片来源:新华社
复旦大学从2019级开始,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面向西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等类别外,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学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但招生简章中提及“学校协同相关院系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协助全日制学生以社会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提及,录取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享受奖助学金,学校也不提供住宿。同济大学则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可以申请住宿,“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定向就业研究生可以申请住宿,住宿严格按照《同济大学学生住宿管理规定》执行。其他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的研究生不可以申请住宿。
不提供宿舍就不考专硕?
学校作出如是安排,大多是因为高校的资源是按照早年情况配置的,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专业学位相对扩张,现有的资源变得捉襟见肘。
梳理可见,受到高校“不安排宿舍”影响的群体,多是专业学位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就业的研究生。放到群体更多元、人数更多的网络平台上看,大家普遍对此“炸开锅”,认为此举会影响考研选择。
新浪新闻本月创建了小调查#专硕无宿舍会影响你考研计划吗#?不少网友直言,学生本来就没有稳定收入,租房还要付出额外的开支,入不敷出地读研太不划算。还有观点认为,专业型硕士本身学费就比学术型贵,还不提供宿舍,实在太“抠搜”。
除了学费外,还有网友担心在校外租住的安全问题。
部分学生:看中声望,校外住宿亦无妨
另有一些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同学认为,既然已经决定读研究生,并且是专硕研究生,就已经对住宿花费有一定的预期。
复旦大学是上海较早实行不对专硕提供宿舍的学校,有学生向记者介绍,研究生一年级的同学可以报名抽签选择住宿学校安排的校外公寓,其余没有抽到公寓的同学和非一年级的同学只能自己租房住。学校会提供每个月800元的交通费,一年发放十个月。
今年入学复旦大学的小周称,当年择校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学校的知名度,宿舍问题对自己影响不大。不过,小周也承认在上海租房确实是一笔比较大的开销。
上财22届毕业生小王说:“和一年的专硕学费比起来,校外住宿的花费对专硕的同学来说不算什么大事。”
不提供宿舍或为趋势,但要对学生尽到基本保障责任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童潇认为,在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高校应该为同学提供生活便利性。在他看来,解决高校学生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需要发动社区资源和力量,“高校可以寻求和其他公司合作,推出类似于保障性住房的支持措施。”
童潇表示,对于高校宿舍资源紧张的问题,各大高校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建议在探索中更加兼顾公平,注重人性化和个性化,要照顾到贫寒学子的现实问题,也要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认为,从现代大学建设角度看,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但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要求专业硕士自行租房,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校外租房提供相应的便利。”
熊丙奇建议,学校应与所在地政府、街道、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住宿资源,地方政府要把学生校外租房纳入人才廉租房政策给予适当优惠、进行补贴。学校也要整合校内外住宿资源,面向所有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申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住校内宿舍还是校外宿舍。而在实行自由申请制基础上,还应给贫困生优先申请校内住宿的权利。
“对于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应该重点关注如何实行社会化的住宿方式,才能既有利于学校办学,又给学生自主选择权,并对学生尽到基本保障责任。”熊丙奇强调。
(原标题为:《多所高校官宣:不予安排!你怎么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