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棒花鱼、翘嘴鲌等土著鱼类种群重现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2023-12-09 11:2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的水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如何?12月8日下午,上海市政协举办2023年年末委员视察“本市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专题座谈会。

泵站放江等问题计划明年完成整改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介绍了上海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情况。

近十年,上海地表水环境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升。2017年底建成区河道消除黑臭,2018年底全市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全市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2022年全市27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优Ⅲ类占比为95.6%,较2014年上升了85.6个百分点。

2023年以来,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态势,优Ⅲ类断面占比为96.3%,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其中,40个国控断面优Ⅲ类占比为95.0%,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处于先进水平。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上海段(国控断面)水质始终保持Ⅱ类。全市四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2018年以来每月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晏波指出,全市水环境质量虽持续改善,但稳定达标和进一步提升仍存在一些短板,影响水质波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是泵站雨天放江,主要是中心城区河道,市政泵站放江污染物主要来自混接污水、管道积水和沉积物、地表径流等。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以郊区河道为主,由于农业施肥灌溉集中在7月至10月上旬,降雨周期和施肥周期叠加影响下,水质明显劣于其他月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三是水动力不足,河道因施工阻隔或者断头河,或者因咸潮入侵导致水体封闭,水动力不足导致河道自净能力下降。

四是季节性因素,主要是夏季气温升高导致河道溶解氧浓度大幅降低。

为此,上海不断完善治水制度体系,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依托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和河湖长制,建立市、区多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并出台多个专项攻坚行动。上海、江苏和浙江跨区域协作,深化跨界水体共保机制,完善饮用水水源协同保护和应急处置机制,多次及时处置上海金泽水源地水质突发事件,保障全市饮用水安全。

上海持续推进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方面,到“十三五”末,上海市工业园区已实现企业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2022年,上海市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了4.8%和11.5%;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3%。船舶码头污染治理方面,协同交通部门提升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能力,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闭环管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面,目前累计完成全市约2.3万公里河湖岸线排污口排查溯源,计划2025年底前排查完上海全部河湖排污口,并持续推进分类整治。

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连续实施增殖放流,自2020年长江禁渔启动以来共增殖放流鱼苗2.2亿尾,加快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近年来,黄浦江、苏州河、淀山湖等重要河湖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标、鱼类数量均呈每年递增态势,棒花鱼、翘嘴鲌等土著鱼类种群重现。

至2035年,全面实现城乡污水管网全覆盖

晏波称,上海水环境治理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水质不稳定、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水生态基础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将水环境治理作为美丽上海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坚持抓实抓好水污染源头防控。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强化监测溯源,实施分类整治,从源头上削减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加快推动船舶码头绿色转型。

三是持续深化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重点行业总磷污染控制;推进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深化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协同保护。

四是切实抓好突出问题闭环高质量整改。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警示片和本市生态环境警示片突出问题整改,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46项整改任务已完成45项,中心城区6座污水厂初期雨水调蓄工程计划于2024年完成,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1项,“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泵站放江”、“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整改”等3个项目将按计划于2024年完成整改,目前按计划推进。

上海市水务局局长史家明补充,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2018、2019年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均提到上海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溢流长江的问题,为此,上海大力推进污水厂网工程建设,“十三五”以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1万立方米/日,目前全市已建成4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1020.75万立方米/日,2022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0.8%。

史家明表示,为完善污水系统治理体系,上海将延续石洞口、竹园、白龙港、杭州湾沿岸、嘉定及黄浦江上游、崇明三岛六大区域分片处理格局,规划约5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10座污泥处理厂,污水设施服务人口3000万人,规划日均污水量1150万立方米/日,日均污泥量2250吨千基/日,至2035年,全面实现城乡污水管网全覆盖、点源污染全收集全处理、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水泥气同治,构建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标准领先、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智慧高效的污水治理体系。

委员建议加强管网排查、智慧化运用

专题座谈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就上海水环境问题分享了意见和建议。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提出两点问题:一是部分中小河道水质不稳定,二是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存在生态风险。

他表示,上海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90.8%已经很高,河湖地表水质量应该有所保障,但根据日常观察,部分中小河道依然存在水质不稳定的现象,不仅在大雨后水质下降,长时间不下雨也会有水质问题,这说明部分区域管网存在雨污混接、错接的问题,建议对这样的水体开展全面普查整治工作。

陈振楼说,目前中国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实际上都是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来执行的,城镇污水关注的是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而忽视了工业污水中常见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更大的重金属、持续性有机物等,日常的排放检测、处置工作相对不便。上海在2018年修订颁布了地方性污水排放标准,比国家相关标准更严格,情况相对好一些,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若选择入江入海,还是存在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建议通过园区的循环用水和绿化用水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水的入江入河。

上海市政协委员、奉贤区副区长王淳针对上海水环境治理的短板提出了建议。“泵站放水的问题,问题在泵站,源头在管网。”他认为,不管雨污混接还是管道破损造成的地下水渗漏都会影响到泵站,管网有漏洞就会造成末端大问题,所以要加强对雨污混接的排摸,强化执法力度。

王淳还建议,提升水环境监管的智慧化水平。中心城区水质监测和问题处置速度越来越快,这得益于前几年大量建设的水质自动检测系统,但郊县在这方面相对薄弱。中心城区的水源也来自郊区,有必要提升郊区的水质智慧化监管能力。

    责任编辑:韩晓蓉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