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外交|习近平今起访问越南:“同志加兄弟”,注入新动力

澎湃新闻记者 许振华
2023-12-12 07:40
来源:澎湃新闻
大国外交 >
字号

12月12日至13日,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阮富仲、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武文赏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据新华社12月10日报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六年来再次对越南开展国事访问。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越南原驻华副大使阮荣光也表示,这将是习近平第三次访问越南,习近平由此成为1991年11月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首位三次访问越南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

此次国事访问是由越共中央总书记和越南国家主席同时邀请,较为罕见,体现规格之高,以及越方对中越关系的重视。“中越两国政党高层交往不断加强,这不仅体现了双方传统友好的延续,也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习近平主席此次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双重身份出访,预示着中越政治互信将进一步加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说。

越南首都河内,列车在吉灵-河东轻轨线上行驶。 新华社 发(中铁六局河内轻轨项目部 供图)

15周年后“更上一级”

今年是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早在2008年,两国就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中越不断调整关系定位,逐步升温。1991年,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提出“结束过去、面向未来”的定位。1999年,中越达成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十六字方针。

“习近平主席此次对越南的国事访问对越南和双边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此访将把越中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越南富布赖特大学国际关系学者阮成忠对澎湃新闻表示。

阮成忠分析说,多年来,中越双边关系已经日臻成熟,并已迈上新的台阶。两国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满15周年,中国更在近20年来一直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越南最大的投资者之一。两国社会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越南和中国有如此多的共同利益,应该团结起来,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阮成忠说,现在“是时候提升关系”,让中越关系“更上一级”。实际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2月11日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志同道合、命运与共是中越关系最鲜明的特征,双方提升关系新定位是顺应大势、水到渠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双方将按照高层的共识,不忘传统友好初心,牢记共同的理想和使命,发展好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毛宁说。

2022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阮富仲举行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去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就提出了明确的预期,要提升中越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越南研究专家潘金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阮富仲于202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成功访华,成为中共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

“阮富仲访华时,两国推出的声明标题就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提升关系本身已是共识,这只是具体时机的问题、提升关系后以什么方式定义的问题。”潘金娥对记者表示。

潘金娥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

简历资料显示,阮富仲的政治理论水平为“高级”。1968年至1996年期间,他在越共机关刊物《共产杂志》长期负责领导工作。2021年5月,他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重要文章。在越南舆论界看来,阮富仲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且希望能和社会主义中国在理论上做交流。

阮成忠表示,每个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国家治理特点,中国与越南之间频繁的高层互动对“理解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在不同背景下的运用”至关重要。

2023年1月18日,以“同心筑厚谊 携手共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举行,越南老街省民族艺术歌舞团的演员在晚会上表演歌舞《漂浮在云端的节日》。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宋清润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越关系发展中,党际交往发挥了特殊优势和作用,中越都坚持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战略引领,这是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重要的政治保证。“中越两党两国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充分彰显中越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一直以来,“同志加兄弟”是用以形容中越这一对“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的国家”友谊的代名词。阮富仲还曾表示,他希望中越“同志加兄弟”的友谊关系能成为世界各国双边关系的典范。

越南外交具备“灵活性”,不会“选边站”

今年9月,越南与美国就提升两国关系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布了联合声明,一时引起许多境外媒体炒作称,越南外交政策出现了“转向”,甚至是在大国竞争中搞“一边倒”。

这样的观点与越南外交政策的实际状况有较大的差距。2016年,阮富仲提出“竹式外交”理念,将越南外交政策比喻为根坚、身实、枝柔的竹子,以独立、自主、多样化、多边化为国家外交政策的指南针。“越南非常强调独立自主,强调提升国际地位。尤其是过去几年,越南非常注重对大国的外交,很明显在加强国际地位。”潘金娥分析称。阮成忠则以“灵活性”来形容越南外交的特点。

潘金娥说,越南在对外关系上强调,要积极主动、全面、深入地融入国际,与世界各国都要发展友好的关系。具体到国际舞台与多边主义外交上,越南于2020至2021年间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于2020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2023年3月15日,越方工作人员在越南谅山省的友谊国际口岸手捧鲜花欢迎中国游客。 新华社记者 胡佳丽 摄

在分析者看来,对越南而言,和国际上主要大国发展关系是一种现实的考量。“在越南看来,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市场。中美两国也是世界上经济总量数一数二的大国强国,越南需要同时发展对美、对华的友好关系。这是越南基于历史经验的做法,也是东盟国家的共识。东盟成员国均采取了大国平衡的策略,这有利于他们从与大国的交往中获利,而不会做出‘选边站’的举动。”潘金娥说。

11月27日,越南与日本也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实,越南与美国和日本关系的升级,显示了越南在平衡大国关系中的外交策略,以及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翟崑分析说。

在翟崑看来,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越南,不仅是中越两国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的深化,也是对越南在区域合作和大国竞争中日益重要角色的肯定。“这次访问将为两国未来的合作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一种适应和回应。”

中越经贸合作优势互补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7日介绍习近平访越安排时说,此访期间,中越双方将探讨六大领域,包括提升中越关系新定位,聚焦政治、安全、务实合作、民意基础、多边、海上问题等,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走深走实。

目前,中越在南海争端等问题上仍存分歧。然而,两国之间具体的合作也越来越多。潘金娥认为,这是一种“以合作来回应分歧”的正确做法,尤其是在国际格局风云突变、全球面临经济下行危机的当下,中国与越南在具体领域深化合作、签署协议是符合两国发展需求的做法,也可以化解经贸上的许多风险。

2023年9月18日,参观者在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盟商品展区选购商品。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越南也是近来一些媒体炒作“供应链转移”叙事中的焦点。但在宋清润看来,中越两国经济实际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决定了两国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互补优势,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

“例如,机电产品贸易额稳居中越双边贸易商品类别的首位。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10月,机电贸易额占中国对越南出口总额比重为43.8%,占中国从越南进口总额比重高达66.6%,这是两国在机电产品相关产业上贸易合作密切的例证。而纺织产品进出口额占比在中越双边贸易商品类别中则处于第二位。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10月,纺织产品贸易额占中国对越南出口额的比重为13.0%,占中国从越南进口额比重为4.7%。此外,植物产品(主要是水果)和原材料、矿产品及能源(主要是天然橡胶、木业、化肥和原油、金属、煤炭、皮革)是越南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类别,中国是越南果蔬、腰果、咖啡、茶、大米、木薯和木薯制品、橡胶和橡胶制品等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宋清润对澎湃新闻分析称。

宋清润认为,这些贸易往来显示出两国贸易高度互补的特点,相关产业链、供应链非常紧密,相关产品贸易有力促进了两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2022年8月23日,陕西首趟中越国际货运班列由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越南河内。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据外交部网站12月11日信息,有记者当日向毛宁提问称,中方愿协助越南升级广西至河内的铁路交通,并加快两国间其他跨境铁路建设。毛宁回应说,中越两国在互联互通领域开展了很多互利合作,比如中国企业承建了河内轻轨二号线,这是越南首条城市轻轨项目,为河内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中越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双方都有意愿进一步拓展有关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相信两国领导人将就深化合作交换意见,请你关注访问的情况和中方后续发布的消息。”毛宁表示。

    责任编辑:张无为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